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让心与心在这里凝聚

成都日报 2021-10-27 07:08

以真心真情凝聚党心民心,以真抓实干践行初心使命。

10月22日,成都市举行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座谈会。会场前两排,大多留给了市民代表;会上的发言时间,大半交给了市民代表。“把各方面代表请过来,就是要听取大家的意见。”实事办得好不好,要让市民来打分;下一步怎么干,要让市民说了算。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在民生问题上,群众利益无小事。只有党和政府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对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各种困难考虑到,并带着深厚感情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才会从内心深处激发出“跟党走”和“跟党干”的强烈愿望和激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作为超大城市,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检验城市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群众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市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有没有干实事,有没有做到位,群众一看便知。

刷卡、进电梯,十多秒到家。对于今年79岁的罗崇任来说,“爬楼难”不再是难题。他所居住的老旧小区,最近装上了电梯。

“双减”落地后,在人民北路小学,孩子们要新上“两堂课”:先解决作业问题,然后开展拓展教育活动。能够边“玩”边学,孩子有了好心情,家长有了好心境。

通过听取群众建议开展交通治理,现在的金牛区奥林片区交通拥堵指数由2.25降至1.05。路边面馆老板对此的感受是:路变畅通,生意变好。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习近平总书记的朴实话语,道出了我们党的为政之要。推动为民办实事常态长效,就是要按照市委提出的,把市民满意作为检验为民办实事成效第一标准,推动“幸福成都”更有温度、更有质感、更有内涵。要时刻拿这把尺子量一量,把实事真正办到群众心坎上。

下一步怎么做?成都已经明确,将聚焦服务“一老一小”、学有优教、病有良医、公共文化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创业就业、服务困难群众、乡村振兴八个方面“急难愁盼”问题,以及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更新改造老旧小区、改善生态环境、解决群众出行难题、化解信访积案、守护城市安全六个方面“硬骨头”问题,推出一批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

实事怎样出成效?这不仅是观念的问题,更是用心用情的问题。要走到群众中间去、与群众打成一片,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只有把人民群众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事情用心用力办好了,群众才能看得到党员干部的作风,才能认识到党的执政理念。

有事您说话,我来为您办,办得好不好,由您来评断——这是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敢于担当的承诺。“每个人都要成为一座温暖的桥”,让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真诚倾听群众呼声,锚定一个个“小目标”,一项一项地抓,扎扎实实地干,一步一个脚印,努力让市民的日子越过越有温度,越过越有滋味。

□本报评论员

原标题:让心与心在这里凝聚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