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

成都商报 2021-10-28 07:58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记者注意到,“自由贸易试验区”一词在《规划纲要》中多次出现。比如,明确将“重庆、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开放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协同开放水平显著提高,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基本建成,对共建‘一带一路’支撑作用显著提升”作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发展目标之一。同时,还提出了“建设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的具体任务。

如何理解自贸试验区对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意义?又该如何提升自贸试验区发展水平,特别是建设好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

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杨继瑞:

以“动车组”的意识来促进双方的合作

在杨继瑞看来,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应该是一个在川渝两地自贸试验区现有基础上,对标国内外自贸试验区,尤其是上海自贸试验区、海南自贸港等先进地区自贸试验区,打造一个“准自贸港”创新开放平台,因此它对于双城经济圈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他表示,地处内陆的川渝自贸试验区,在与南亚、东南亚的联系合作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去年RCEP签署,即将在2023年左右落地,川渝在南向开放中的门户地位将更加突出。同时,中国已经提出加入CPTPP的申请,川渝区域对于今后我国融入这一多元化的开放平台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川渝区域对国际市场而言是一个重大红利,川渝自贸试验区也就可以利用国际市场,更好地促进地区开放。”杨继瑞说。

值得注意的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与其它三个城市群相比的重要区位优势是地处内陆——这意味着,市场回旋余地更大。

杨继瑞表示,四向拓展的市场没有“断面”,在带动西部大市场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所以在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上,可以先行先试,在内陆开放的新平台上,承担国家使命,体现我们川渝地区在开放方面的担当。

意义如此重大,如何推进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呢?杨继瑞表示,眼下,川渝两地要根据《规划纲要》尽快报送建设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的总体方案,争取获得国家授权和批准。

“要划定一些区域先行先试,更大力度推进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强化川渝毗邻地区先行先试,更好地发挥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的体制和区位优势。”他还特别提到,要对标学习,向国内先进发达地区自贸试验区、自贸港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体制机制。

此外,杨继瑞还表示,川渝两地都要以合作协同为前提,建立良性的竞合关系,注重换位思考,以“动车组”的意识来促进双方的合作,共同把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的体制机制示范好。硬件上,也要进一步加强互联互通,尤其是利用好三个国际机场,加密国际和地区航线,在落地第五航权的基础上,继续在第六航权第七航权等方面进行探索。

四川省决咨委工业组副组长盛毅:

在贸易自由化方面

仍有制度障碍需要突破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抓手是什么?建通道是一种方式,推动投资,引进来走出去是一种方式,推进商品出口和进口也是一种方式。”四川省决咨委工业组副组长盛毅谈到自己的观点。

但在他看来,对内陆地区来讲,现在最需要的是建设更加开放的制度,使内陆经济能够深度地融合到国际经济体系中去,而内陆自贸试验区就承担着这样一个功能。

盛毅表示,成都要通过自贸试验区来探索怎么更好对接国际经贸体系,更好地促进投资引进来走出去,促进进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同时,自贸试验区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进行制度创新,“包括怎么更好集聚国际先进要素,尤其是科技人才这类要素,这些都是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亟需解决或者说亟需有所突破的一些问题”。

谈及对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的建议,盛毅表示,目前川渝自贸试验区在前期探索中已经取得了很多好的经验,有的做法已经在全国推广复制,“所以首先是要进一步完善前期的一些探索,还要在更大力度上去把好的做法做深做实,进一步放大制度红利”。

与此同时,成都还应该充分吸纳、借鉴国内外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经验。比如国内的东部地区,现在每个试验区都在积极探索一些创新的思路做法、政策措施,特别是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在探索贸易制度的自由化方面正在取得一些新的突破。

“作为内陆自贸试验区,我认为在推动贸易便利化方面已经做得很好,实现了时间最短、效率最高、服务最优,但是在贸易自由化方面,还有一些制度障碍需要突破。”盛毅提到,比如人才的自由进出,资金的自由进出,数据的有限开放等都需要深入探索,找到最适合我们这个区域进行开放的制度创新举措。

与此同时,成都还应该进一步根据构建新格局,推动双循环的需要,做好和产业发展、区域发展的对接,更好地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都市圈建设、中心城市的加快发展,在后者中去寻找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思路、任务和路径。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军伟:

主动把自贸试验区的创新成果

在成渝地区进行推广应用

《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建设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在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军伟看来,这对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来说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有利于双城经济圈统一市场的建设,促进包括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在成渝地区的自由流动。”刘军伟还表示,这也有利于“两中心两地”这一战略定位中改革开放高地的建设,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本身先行先试,引领高水平开放的作用,对成渝地区未来更加高效地引进外资,推动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国际贸易的高质量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此外,发挥自贸试验区在制度创新发面的优势,有利于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吸引国内国际先进要素集聚,提升整个区域的创新能力,进而更好引领整个西部高质量发展、开放发展。

于成都而言,应该如何推进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呢?刘军伟提出了三个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细化明确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落在哪里以及行动改革的重点。比如在成都可以考虑设立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又比如可以在金融制度或者其他一些产业政策上进行协同改革创新,从而为整个区域今后的制度创新,开展成渝双城的对比试验提供平台载体。

二是要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优势,依托这一平台共同积极争取一些试点或平台落地。比如科技方面的国家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科技研发中心等创新设施落地,建设各类特殊的货物进出口口岸、国际投资贸易平台、免税消费的综合体等,以及在资本市场方面,争取引进包括深交所、上交所、北交所等交易所分支机构或者平台,通过推动一些资本、产权的交易市场落地,提升川渝对资本要素的配置功能。

三是以推动区域共同富裕为目标,不仅注重成渝互动,而且更要带动周边城市发展,主动把自贸试验区的创新成果在成渝地区进行推广应用。可以考虑在现有的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基础上,在遂宁、绵阳等地再新建一批协同改革先行区,由此进一步提升整个区域对外开展投资贸易的便利度,更好引领成渝地区的发展,实现将双城经济圈打造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目标。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

原标题: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