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浪潮下 成都大数据行业最缺什么人?
2021-12-21 07:44 来源: 成都商报
▲成都高新区
近日,由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主办的2021成都大数据产业生态服务大会上,主办方向190余名参会嘉宾发放了《大数据企业供需清单》(简称“需求清单”)。
其中,技术需求、产品需求、服务需求,人才需求、解决方案需求等信息被一一罗列。
企业需求背后,成都大数据行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20余个细分工种
产业加速破局 最缺的是大数据人才
记者注意到,《大数据企业需求清单》共27页、6个大类,涵盖了大数据企业在技术、产品、服务、人才、解决方案等方面需求,其中,“人才需求类”的企业达到19家,是企业数占比最大的需求类别。在招聘时限上,大多数企业的信息栏中明确标注“长期有效”,部分企业则将招聘时限延至2023年;部分企业在信息栏中直接注明了“急需”“若干”等字眼,对人才渴求明显。
来自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对外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仅在2021年前三季度,成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到374亿元,在蓉大数据企业超过700家,产业从业人员约11.2万人,大数据发展指数位列全国重点城市第三,中西部第一。
“对比发现,纳入统计的11.2万从业人员中,技术人员约占五分之一。”成都市大数据协会秘书长但强介绍,根据协会此前研究梳理,大数据的相关岗位主要有咨询服务、系统设计、系统开发、大数据分析、系统集成、管理与运维等岗位类别,累计包含20余个工种。
当天活动的现场嘉宾、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颜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数据企业供需清单》中,部分业务偏向“跟随型”。而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大数据产业领域更需要“拓展型”业务,如何打破“跟随模式”的局面?人才至关重要。
企业“招兵买马”
产业“跨界”明显 哪类人才最受职场青睐?
数字经济是成都大力发展的产业,它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主要方面,大数据企业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清单上发布人才需求的企业多来自本地大数据行业的典型企业,除了中小企业释放了人才需求外,不乏久远银海、依米康、创意信息等本地大数据行业上市企业。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医疗医保、数字政务和智慧城市,大数据业务就是深耕于这些行业,目前承建项目主要有两大方向,一方面是基于大数据技术,建设各领域的数据中心;另一方面是依托行业数据,助力行业大数据应用落地。”久远银海相关负责人介绍。
大数据行业在向其他领域渗透,对岗位能力也提出新的要求,“跨界”复合型人才受到企业青睐。该负责人介绍,公司大数据业务涉及医疗、医保、人社、民政、住房金融、智慧城市、市场监管等行业,具有行业背景知识的大数据人才更受欢迎。
另一家上市企业依米康,也同样渴求“跨界”复合型人才。“公司目前客户所属行业多元,比如,泛电力物联网的基础设施搭建,技术人员除了需要掌握数据中心知识外,还应掌握储能、变电等知识储备。
四川万网鑫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经理刘明顺介绍,公司大数据业务目前聚焦金融和交通领域,“大数据所涵盖的细分技术领域是极其广泛的,需要结合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应用场景采用不同的技术类型,所以既要学技术,又要懂行业,通才(T型人才)和专才(I型人才)都很重要,而T型人才更能适应和满足现阶段大数据行业的人才需求。”
谈到业内人才生态,成都市大数据协会秘书长但强说,成都大数据产业与实体经济融合日益加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缺口较大的是对细分行业有深刻理解,同时也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复合型人才。
成长空间在哪里?
保持行业敏锐度 持续学习很重要
年轻化,是成都大数据产业人才结构特征之一。
以久远银海为例,该公司的大数据基础技术团队,员工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下,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35%,在需求清单上,久远银海的岗位需求就包括博士学历人才。
来自四川万网鑫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统计数据同样表明,目前其大数据相关工作人员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下,其中,90后占比73%,在学历结构上,研究生学历占比27%,整体来看,成都本地人才居多。
对企业而言,招人用人的策略一方面是直接招聘业内“跨界”复合型人才,一方面是从既有人才队伍中逐渐培养出一专多能人才。
中译语通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招聘岗位同样出现在需求清单上,该公司人力行政总监王雪皎介绍,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往往会根据客户实际需要嫁接其他产品或其他客户的解决方案,业务模块比较复杂,这就要求员工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不少企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数据行业,人才的持续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员工入职后,公司会开展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建立公平透明的竞争机制,为员工提供各类优质的发展机会。”成都市数字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对架构师、售前工程师、项目经理、市场经理等人才存在用人需求,尤其对大数据销售人才需求较大。
“我们在大数据基础技术外,会鼓励员工结合各行业本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行业大数据的价值创造,保持对行业数据与行业业务的敏锐度,行业大数据的发展离不开行业数据与业务的支撑。”久远银海相关负责人说。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宋嘉问
编辑:谭希责任编辑: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