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四大结构” 探索超大城市低碳发展特色路径

2021-12-29 07:44  来源: 成都日报

e7aa7937-5150-4e6f-a918-73e9546df646.jpg

昨日,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中共成都市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优化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将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抓住关键源头,全方位优化空间、产业、交通和能源结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出一条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关键词:空间

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

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格局

建立覆盖全市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旨在坚持通过“三线”划框子,框住各类空间利用格局和开发强度;通过“一单”定规则,规范各环境管控单元开发行为和准入要求,给经济高质量发展“留通道”。

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决定》明确要推动城市空间结构向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转型,空间治理更加注重全域统筹、差异管控、精细集约,构建与城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空间格局。

要构建和谐共生的生态格局。巩固“一山连两翼”城市格局,整体保护“两山、两网、两环”的生态格局。

要构建科学发展的功能格局。通过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构建基本功能就近满足、核心功能互相支撑、特色功能优势彰显的发展格局,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两中心两地”极核主干能级。

要强化产城融合的建设导向。强化职住平衡就近配套,推动优质公共服务向郊区新城均衡布局,加快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打造“金角银边”。

同时,要推行绿色低碳的建设模式,加强绿色建筑全链条管理,出台成都市绿色建筑促进条例。要实施城市精明增长战略,推动公园城市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产业

打造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提升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突出低碳引领,成都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新经济为引领的高质量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成都五大现代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9%,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电子信息产业成为首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决定》提出,聚焦“强二优三”,产业领域治理要更加注重强链条、促创新、育生态。

在建强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方面,要依托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功能区,大力发展光伏、锂电、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产业,建强新能源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强化主导产业建圈强链,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先进制造重点产业链,制定专项产业政策。

以数字赋能提升传统产业,《决定》提出,要构建“芯屏端软智网”生态圈,丰富物联网等新技术运用场景,加快建设成都智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建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

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产业附加值方面,要推动制造向前端研发设计和后端用户服务延伸。在增强企业绿色竞争力方面,要高水平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培育一批近零碳产业功能区和绿色园区。

关键词:交通

建设立体化多层次交通运输体系

突破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瓶颈

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558公里、跃居全国第4位;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60%;共享单车日均骑行次数113万次;新能源汽车得到大力推广;绿色物流体系稳步构建……成都“轨道+公交+慢行”绿色出行正加快成势。

围绕市民出行和货物运输两大重点,《决定》提出,要全方位全过程推进交通运输低碳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低碳化高效化、立体化多层次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

构建“轨道引领、公交优先”格局,《决定》提出要构建绿色优先的路权分配机制,促进全域公交一体化发展,提高常规公交“最后一公里”覆盖能力。

在构建绿色高效货物运输体系方面,要完善铁路物流基础设施,建强铁路货运枢纽体系,畅通四向物流通道,推进铁路专用线进园区、进港区、进产业功能区,支持铁路货运“无轨站”建设。

大力推动运输工具低碳化,要积极扩大电力、氢能等新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要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

关键词:能源

形成以电为主、多能互补的能源结构

夯实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基础

立足能源受端城市特征,成都坚持节约优先,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攻坚,目前,燃煤锅炉基本实现全域“清零”,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44.2%;累计建成加氢站2座、推广氢燃料电池车370辆,氢能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

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决定》明确,要依托清洁能源大省优势,把握能源消费与供给双向互动规律,形成以电为主、多能互补的能源结构,推动能源供给向低碳化多元化、能源消费向电气化高效化提升。

提升清洁能源供给和安全保障能力。《决定》明确,要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进受电通道扩容,推动规划建强川西水电、川西北光伏风电输入通道,建设坚强智能电网。

深化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决定》提出,要充分发挥能源消费的牵引作用,减煤、控油、稳气、增电、发展新能源,持续提升非化石能源比重。

此外,针对全生命周期提升用能效率。开展全领域节能管理,强化工业节能,倡导绿色低碳用能方式,推广使用高效节能产品,推进城市绿色照明。

本报记者 缪梦羽 王琳黎 李菲菲

原标题:优化“四大结构” 探索超大城市低碳发展特色路径

编辑:段琪琳责任编辑: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