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IPO背后 成都生物医药“军团”如何把握发展机遇?

成都商报 2021-11-10 07:35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成都先导科研人员在进行研发

11月5日,三叶草生物登陆港交所。10月22日,环保催化剂领域企业中自科技在科创板上市。9月底,海创药业已顺利过会,即将登陆科创板。在冲刺资本市场的路径上,成都企业呈现“你追我赶”态势。无论是主板、科创板或创业板,资本市场正频现“成都军团”身影。

其中,成都生物医药领域企业上市阵营在扩容,去年以来,康华生物、成都先导、苑东生物、康诺亚等企业陆续上市。科创板成为过去两年成都市生物医药企业的扎堆地,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在目前成都市12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中,生物医药企业就占4席。按行业类别看,生物医药企业数在成都科创板专业细分领域中居第一位。

上市之路

资本市场频现“成都军团”

今年下半年,成都上市企业“增量”不减。9月29日,上交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委审议会议结果公告,海创药业首发获通过,拟募资25.04亿元。7月8日,康诺亚登陆港交所,不久之后,这家企业公布重要进展,其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靶向MASP-2创新性单克隆抗体药物CM338获批临床,成为全球第二、中国第一获得许可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同靶点药物。11月5日,三叶草生物在港交所上市,标志着成都生物医药领域上市企业阵营再添“新面孔”。

“从下半年成都陆续上市及过会的企业看,它们均有在行业细分领域的‘拳头产品”或在研项目,通过观察发现,成都的生物医药企业有很多是海归科学家参与创办的,这些企业在创业初期就拥有较高的技术起点,瞄准的市场也更广阔。” 四川申万宏源长虹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副总裁蒋诗洪说。

除了下半年资本市场持续涌现“成都军团”外,上半年有两家生物医药企业在6天内先后登陆科创板。6月3日,圣诺生物登陆科创板,6月8日,欧林生物紧随其后在科创板上市。上市之后,两家企业营收情况如何?据圣诺生物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2.79亿元,同比增长3.03%;欧林生物前三季度营收达2.85亿元,同比增长42.32%。

进一步梳理发现,去年登陆科创板的成都先导和苑东生物在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均实现了增长。其中,作为西南地区首家登陆科创板的生物医药企业,成都先导前三季度营收实现大涨,同比增长80.5%。

上市背后

哪些力量在支撑?

四川省股权与创业投资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蒲介绍,近两年成都生物医药产业获得投资呈明显增长态势,一方面是新冠肺炎疫情倒逼生物医药行业加速进行产品研发,另一方面是本地科技创新、人才创新战略实施过程中大量涉及到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例如,2020年3月,四川院士科技创新投资基金设立,主要投资于以院士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领衔的创新项目,这其中存在大量的生物医药领域的成果创新;今年9月,包括四川发展、盈创动力在内的多家省内投资机构参与投资的海创药业科创板IPO顺利过会,足以证明生物医药行业是个明显爆发的行业。”

生物化学博士、銘丰资本合伙人王镇分析,这两年成都的生物医药企业有了很多融资的平台,这也是助推企业上市的因素之一。“近年来,成都市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通过布局一些生物医药园区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给企业提供很多项目路演的机会,能够帮助企业在资本方面前展示自己,增大融资的几率。”

政府引导、平台支撑、园区聚力,成都的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在壮大。“另外,宜居的创业环境,高端生物医药人才聚集,这也是支撑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动力。”王镇表示。

四川省健康养老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执行总经理郭凯认为,“随着职务科技成果确权工作顺利推动,成都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正在提升,其中就有很多生物医药领域的创业项目,这批项目一旦得到资本助力,后续发展值得期待。”

未来发展

提升内生动力很关键

除了外部因素助力外,成都生物医药企业上市融资,还应该把握哪些方面?相关业内人士直言,提升内生动力很关键。“从技术上看,生物医药企业一定要在细分领域处于行业龙头地位;从企业发展规模看,企业应该努力做大营收和净利润。”王镇说。

“早期一定要对研发领域及产品进行妥善定位,合力布局产品管线,在行业内形成差异化的比较优势,要增强团队的研发能力,提升商业化运作能力。”郭凯建议,生物医药企业应该把握好资本市场的融资机遇。

深圳市前海贝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程思议长期关注成都生物医药行业,他建议,要抓住政策红利,以人才、产品等作为支撑,“具体来讲,要抓住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全球知名药企的中高管人才创业、回国发展的机遇,要重视大型三甲医院临床医学转化出来的优秀产品的机遇”。

“现在由于项目呈现出涌现之势,对团队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针对一些热门靶点的创新药企业和热门赛道的创新器械企业而言,在研发阶段的竞争已经是红海之势。”允治资本合伙人罗超分析,生物医药行业热门品种竞争白热化,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身产品的独特定位,这非常关键,应该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实习记者 宋嘉问

编辑:谭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