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抗疫中的平凡英雄|凌晨3点 他自掏腰包制作1300份热腾腾早餐
红星新闻网(记者 李慧颖)11月14日报道
凌晨3点,夜正深。
城市还在沉睡,气温低至5摄氏度。都江堰市外北街“飞好吃沈包子”店铺内灯火通明,白色的热气穿透灯光,逸入清冷的空气,带着暖呼呼的香味。
灶台边,一群穿着红马甲的人正把一笼笼鸡蛋、包子、馒头放上锅蒸煮。“搞快点,等会5点就必须分装上车送到各个点位。”沈包子的创始人董永杭搓了搓手,催促着。
他正带着30多位志愿者和店里的工作人员,为都江堰30个社区的防疫人员准备1300多份爱心早餐。
01
寒风中的灯光
只为热气腾腾的早餐准点到
“当时做完核酸检测,我觉得该做点啥。”11月7日凌晨,突如其来的疫情筛查,惊扰了都江堰许多居民。“我也是一名基层党员,这种时候我必须冲在最前面。”董永杭立刻自发采购了10万元食品物资,包括鸡蛋、大米、黄豆、面粉……准备做好都江堰30个社区防疫人员的后勤保障。“这个量大概是能做8天早餐的量。”
▲董永杭(左二)在店里忙碌
考虑到30个点位的配送,董永杭觉得应该发挥自己另一个身份——都江堰市餐饮协会副会长的作用。他开始在餐饮圈和微信朋友圈里征集志愿者。“大家看到消息都很踊跃,我的手机消息一直不停地来。我们筛选了一下,现在总共有90名志愿者,每天30人为一组轮流去送餐。”
物资、人员都筹备好,董永杭将外北街的包子铺闭店专门负责制作爱心早餐,“我们会提前将包子、馒头、饺子、发糕这些食物在中央厨房做好,然后早晨店里的工作人员负责熬粥、蒸包子、馒头这些,志愿者就帮忙打包装盒。”一个店一次性要准备1300份的早餐,对于这个平时凌晨5点准备700份早餐的店铺来说也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董永杭在店里忙碌
“第一天,我们凌晨3点就开始准备了。”董永杭回忆起第一天的场景说道,“刚开始没经验。以前从来没有单店尝试制作上千份的早餐。2台蒸包机、1台豆浆机,完全不够运转。一番手忙脚乱后,好在第一天还是顺利完成了,只是将热乎乎的早餐送到抗疫人员手中的时间稍晚了点。”
▲员工们正在做早餐
第二天董永杭立刻从另外的店铺调了1台蒸包机和豆浆机,问题又来了:增加设备后,发现电源负荷跟不上。考虑再三后,董永杭将制作点转到了安康南路的总店,早餐制作上的问题终于尘埃落定。
制作上的问题解决了,送餐途中也有一些曲折。“路不熟悉,有些街道也封路,我们就来回走了一些冤枉路,第一天全部送餐完毕花了3个小时。”送餐结束后董永杭就和志愿者们开会梳理总结,“为了更快更准时给他们送到早餐,我们总结了不足。效果是明显的,今天1个小时就送完了!”董永杭语气中充满了骄傲。
这是他们第五天为都江堰30个社区的防疫人员送去爱心早餐,当天董永杭的朋友圈也充满着喜悦:“太阳出来了,我们就快胜利了。”
02
不止早餐 宵夜也承包了
除了保障社区防疫人员的早餐,董永杭还召集餐饮协会的伙伴,一起承包下他们的晚餐。
“其实是宵夜了,一线执勤的工作人员白天值守穿着厚重防护服,不方便吃喝。只有等到晚上十一二点,他们换班脱下防护服,我们再给他们送上吃的。”
宵夜有时候是鸡汤和小菜,有时候是蹄花汤配小菜……董永杭和志愿者们变着花样,用心地准备着每一份餐食,只希望一线的防疫工作者们在寒冷天气中能吃上一口热的食物,能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温暖。
▲董永杭和志愿者们在微信群中互相加油打气
03
稚嫩笔迹也是爱心的传递
“全世界最可爱的人,感谢您的挺身而出。”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此时此刻,向您致敬!”
▲董永杭女儿的同学写给抗疫一线人员的小纸条
在一些晚餐和宵夜的餐食包装袋上,配着一张张小纸条,上面字迹稚嫩,甚至不少还是拼音代替。
董永杭告诉记者,这是自己8岁的女儿还有她的同学们一起写的。“她也想感谢这些叔叔阿姨,不但自己想到这样做,还号召了学校的同学,每天都会带回来很多小纸条。”
▲董永杭女儿带回同学写的小纸条
早餐量太大时间紧,他们就会在晚餐送餐的时候附上这些纸条,送到防疫工作者的手中。“今天女儿又带回了很多纸条,被暖到,肚子也被笑痛了,有祝寿比南山的、有祝一路顺风的。”董永杭爽朗地笑着说到。
温暖的力量一次次传递,不分年龄。
▲来自孩子们的暖心小纸条
从决定做这件事开始,董永杭就没有过后悔。“一线工作人员更辛苦,我们只是做了一点小事情。”这是他反复说到的一句话。
我们的身后有“逆行者”的坚守,而我们也在他们身后守望互助。董永杭表示,餐食他会一直送下去,“到都江堰受影响的地区恢复正常,他们不再需要值守的那天。”
一场疫情
方显人间大爱
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经历
每一个人都在做着力所能及的努力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邓思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