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举行解读全会精神发布会,重点都在这里!
12月29日上午,成都召开解读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激励广大干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有什么样的组织保障措施?
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徐云:组织敢于担当,干部才会有底气。市委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成都市委关于进一步激励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担负时代使命在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的意见》提出,构建“六大机制”,对进一步强化组织保障、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作出明确要求。
一是健全事业后继有人常态储备机制。干部队伍方面,实施一把手“头雁”计划、年轻干部源头活水计划、党外干部菁英计划、智慧治理干部锻造计划、建圈强链专业干部培养计划。党员队伍方面,推进重点群体发展党员专项计划和党员分类管理试点,严把党员入口关和质量关,源源不断把各方面先进分子特别是优秀青年吸收到党内来。人才队伍方面,启动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五年行动计划,源源不断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中来,确保各项事业后继有人。
二是健全适应超大城市治理需要的骨干队伍培养机制。紧扣新时代成都肩负的新使命,围绕超大城市发展治理需要,实施换届后新一轮大规模干部学习培训赋能计划、新时代新天府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三是健全以实绩为导向的差异化考核评价机制。在考核内容上,合理设置干部考核指标,充分调动和发挥各层级各类别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在考核方式上,完善经常性立体化考核体系,既考“显绩”、也考“潜绩”;在考核运用上,将考察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表彰问责等紧密挂钩,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
四是健全传递组织温暖的关怀关爱机制。落细落实干部关爱激励政策,完善异地交流任职干部、新进公务员、基层干部报酬待遇等保障措施,既为干部加油鼓劲,又为干部减负减压,尽最大可能回应和解决干部关切。
五是健全为担当者撑腰鼓劲的容错纠错机制。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总体要求,对哪些错该容、怎么去容,容错和纠错怎么有机统一起来作出规定。
六是健全创先争优的正向激励机制。完善城市荣誉制度,注重在荣誉上表彰、经济上奖励、工作上支持,真正让那些敬业奉献、敢为善成的干部受尊重、得礼遇,在干部队伍中营造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成都采取了哪些具体做法和取得了怎样的主要成效?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郭小平:成都市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精心组织推动,周密谋划部署,组织带动全市4.3万个基层党组织、90余万名党员和广大市民,深学深悟百年光辉党史和党的创新理论,深刻感悟思想伟力,实现党员干部受洗礼有提升、广大群众受教育得实惠,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取得扎实成效。
尤其是,成都始终坚持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以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为牵引,实施办实事重点项目3601个,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0所,增加学位10万余个;新晋三甲医院15家,医保覆盖1875万人;新筹建人才公寓2.3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6.6万套,启动片区更新项目50个、投资500亿元,改造棚户区3972户、老旧小区313个,推动既有住宅自主增设电梯1200台;建成养老服务机构558个、养老服务床位12.8万张。
成都将如何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杨羽:成都将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以“立、提、破”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立”就是乘势而上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树立未来发展优势。成都将聚焦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氢能等新赛道新领域,以“龙头企业+产业基金+领军人才+中介机构”模式,开展“链主”精准招引,育强绿色低碳产业链主,发挥链主作用提升产业优势;设立绿色低碳产业基金,建立完善“母基金+子基金”的全产业链基金体系;以“揭榜挂帅”方式实施绿色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发科技创新,力争到2025年全市绿色低碳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以上。
“提”就是强二优三夯实产业主干支撑、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成都将围绕五大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创新药、航空发动机等产业,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依托成都经开区国家级“两业融合”试点园区,支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数字赋能产业发展,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到2025年工业占GDP比重保持在25%以上。
“破”就是聚焦节能降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破解资源环境制约。成都将精细化开展行业治理,实施绿色园区示范工程,提升园区布局集聚化、结构绿色化、链接生态化,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到2025年,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0%以上,万元GDP用水量降低至24立方米,单位GDP能耗降低水平、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水平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成都将聚焦哪些重点工作任务推进2022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杨羽:重点任务主要包括以下7个方面。
一是深入落实重大战略和重大任务,持续增强中心城市极核引领和主干带动作用。成都将锚定“一极一源、两中心两地”目标,在川渝合作机制框架下,推动共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西部科学城、西部金融中心等取得新成果,同时强化辐射带动促进都市圈一体化、同城化发展,精心办好成都大运会等。
