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抗疫中的平凡英雄丨他们的奔走,为了保证每一次安全出行

2021-11-14 07:35  来源: 成都日报

人物:

成都地铁各岗位工作人员

“通风口、把手、座椅、地板……这些和乘客关系最密切的地方,都是我们重点消杀的位置,除此之外,其他细节我们也都不敢马虎。”

“消毒水闻久了,也就习惯了。”

“每个细节问题都不容忽视,做好这些小细节,不仅关乎自身的安全,也关系着他人的安全出行。”

打开蓝色喷雾器,兑好消毒水,再盖好盖子。按照比例,一箱兑水40斤,加上桶身、电机等,就是40多斤。陈艳蓉把喷雾器稳稳背在背上,迈开步子。

陈艳蓉是成都地铁元华车辆段的消杀工作人员。晚上9点,当地铁列车缓缓驶回车辆段,她和同事便马上开始了对列车的消杀工作。

疫情之下,为着每个人的安全上班路、回家路;为着每个人的顺利进站、安全出站。他们是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里最忙碌的身影。地面上,艳阳与星辰的更迭与他们无关;铁轨旁,3万名成都轨道人白天与黑夜地奔走忙碌,关联着我们每个市民朝与夕的轨道交通出行……

晚上9点到次日凌晨2点

每天为列车进行全面消杀

13条地铁线路,558公里运营里程,373座车站,日均客流约540万乘次——作为城市公共交通主动脉,成都地铁疫情防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按照全市统一部署,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同时,根据大线网、大客流的运营实际,不断优化完善防控举措,确保市民安全出行。”成都轨道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严格落实站车消杀工作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交通运输部制定的行业标准,成都地铁平时对车站及列车内乘客接触的设备设施、公共区域的消杀频次不低于6小时/次,每日对空调滤网、单程票、客服用品进行消杀。在这次疫情中,防控举措全面升级,其中消杀频次从6小时/次加密至2小时/次。

每天白天,成都地铁运营公司的消杀人员会按规定对车辆、车站重点消毒;到了晚上,消杀工作依旧不懈怠。

晚上9点,温度随着夜深越来越低。

成都地铁元华车辆段,晚高峰已经结束,9号线、8号线、5号线列车陆续“下班”回到“停车场”。陈艳蓉和同事则开始上车。

白班进行保洁工作,晚上9点开始的夜班,则对回到车辆段的列车进行全面消杀。“人手太紧了,这段时间我都是两班倒。”陈艳蓉对记者说。

消毒喷雾器灌满消毒水,记者试着拎了一下,完全拎不起;试背了一下,真的太沉了。同事帮助陈艳蓉把喷雾器背带整理好,56岁的她熟练地把手臂伸进背带,稳稳地背了起来,开始操作。

虽然此时温度已经降到了10℃,但记者发现陈艳蓉穿得很单薄。“每天晚上消杀的时候,干不了好久,就要热得流汗,穿太多反而容易感冒。现在可感冒不得,人手本来就紧张。”

“通风口、把手、座椅、地板……这些和乘客关系最密切的地方,都是我们重点消杀位置,除此之外,其他细节我们也都不敢马虎。”陈艳蓉向记者介绍道。对于她和同事们来说,虽然消杀工作已经轻车熟路,但还是必须分外仔细,“旮旮角角”都要消杀到位。

随着喷雾器水雾不断喷出,消毒水的味道充斥着整个车厢。“消毒水必须擦一遍,不然会留下水渍。”喷完消毒液,陈艳蓉和同事快速拿着抹布,仔细擦拭着扶手、座椅、屏蔽门等位置,再把地面打扫干净。待这晚所有列车都被仔细消杀、清洁完毕,已经是凌晨2点过了。

2小时一次车站消杀

每次负重40斤,一天步行几万步

在成都地铁8号线珠江路地铁站,消杀人员、58岁的帅凤仙也一刻不敢耽误。与陈艳蓉干的工作一样,只不过帅凤仙负责的是车站消杀。

每天早晨5点,闹钟一响,她就立即起床、洗漱、做早饭、吃早饭,然后带着午饭和晚饭出门。“每天下班之后我是没有时间做饭的,都是儿子给我做好。带饭到车站,用微波炉打了吃,方便,节约时间,十几分钟就可以搞定,然后接着消杀。”

6点过来到单位工作间,拿出工具,她和同事开始车站一天中的第一次消杀。

按照公司规定,车站的设备设施、公共区域的消杀频次是2小时一次。“车站里里外外消毒一次一般需要1个小时,消杀完后我们会马不停蹄打扫卫生,卫生打扫完后,又到了下一轮消杀时间。”帅凤仙和同事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背着40多斤重的消毒水,走在地铁站里。

售票处、站内外扶手、直梯、手扶梯、座椅……每一个乘客可能会接触到的位置,帅凤仙都会仔细消毒。

一天下来,打开帅凤仙的手机计步小程序,一看就是几万步;而背着40多斤重的喷雾器走那么久,对她的肩、腰、背都是莫大的考验。“每天回家睡觉前都要喊儿子给我捶一哈。幸好年轻时做重活路做惯了,不然简直吃不消。”

大家都不知道的是,帅凤仙在国庆节后才动了一次手术,10月16日拆线,现在还不到一个月。“现在每天背着那么重的消毒水走八九个小时,身体吃得消吗?”记者问。“没问题,就是昨天右脚小拇指走起来很痛。回家才发现因为走路走多了,打起泡了。”帅凤仙说。

廖群华是帅凤仙所在班组的班长,消杀时两人常常分工协作,帅凤仙一边消毒,廖群华一边拿着毛巾擦拭台面。一开始,廖群华很不习惯消毒水的味道,闻着特别难受。“消毒水闻久了,也就习惯了。”疫情发生后,家里人曾担心在一线工作的廖群华。廖群华安慰家里人放心,“地铁站是我们自己消的毒,每天都会消杀很多遍,没问题。”

严把进站关口

每人每天查验几千个健康码

在成都地铁,除了消杀员,还有很多各个岗位的轨道人,守在离乘客最近的地方,用自己的肩膀扛起防疫重担。

解关浩是地铁8号线珠江路站的一名值班站长,每次早班会,她会把防疫最新讯息认真记录下来,再向每位工作人员传达;每隔2小时,解关浩会巡一次站,除了日常检查内容外,还会检查防疫物资是否齐备,站内防疫工作等是否完善;高峰时段,解关浩会守在进站口,引导乘客有序乘车,并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值班站长的工作看似琐碎,但件件事情都与市民乘客的安全出行息息相关,解关浩说,“疫情之下,每个细节问题都不容忽视,做好这些小细节,不仅关乎自身的安全,也关系着他人的安全出行。”

云南妹子申玉梅是珠江路站的一名安检员,每天她和同事守护着珠江路站各个进站口,确保进站乘客出示绿码,体温正常。申玉梅所在的安检口每天能检查七八千个健康码,“或许更多,不管多少个,我们都会牢牢守住进站这个关口。”

正是许许多多和陈艳蓉、帅凤仙、解关浩、申玉梅一样的轨道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扛起责任,任劳任怨地付出,共同密织起疫情防控网,才能让乘客可以放心乘车,安全出行。

本报记者 袁弘

本报制图 江蕊松

原标题:成都抗疫中的平凡英雄丨他们的奔走,为了保证每一次安全出行

编辑:张烁责任编辑: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