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选取约100个城市 试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成都商报 2021-10-17 07:58

10月1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当日,国家发改委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说,我国将在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中选取改革意愿强、经济基础实、建设条件成熟的约100个城市作为试点城市,先行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

5个维度解读“儿童友好”

社会政策友好

要在制定公共政策、配置公共资源、规划城市建设中,坚持儿童优先、体现儿童视角、注重儿童参与。

公共服务友好

要立足儿童成长发展实际需求,健全完善面向儿童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普惠共享、优质均衡。

权利保障友好

要关爱保护特殊困难儿童群体,构建适度普惠儿童福利体系,织密兜牢儿童社会保障网。

成长空间友好

要让城市空间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做到安全、便利、亲近自然,为儿童成长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发展环境友好

就是要聚焦儿童日常学习生活等场景,塑造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人文环境。

既明确设施等“硬标准”

又提升教育等“软标准”

欧晓理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上说,要坚持试点先行,通过试点创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路径模式。为有序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确保建设质量和效果,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体作用,注重个性化探索、差异化建设路径和建设模式。

欧晓理说,要注重提炼总结共性制度建设、标准构建成果,上升为全国性制度安排,以便在更大范围内复制推广。同时,还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药引子”作用,对建设成效突出的地方予以引导激励支持。

他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将儿童友好融入新型城镇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市政建设、公共建筑等方面明确儿童空间、设施等“硬标准”,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提升服务质量“软标准”。

欧晓理说,创新城市公共设施建设,重点要规划建设提供儿童学习、游戏、体育锻炼、劳动实践、科技体验等寓教于乐的儿童活动场地设施,拓展亲近自然的户外空间,加强城市空间和服务设施适儿化改造。

他说,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要在坚持公益性定位前提下,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可以市场化的领域,参与开发和提供多样化、多层次服务项目,不断丰富扩大有效供给,既要让孩子享受得好,又要让家长承受得起。

支持街道等单位举办公办幼儿园

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姜瑾回应了“入园难”的问题。姜瑾指出,到2020年,全国幼儿园总数达到29.2万所,在园幼儿达到4818.3万人,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2%,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4.7%,顺利实现了“十三五”的规划目标。

她也提到,由于基础薄弱、欠账较多,总体看学前教育资源总量还不足,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人口的快速流动和城镇化推进,一些城市普惠性资源不足、布局不合理、幼儿园“大班额”等问题还会更加突出,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持续地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来逐步进行化解。目前,教育部正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研究制订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

姜瑾透露,“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支持国有企事业单位、高校、军队、街道举办公办园,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努力满足家长对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需要。

将改造或增建幼儿园

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

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汪科表示,住建部指导各地将改造或增建幼儿园等设施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范围,指导各地结合城市更新统筹小学、幼儿园、托儿所、儿童活动场地等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方便儿童生活。

汪科表示,住建部将加快既有文体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改造,推进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建设,特别是按照“1米高度看城市”儿童视角,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完整居住社区建设等工作。

编辑:邓思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