二是全面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是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成都将聚焦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公共服务三大方向,以900个市重点项目为核心,全面实施重大项目攻坚大会战。
四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动资源要素高效配置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五是强化碳达峰碳中和引领,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成都将加强节能降碳推动空间、产业、交通、能源四大结构转型发展,积极创新探索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塑造公园城市大美形态。
六是建设智慧蓉城打造安全韧性城市,不断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成都将加快推进智慧蓉城建设,推动超大城市敏捷治理、科学治理。同时,精准有效做好疫情防控,突出分区分级,持续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七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着力厚植高品质宜居宜业根基。成都将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为抓手,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切实让市民充分享有改革发展成果。
成都将如何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快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凯:成都将依托四川清洁能源大省优势,把握成都能源“受端”城市特征,从推进能源消费低碳化、能源供给清洁化、能源利用高效化三方面发力,以能源结构优化促进发展动能转换、治理方式转变,支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在能源消费低碳化上,成都将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攻坚,积极推动增电、稳气、控油、减煤,加快发展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以产业结构高端化支撑能源结构高级化;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广泛推进充换电设施建设,提高终端消费领域电气化水平,成为全国低碳发展的城市典范。
在能源供给绿色化上,成都将实施“蓉耀工程”,全面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和供电质量;支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开展分布式光伏试点示范;加强先进储能发展,支持废旧电池规模回收和梯次利用;推进金堂电厂提效降耗改造和三瓦窑电厂“煤改气”,发展抽水蓄能电站,提升城市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在能源利用高效化上,成都将打造“智慧能源云平台”,推进多能互补、分时互补和区域互补;加快生产的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建设一批绿色工厂和智慧园区;加强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石化等重点行业能效管理,倒逼企业能效对表达标;推进超低能耗建筑建设和老旧建筑节能改造等。
目前成都正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成都将如何优化市域空间格局,助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胡斌:本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空间格局优化上,将着眼破解部分区域开发强度过高的问题,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划定三区三线,推动实现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产空间集约高效。成都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高水平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天府绿道蓝网,构建全域公园体系;通过强化龙门山生态修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龙泉山国家储备林建设、环城生态区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进一步提升城市碳汇能力;通过引风入城,构建“8+26+N”的通风廊道体系,提升城市气候舒适性。
成都还将着眼推动城市内涵发展、区域差异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功能布局,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功能体系;着眼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品质,研究建立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指标体系,至2025年,中心城区建成区平均通勤距离保持在8-10公里范围,平均通勤时间缩减到35分钟;着眼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增存并重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公园城市内涵式发展。
成都将如何推动交通结构调整,突破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瓶颈?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翼刚:成都将聚焦提升绿色出行服务水平、促进适铁货物运输“公转铁”、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推进绿色智慧交通建设,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立体高效交通运输体系。
在促进绿色出行方面,成都将坚持“轨道引领、公交优先”,全面形成“轨道+公交+慢行”绿色低碳交通出行体系。具体包括:建成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规划编制及报批;加快市域铁路成资线、成德线、成眉线建设,深入实施市域铁路公交化改造和运营;强化公交与轨道接驳,加强公交首末站建设,保障公交路权优先;统筹推进自行车道、人行道、过街设施建设,推进天府绿道“结链成网”,规范共享单车运营;深化“碳惠天府”机制交通应用,给予绿色交通积分奖励,丰富积分应用场景,深入实施差别化停车收费。
在优化货运结构方面,成都将坚持“宜铁则铁、绿色优先”,大力推动适铁货物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运输,推动大宗物资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等。
在推广新能源车方面,成都将积极推动交通运输工具“油换电”,降低传统能源汽车占比,实施新能源车通行和停放等优惠政策,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老旧车等。
在推进绿色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都将围绕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统筹综合交通线网布局,集约利用土地、空域资源,大力推进智慧交通感知设施整合共用。
编辑:谭希责任编辑: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