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以10余年志愿服务诠释“银发价值”

2022-01-17 07:42  来源: 成都日报

“走,我们现在去入户。”提着卫生纸、洗衣粉,拿上新春福字和对联,今年69岁的许平又开始了爱心物资派送任务。快过年了,她希望能给社区的困难群众、独居、高龄老人带去一点心意和祝福。

许阿姨是成都高新区肖家河街道的一名老年志愿者,也是“肖家河之星”微电影团队的骨干成员。平日里,除了用镜头记录社区高龄老人的幸福生活,她便将精力投入到社区志愿服务中,主动发现走访困难群众、上门为高龄老人排忧解闷、积极派送爱心物资、组织发起各式文艺活动……10余年的志愿服务经历,凝练成她心中一句简单的生活哲理:“心中有爱心,人就不会老。”

▲肖家河街道志愿者许平

用镜头关注老人生活

2007年,许阿姨从乐山迁居成都。退休后的生活尽管清闲,却也难逃百无聊赖。2009年,成都高新区爱有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来到肖家河,希望招募志愿者,共同参与社区发展。就这样,许阿姨结下了与志愿服务的缘分。

起初,只是成立了几支文艺表演队,增进社区邻里关系,丰富社区文化活动。渐渐地,越来越多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被吸引而来,加入其中,使志愿者的队伍也越来越庞大。

2014年,许阿姨和几位老友一拍即合,在兴蓉社区的支持与爱有戏的孵化下,成立了“肖家河之星”微电影团队。别看骨干成员平均年龄接近70岁,但他们器材专业,又学习了拍摄剪辑,完成了《邻居》《故乡肖家河》《尊严》等一部部有血有肉的微电影作品。

“从2018年开始,我们就一直在拍摄‘90后的幸福瞬间’。”许阿姨告诉记者,这组作品主要是把镜头对准社区90多岁的老年人,一方面是记录他们的生活,一方面也是想激起大家对高龄老人的关注和关爱。

“2019年,我们开始承接运营高新区社会关爱援助中心,服务辖区困难群体。此后,‘许阿姨们’又主动承担起另一个任务——成为‘向日葵’关爱援助爱心队成员,负责走访、发现、关爱各自社区的困境人员。”高新区爱有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冯洁说,这支队伍都是各社区的“老资格”,不仅熟悉情况,更热心公益事业,愿意为社区奉献服务,“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中心的关爱援助清单更新到1.8万多人,而针对不同类型的困难群众,我们也会分别制定帮扶计划,采用心理辅导、爱心物资发放、知识讲座等多种方案为困难群众提供支持帮助。”

用贴心服务满足老人需求

许阿姨说,每天早上,她打开手机微信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她所在的兴蓉社区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发送问候信息,以随时了解老人的情况。有时候,他们还会去到老人家里,为他们带去“一个观众的剧场”。

“我们发动了身边有才艺的志愿者,去到社区空巢老人家中,针对老人需要陪伴和交流的需求,为老人提供以文艺服务+支持陪伴+打扫卫生为主的服务,缓解老人孤独寂寞的情绪。”许阿姨说。

据介绍,“一个观众的剧场”是“义仓”的子项目,“义仓”则是肖家河街道的品牌活动。它是一个爱心仓库,倡导社区居民或爱心企业持续定期地将生活物资捐赠进来,再由许阿姨等志愿者把这些爱心物资送到社区内有需要的困难家庭中。而接受物资资助的受助家庭可以通过捐赠时间来参与志愿服务,成为爱心家庭。

基于对“义仓”物资最大化使用的思考,“义集”也应运而生。它通过搭建社区资源和邻里交流平台,用定期集市的方式,促进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居民、志愿者等多元力量参与。“‘义集’会在每个月最后一周的星期六举行。爱心企业通过义卖,会把营业额的15%捐赠给我们,作为其他关爱项目的资金。”冯洁介绍,到目前,“义集”已经举办了80多期。

“我孙子从4岁起就是‘义集’的常客。他把旧玩具卖掉,把赚到的钱捐出去。可以说,从小就在接触爱心公益。”许阿姨得意地说,如今,孙子虽然上中学了,但依然常常跟着她参加各种志愿活动。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动力。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提出,要把柔性关照渗透到城市“规建管运”各个环节。为此,成都健全关爱援助体制,推动社区力量对困难群众需求主动介入。“许阿姨们”正是社区力量中的重要一股。不同的方式,同样的奉献。老人们在力所能及的领域中,发挥着自己的“银发价值”,在“老有所为”中,收获了另一种幸福感与获得感。

本报记者 缪梦羽 受访者供图

原标题:她以10余年志愿服务诠释“银发价值”

编辑:张烁责任编辑: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