成都试点“时间银行”互助养老 已服务老年居民3万人次
成都日报 2021-10-14 12:29
志愿者为老人理发
“陈××在2021年10月13日完成了服务需求,修剪指甲,预计获得5个时间币……”在成都郫都区郫筒街道书院社区,有这么一家“时间银行”,“储户”们通过提供助老服务,收获时间币,并存进账户。他们可选择把币送给有服务需求的60岁以上老人,也可以存起来,等自己年老时,兑换成他人为自己提供的助老服务。
这是成都正在试点的“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即志愿者通过为高龄、独居或者特别需要人群提供志愿服务,将志愿服务时间以“时间币”的形式储蓄,当自己年老时,再从银行提取出来以兑换服务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作为社区居家养老形式的延伸,它可以为老人提供更精准的服务。记者昨日从成都市民政局了解到,成都目前在6个区(市)县十余个社区开展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试点探索,目前已开展宣传活动100余次,服务社区老年居民3万人次,完成服务对象注册700余人,志愿者注册900余人。
10月14日(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重阳节”。面对越来越明显的老龄化趋势,尊老敬老也随之成为愈发受关注的事。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在成都,更多适老化的创新探索与措施设计正在紧锣密鼓地落实。
试点“时间银行”
未来五年将建全市范围内的时间币系统
“我们是通过政府搭台、机构唱戏、社会参与的模式来进行的。”郫都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主任李长根向记者介绍,具体操作上,服务对象和志愿者只需下载一个“安心养老”手机APP,便可完成注册登记。
平台中的服务项目包含居家上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六大类共计48个项目。老人可按需下单,志愿者则根据自身情况“接单”,为老人提供精准服务。老年人不会操作,可委托他人下单。而每项服务也有对应的报酬,比如,陪同聊天,15个时间币/小时;上门做餐,20个时间币/小时;洗头,15个时间币/小时;修剪指甲,5个时间币/小时……每名服务志愿者,最多可存储9000个时间币。李长根说,“时间银行”上线运行数月来,得到老人、志愿团队、社会组织等的一致认可。
“这样一来,可以激励年轻人或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看护、陪伴、助行、助医等生活照料类服务,同时可以将自己的服务时长存储起来,在自己进入老龄后进行兑换,实现互助养老循环。”成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事实上,民政部在2018年就明确将“时间银行”纳入全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范围,多地开始试水,成都正是其中一个。
今年3月,《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提出要推广“时间银行”。多方助力下,未来五年,成都将建立全市范围内可通存通兑的“时间银行”时间币存储、兑换、转赠信息系统,推动形成“年轻存时间、年老享服务”互助养老新模式。
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
新增普惠性养老床位1万张
“每天中午都来餐厅用餐,餐食搭配很满意。”走进温江区公平街道红桥社区养老综合体,邓婆婆正在享用美味的午餐,她和姐妹们都是这里的常客。不仅能提供助餐服务,该综合体还设有适老化改造体验区、智慧养老辅助体验区等八大服务空间,可提供55项养老服务。
自今年3月成都市首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沙河源街道友联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正式建成运营以来,一个接着一个的养老综合体出现在各个社区老人的身边。
据成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指导区(市)县加快推进22个养老服务综合体项目建设运营,已完工8家,其余的预计11-12月建成运营。根据《成都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草案)》,成都还将力争2022年实现全市所有街道至少建有1处具备老年人全托、日托、医养康养、居家上门、对下指导等综合为老服务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每个区(市)县至少建有1所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新增普惠性养老床位1万张,养老床位结构进一步优化,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0%。
本报记者 缪梦羽 市民政局供图
编辑:董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