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抗疫中的平凡英雄 | “飞毛腿”医生的秘密:汽车后排 就是“豪华大床”

2021-11-15 07:37  来源: 成都日报

一名有着10余年传染病防治和院感防控经验的专业技术骨干,医院发热门诊留观室消毒机的位置该安在哪,门应该向哪个方向开,医护人员该怎么洗手……这些看上去的小事,他竟然都要管。

作为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二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38岁的杨磊并不认为这是小题大做,“消毒机的位置要远离门窗,门应该由清洁区开向污染区……这些细节和大家做核酸检测一样重要。”

病毒是狡猾的,看不见的。这就要求基层的防控迅速、细致、精确。这样的要求,不仅是对疫情之下流程、制度的要求,更是对人的要求。

杨磊在核酸采样点检查防护工作

深夜电话

“你怎么来得这么快?”

11月4日凌晨3点,距打给杨磊的上一个电话1小时21分钟后,值夜班的杜月君又拨通了他的电话,“马上到医院来,要事。”杜月君是市二医院传染病性疾病科主任,在疫情防控中,他和杨磊联系密切、沟通频繁。

确实也是要事,锦江区发现一例初筛阳性的病例,杨磊作为医院专家组的成员,必须到院开展相关工作。杨磊的家,距离医院17公里左右。

谁料五六分钟后,杨磊就出现在杜月君面前。“你怎么来得这么快?”杜月君对他的“速度”很是吃惊。

远程会诊、流行病学调查立即进行。这一刻,和病毒的对抗,就是和时间的对抗,越快,越能掌握主动权。凌晨5点,市疾控复核结果出来了——阳性。同时,市二医院的专家组也给出了会诊结果——轻型,无症状感染者。

第一时间,杨磊将流行病学初步调查情况通过网络系统进行了上报,便于上级第一时间掌握准确信息,又立即和锦江区疾控通气,做好后续工作。

忙完一切,他抬头看向窗外,天还没亮。

大家都松了口气,此前紧张的气氛舒缓了下来,你一言,我一语开起了玩笑。“今天有福了,可以吃食堂第一锅出笼的早包子。”“杨磊,要叫你飞毛腿哦,我住一环边上还没你来得快。”

17公里的距离,杨磊到底是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赶到医院的?

杨磊的“豪华大床”上只有一个枕头和一件羽绒服

“豪华大床”

“只不过在负二楼”

17公里的路,五六分钟到达?记者对这个问题也很好奇,并做了如下的假设:晚上车少,全程绿灯,心急的杨磊一路超速赶了过来。

“不是这样的。”杨磊当面否定了记者的假设。沉默良久,他说,“那天晚上我就住在医院旁边,所以来得这么快。”

“住的酒店吗?”记者问。

“‘豪华大床’,只不过是在负二楼。”他半开玩笑地说。

负二楼?豪华大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记者更疑惑了。

几经追问,杨磊说出了真相,原来所谓的“豪华大床”就是他的私家车,当天晚上他并没有回家,而是睡在了车的后排。

记者在某停车场的负二楼见到了杨磊的“豪华大床”,后排放着一个枕头和一件羽绒服,这就是他过夜的装备。本以为他只是在这儿睡了一晚,结果杨磊告诉记者,从去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开始,他很多个夜晚都是在车辆的后排入睡的。这就是为什么他深夜接到电话,能那么快出现在医院的原因。

为什么不把车停在医院的地下停车场呢?杨磊说医院的车位有限,医院建议把车位留给前来就医的患者,因此他就把车停到了另外的停车场。

杨磊到底有多忙呢?打开他手机的通话记录,从11月3日为起点,随机选了一天,白天的电话按下不表,过了夜里12点的记录是这样的:12∶07,12∶35,1∶09,2∶43,3∶20,6∶07。

“如此频繁的电话,夜里想要睡个好觉自然是不可能的,何况还是在负二楼的豪华大床上。”市二医院医务部部长何睿说。

洗手风波

“他怎么管得这么宽?”

11月12日,当杨磊出现在医院一科室时,医护人员仿佛“如临大敌”。

疫情期间,医院院感防控工作异常重要,要保证医护人员和前来就医的患者免受传染。杨磊和科室成员一起,制定了医院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清洁消杀方案,再造流程30余个,各科室是否严格执行,杨磊要进行督导。

在洗手这件事上,就闹了一场风波。

在对某科室的督导中,他发现,一名医护人员没有严格执行三前两后、六步洗手法。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一线医护人员工作繁忙,每天要接诊、接触大量的病人。一忙起来,在洗手上就疏忽了。

铁面无私的杨磊,将情况上报了医院。医护人员受到了批评,这件事一下就传开了,“他管得太宽了,连洗手都要管。”

事后,杨磊主动来到科室,和医护人员交流沟通。他真诚的态度得到了医护人员的理解,他的做法也得到了医护人员的赞同,“杨科长,其实一点也不怪你,你是为了我们好。”

风波就此消散,现在,医院有50名院感督导员,在一线督导。从去年疫情发生以来至今,医院没有一例院感发生。

当杨磊战斗的时候,科室的其他人也没有闲着。返聘回来的老专家郑晓红,奔波在一线,指导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梳理规范相关流程;刚来科室的年轻人胡琴,不怕苦,不喊累,院感防控一线,到处都有她的身影……

“保证在市二医院的所有人员,免受新冠病毒侵扰。”杨磊用这样一句话总结他和团队的工作。他们,就是那堵防火墙。

本报记者 何良 摄影 李冬

原标题:成都抗疫中的平凡英雄 | “飞毛腿”医生的秘密:汽车后排 就是“豪华大床”

编辑:张烁责任编辑: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