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圈强链,赋能产业提质升级

2021-12-26 08:05  来源: 成都日报

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根基与命脉。

12月10日,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举行。会议的焦点在于:成都如何深入研判产业发展规律趋势,破解当前产业发展在能级质量、协同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精准发力,推动重点优势产业加快发展?

成都提出:标定成都在双城经济圈的极核功能,大力推动产业建圈强链,坚持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以重点产业链提质增效为核心目标,将全市12个产业生态圈精准化、精细化,聚焦20个产业细分领域攻坚,以产业链为主线畅通上下游、整合左右岸,稳定供应链、配置要素链、培育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加快打造一批产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主体活力强和协同效应强的重点产业集群。

破题

建圈强链是高质量发展必然选择

进入新时期,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均已发生深刻变化。

前不久公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先后公布,赋予了成都加快做强极核、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重大使命。能否担负好这一国家使命,核心在城市功能、关键在产业支撑。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从城市发展维度来分析,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成都市常住人口达到2093.78万人,作为一个超大城市,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也是成都当前的新课题,这同样要求要始终保持产业兴城立城的战略定力,以产业高质量发展来夯实城市发展动能。

同样,从产业发展本身角度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以规模经济和外部效应为特征的“集群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如何培育成都产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同样也是推动产业建圈强链背后的战略考量。

当前,成都产业已初步构建起“5+5+1”的现代产业体系,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大关,千亿级产业集群增至8个,入选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等。

与此同时,新发展时期,成都产业在能级质量、协同水平、要素聚集等领域还存在薄弱环节和问题。

建圈强链,成为新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这方面,成都经开区已然行动起来。

据了解,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成都经开区深入实施“汽车+研发检测”“汽车+技术创新”“汽车+智能制造”“汽车+服务优化”“汽车+要素供给”五大行动,深化汽车研发、生产、消费等环节关联,探索完善汽车制造和服务全链条体系,提升汽车全产业链价值,有效推动先进汽车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目前,该区成功引进国家环保机动车污染控制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成都基地),落户引入西门子全球仿真创新中心,开工建设西部氢能产业园,中国西部汽车物流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加快启动……

不仅如此,该区强化金融撬动,推进“国资领投”,深化“管资本”改革,成立经开资本集团,设立经开产投基金,积极开展基金招商,出台发展汽车金融若干政策,提高金融服务汽车产业转型质效。

关键

聚焦重大产业化项目 以重点产业链为主线

根据《成都市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成都提出,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航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等20个重点产业,全面实施产业建圈强链“链长制”,推动政府重点支持与市场化机制并重、关键细分领域突破与全产业链推进并行,以重点产业链为工作主线,稳定供应链、配置要素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一批具有比较竞争优势、“根植性”和国际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重点产业集群,持续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增强超大城市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以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为例,确定了包括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以及高端软件三个细分领域的重点产业链。在集成电路产业链中,成都重点发展特色工艺、化合物半导体和封装测试,2020年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已达到1220亿元,位居全国第五。

建圈强链,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产业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毋庸置疑,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对产业链的整合力、供应链的掌控力以及创新链的溢出力,是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的。

在这一过程中,成都高新区探索构建专业立体招商网络,引聚招商合伙人、打造招商会客厅等,引进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落地,1—10月市级认定的重大产业化项目30个,其中百亿级项目4个。龙泉驿区则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产业基金的乘数效应,采用“母基金+子基金”投资模式,设立细分领域子基金13只,认缴规模达249.02亿元。

聚焦“小核心、大协作”,新都区依托关键链主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探索形成“链主聚链属,主链拓辅链”的建圈强链模式,由成飞公司负责梳理重点企业招商清单、对配套企业进行全方位考核,同时主动释放自身产能,输出优势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聚集了优质项目42个,为成飞公司构建起了“一小时”全链条配套圈,实现了“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生态圈”,构建起了“头部引领、集群支撑、链式互补”的航空产业生态。

服务

市领导担任“链长” 形成“6个1”工作机制

根据目前确定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以产业生态圈为引领,以重点产业链及重点细分领域为突破,推动重点产业能级大幅提升,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大万亿级、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医药健康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等。

有目标、有实招、有分工、能落地,在推动建圈强链这一过程中,为深入实施建圈强链工作,成都组建了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主要领导、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由市领导担任重点产业链“链长”,形成“1个发展规划、1张产业图谱、1套专项政策、1个创新平台、1份企业名录、1个品牌会展”的“6个1”工作机制。

根据要求,每个重点产业要着眼找准“链主”、配置要素、培育创新,聚焦微笑曲线两端完善产业链发展规划、构建产业图谱等。要围绕产业链开展项目招引促建大会战,聚焦强链、补链、固链,以“龙头企业+产业基金+领军人才+中介机构”模式,抓紧招引落地一批产业级产品级重大项目和与之配套的“专精特新”重大项目,不断提升产业能级。

其中,按照全市轨道交通产业布局,新都区以强链延链扩链为抓手,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化、服务集成化、创新自主化。

“目前,整车制造产业链已初步成形。”新都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以中车成都公司、成都电机公司为龙头,目前已聚集配套企业60余家,轨道交通“九大核心技术和十大关键零部件”基本齐备,形成年产600辆地铁整车能力,实现储能式有轨电车、国内首创时速140公里市域A型列车“新都造”,全国首列时速160公里新一代基于5G车车通信的全自动无人驾驶市域A型列车在新都中车成都公司下线。厚普国际氢能“制、储、运、加”产业集群项目落户。

“在加快提升研发设计创新链方面,西南地区唯一时速160公里直线动调试验线已建成,进一步支撑全自动驾驶车辆等高能级产品研制全场景试验需求。”新都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内首个、西南地区唯一的轨道交通综合性行车试验平台——2025智慧型全自动行车试验平台已投用,将有力提升自主创新研发水平。

新闻多一点:

20个重点产业: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航空发动机、工业无人机、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新型材料、大数据产业、人工智能、金融业、会展业、物流业、文创业、旅游业、现代种业、绿色食品、绿色低碳产业。

本报记者 钟文 白洋 制图 江蕊松

编辑:谭希责任编辑: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