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废弃水塘 如今滨河公园

2021-11-23 07:56  来源: 成都日报

27c19aa7-c769-4d86-9869-7df34b373e75.jpg

曾经的水塘变身美丽公园

【听听群众怎么看】

漫步栈道,体验小桥流水、鸟语花香;去到篮球场上,和同伴们一起锻炼身体,挥洒汗水,这是在崇州市江源街道唐兴社区滨河公园的真实体验。和篮球场一墙之隔的施工现场,切割声不绝于耳,一座仿古建筑木结构的框架已经成形。“这是我们场镇改造内容的一部分,今年底主体可以完工,预计最快明年3月就可以投入使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后,这里将成为场镇的文化阵地,展示江源文化,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听评书等。

“我们江源场镇上的变化太大了,尤其是滨河公园建成后,可以说是越来越时尚。”唐兴社区居民王勤告诉记者,原来场镇边上的这块地比较乱,现在兼具颜值和功能,看着让人舒心多了。

草坪、凉亭、栈道、步道,来这里漫步、休憩,尽享悠闲。这是如今崇州市江源街道唐兴社区滨河公园的美景,可是以前这里并不是这样。整治前,这里是一个废弃的水塘,且地块常年失管,居民就近倾倒垃圾,植物野蛮生长、杂乱无章,白白浪费了地块资源。直到今年,江源街道对场镇进行改造。

在场镇改造过程中,作为场镇核心区的唐兴社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聚焦群众对改善人居环境、健身、休闲活动场地的需求,整合羊马河防洪治理工程和绿道建设资源,将这里打造为湿地景观。

“现在眼前看到的这片湿地,以前是一个废弃水塘的位置。”“现在篮球场、排球场的位置,以前是一块堆满了垃圾的空地。”……居民们一边向记者细数着这里发生的变化,一边憧憬着公园未来的风光,“我们在湿地边上种满了垂丝海棠和柳树,明年开春景色将更加怡人。”

漂亮的公园建在居民家门口,居民们一有空就来这里休闲、锻炼、娱乐。社区居民陈静介绍,天气好的时候,很多邻居都到这里来散步、拍视频发朋友圈。“我自己则喜欢晚饭后来这里走走,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气息。”

【实事盘点】

场镇更新打造 场景多元营造

江源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前,还叫江源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原唐兴社区、寨子社区、江源村三村(社区)合并成如今的唐兴社区。唐兴社区位置所在便是整个场镇的核心区,常住人口8600多人。

场镇原来因为没有开阔的休闲娱乐场地,一些中老年舞迷只好“窝”在房前街边跳舞,既施展不开又造成噪音扰民,年轻人缺乏运动的场地,小孩子也没有可以休闲娱乐的场所。今年,江源街道对场镇的资源进行摸底盘点,场镇边上一个废弃多年的水塘怎么改被提上了议程。

“把它改造成一个休闲娱乐的活动场地!”这是所有居民共同的心声。“要有广场哦,以后我们跳舞就有场地了。”“再要个篮球场,以后可以开展体育运动。”……事关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坝坝会开了一场又一场,这个活动场地的规划图轮廓日渐清晰。

目前已基本完成一期项目建设,废弃的水塘消失了,3000平方米滨河广场、5500平方米共享湿地、3公里滨河绿道、500余米观景长廊、4000平方米草坪绿化、篮球场呈现在当地居民面前。并配套了太极拳场地等设施,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地方,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滨河湿地公园只是江源街道老旧场镇整治、场景营造的一个缩影。场镇更新打造,场景多元营造,江源街道场镇以西约1.3公里处,桅杆村黄家林盘也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去年7月,黄家大院通过对老旧建筑美化,让家风记忆与“微更新”有机结合,在实现了空间美化的同时,加深了龙门·黄家大院历史文化的认知与传承。改造过程中,通过就地取材和因地制宜两种方式对老旧物品进行美化。把废弃的竹林改造成村民休闲娱乐、乘凉拍照的打卡点。同时,把老院坝进行硬化,营造风车景观,用于开展文化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微改造,不仅保留了传统习俗,同时实现了微空间品质提升。

“老旧场镇整治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同时也是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必由之路。”江源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接下来,在推进场镇改造的过程中,街道将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突出居民主体,持续推进林盘、院落微单元治理,全力提振江源形象。一方面留存好古江源文化根脉,推动形成具有“江源味道”的唐宋旅游IP,招引文创项目。另一方面计划以画境文心田园综合体、永利盆景园、文立古建筑园、善颂堂、萃英园、崇福·乐活田园等项目为依托,塑造文化景点,亮出旅游招牌。

为保障相关工作开展,江源街道将按照“六有”建设标准,确定“社区服务人才、人才服务社区”双向服务定位,以“五心”服务为标准,聚焦社区发展治理需要,引进专业能力强、服务水平高、人品素质优的专业人才,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同时促进人才发展,聚焦社区发展治理,推动社区居民增收。

【今后怎么干】

综合整治老旧场镇

据了解,推进城中村全面改造和老旧场镇综合整治,成都市主要通过功能提升、产业植入和场景营造,把发展治理薄弱区域转变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样板区。

老旧场镇改造,是城市有机更新的内容之一。关于下一步工作安排,成都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推进政策创新,我们制定出台保留建筑不动产登记、容积率转移平衡、城市更新用地支持等9项政策措施,编制公园城市有机更新导则、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城市剩余空间更新规划设计导则等12项技术标准,不断完善‘1+N’政策体系,为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供政策技术支撑。”

其中,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编制的《成都市公园城市有机更新导则》提出六项更新原则,具体包括留改建相结合,保护城市历史年轮;因地制宜,推动片区整体更新;推动城市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城市能级;主动调适、多维统筹,促进职住平衡;践行绿色城市更新,促进可持续发展;政府引导、属地管理、市场运作、公众参与。

本报记者 粟新林 摄影 魏麟潇 熊一凡

原标题:曾经废弃水塘 如今滨河公园

编辑:段琪琳责任编辑: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