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从一件件民生小事 感受熨帖的暖意
成都商报 2021-10-25 07:50
蓉漂许重球笑了,在他落户成都的同时,家里娃娃就学的问题也一并解决了。
天府六街断头路打通那天,家住双华路的钟娇长出一口气,从此,每天早上可以多睡20分钟了。
市民毛树智则乐于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高级”生活,每天,他都会沿着天府绿道跑向桂溪生态公园。
虽然寒冷循着大自然的生物钟一天天袭来,但无数个许重球、钟娇、毛树智,正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感受到熨帖的暖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这次党史学习教育要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自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成都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坚守人民立场,坚持务实作风,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从生态保护到优质教育和高效医疗,从便民利民惠民到拓宽就业渠道,从服务产业到服务重点群体和困难群众,聚焦服务民生的好事、急难愁盼的问题、事关发展的要事,桩桩件件找准民生短板,把“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里。
如果再加注一个小小的标识,那就是成都市委提出的,把市民满意作为检验为民办实事成效第一标准,推动“幸福成都”更有温度、更有质感、更有内涵。
当“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回应的是“槽点”,纾解的是“痛点”,打通的是“堵点”,补齐的是“断点”。一件件群众的身边事、大小事得到了切实解决,一系列民生关切、企业需求,得到了有效回应,这样的实事干下来,群众的感受当然更加温暖,“巴适”“安逸”的生活当然更具质感,连续12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成都当然更富内涵。
这个温度,可以从许重球“心之安处”的舒心笑声中去感受;这个质感,可以从毛树智奔跑在绿道的脚步中去体会;这个内涵,可以从钟娇多出来的20分钟睡眠去领悟。在649名“成都工匠”的鲜红绶带上,在老旧小区的“万巷更新”中,在7.8万家新登记新经济企业开业志禧时,在老年人打开老年专属手机银行APP那一刹那闪耀的泪光里,都能体验到这温度、这质感、这内涵。
人民群众是生活的直接感知者,冷暖甘苦体会最深刻,也最有发言权。党史学习到不到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标尺;实事办得怎么样,群众满不满意是标准。我们看到,一个百分比最具说服力,成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面向市民群众发放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40264份,总体满意度达88.33%。我们看到,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发布《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第三批)》,提供给全国各地学习借鉴,其中,成都“加强党建引领”“先自治后改造”“加强基层协商”“推进‘互联网+共建共治共享’”等相关工作经验入选。
下一步“实事”怎么做?成都已经有安排,将聚焦服务“一老一小”、学有优教、病有良医、公共文化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创业就业、服务困难群众、乡村振兴等八个方面“急难愁盼”问题,以及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更新改造老旧小区、改善生态环境、解决群众出行难题、化解信访积案、守护城市安全等六个方面“硬骨头”问题,推出一批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
国之大者,浓墨重彩就在一个“民”字。只要用真心办实事,就能聚民心,只要用真情办实事,就能暖民心,而有了办实事的力度,就一定能提升民生温度。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评论员 刘琴
原标题:从一件件民生小事 感受熨帖的暖意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