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发展理念为“魂”以公园城市为“形” 代表委员热议成都未来

2022-01-20 07:23  来源: 成都商报

成都市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园区风貌。该项目按照公园城市建设要求,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合一”发展理念,倡导“知识+艺术+健康”的城市氛围,提倡低碳发展、健康生活,打造集魅力、人文、活力、品质和特色为一体的生活宜居国际社区品牌 摄影 王勤 摄于2021年11月24日

1月18日下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参加所在的成都代表团会议,与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年度计划报告和年度预算报告。

彭清华指出,成都市要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作为统揽,以新发展理念为“魂”、以公园城市为“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推动成都现代化建设,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当好全省主干、走在全国前列。这也成为来自成都的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如何建设

创新城市

推动公园城市先行区建设内涵式进阶

一片兴隆湖,是四川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沿湖布局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研究基地集群,汇聚了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天府新区将锚定双碳目标,融汇创新动能,推动公园城市先行区建设内涵式进阶。”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书记刘任远谈到。

刘任远表示,“双碳”目标导向下的技术创新是公园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他建议,聚焦资源整合、空间统筹、市场拓展、人才导入、要素保障、制度创新等方面,出台“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绿色低碳创新策源中心”专项政策,支持成都科学城加快导入碳中和领域战略科技力量,积极争取布局相关领域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搭建“研学产资”一体化平台,促进技术需求和技术供给高效对接,加快培育绿色低碳发展的先发科技优势。

近五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天府新区建设,出台加快天府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高位统筹天府实验室、天府总部商务区、天府中央法务区等战略平台建设,系统赋能创新策源、开放门户等核心功能提升,经济总量跨越两个千亿级台阶、预计突破4000亿,在国家级新区建设评估中进入第一方阵。

刘任远表示,接下来,天府新区将坚定“双碳”目标引领,筑强创新策源功能,完善创新动能传导体系,培塑绿色低碳发展生态,推动公园城市先行区建设内涵式进阶。

比如,天府新区将建强场景应用平台,引领市民生活“零碳化”进阶。天府新区将坚持“科技”与“生活”协调,拓展科技成果向绿色生活的转化路径,社区化、场景化推动创新实践“向市民生活延展、向公园城市推衍”,多维度、全方位牵引市民生活方式绿色化变革,丰富公园城市“零碳生活”内涵。

四川省政协常委、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副局长屈军则聚焦公园城市建设。他表示,成都环城生态公园绿道已全环贯通,这既是成都给市民的“绿色福利”,亦是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阶段性成果。

“目前,环城生态公园通过通风廊道与绕城内中心城区相连,但在绕城以外的通风廊道还没有得到同样的保护。”他建议,结合成都已全面开工的五环路工程,修建一个以田园风光为主的五环生态公园,并利用通风廊道,将五环生态公园和环城生态公园相连,形成整体。

如何建设

开放城市

以通道为依托搭建平台 更好放大枢纽效应

新的开年,如何推动成都都市圈建设走深走实?如何让都市圈建设给四地市民带来更多获得感?

四川省人大代表、成都陆港枢纽投资发展集团工程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佘金波表示,未来五年,成都青白江区将立足“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总体定位,加快“四区一枢纽”建设,发挥国家陆港物流枢纽引领作用。“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思维,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与口岸开放地区各项经济活动协同,一起同步搭建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平台。”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自贸区“一带一路”国家馆总经理温茜建议,以通道为依托搭建平台,能更好放大枢纽效应。

构建都市圈立体交通体系,是最贴近市民生活的项目,也是代表们的共同期待。这其中,既包括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也包括畅通公路网。

“在绵泸高铁内自泸段(南段)已建成通车的背景下,尽早开工绵遂内铁路已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四川省人大代表、资阳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委四川省委直属资阳市总支主委倪勋领衔建议,倪勋指出,绵遂内铁路的开工将有利于补齐川渝地区西北向高铁短板,形成一条西北至西南、华南的重要辅助通道,缓解西南地区内部及其与西北、华南地区通道运输能力长期紧张状况,并结束三合县、射洪市安岳县等百万人口大县不通铁路的历史。

如何建设

智慧城市

做深行业赋能 打造更多区域集成的“样板间”

四川省人大代表、中科处理器创新中心主任李才寿建议,四川应借助成都在全国范围拥有数字化发展比较优势,通过全面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大力引导企业在AI、5G、元宇宙等相关技术领域自主创新,聚焦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放大示范效应,强化终端带动,做深行业赋能,打造更多区域集成的“样板间”。

一个创新生态圈,还需要人力资源、能源等要素的支持。

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省资阳师范学校校长、民盟资阳市委会副主委骆登宇关注到了创新对人才的需求。骆登宇建议,在国家以重庆、成都为战略支点,打造西南地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在中西部布局建设一批高校的背景下,建议省级相关部门在资阳布局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智慧农业学院、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等高校,加快建设成渝职教创新发展基地。

作为四川省人大代表,京东方科技集团副总裁、成都区域党委书记秦向东表示,京东方作为四川头部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带动上游的合作伙伴,比如材料厂家、设备厂家等来四川投资。企业把工厂建到成都,资本、人员、技术的流动,将切实有效地共同推动四川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今年1月4日,四川省重大项目的开工仪式在京东方成都汽车模组基地的现场举行。这个汽车模组基地投资20多个亿,将来每年产值将近四五十亿。秦向东表示,未来该项目一定会推动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迈上新台阶。

秦向东同时表示,京东方科技集团是一家高科技企业,每年会把集团营收的约7%用来做创新,做产品的研发。“我们不单单局限于眼前的产品开发,也要对未来的新技术进行一个长远的规划布局,把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如何实现

双碳目标

开展碳达峰试点园区建设 构建高质量绿色制造体系

“双碳”目标导向下的技术创新是公园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在四川省政协委员、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吴孟强看来,要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成都除了加大清洁能源的有序开发与利用力度,还要在传统产业的绿色低碳化转型方面发力,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产业和市场、节能低碳建筑,重视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

“要打造优质的清洁能源产业,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优先推动太阳能就地就近开发利用,打造特色鲜明的清洁能源示范产业园。”吴孟强认为,氢能产业的发展将成为低碳发展的重要角色,应推动氢能产业发展,鼓励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氢冶金等前沿技术研发示范,同时加强各领域清洁能源的技术协同创新,实施可再生资源替代行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以此提高电网对高比例可再生资源的消纳和调控能力。

他还关注传统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节约能源资源应放在首位,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他建议,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石墨化等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严格落实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提升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能耗准入标准,加强产能过剩分析预警和窗口指导,加强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分析预警。以节能降碳为导向,开展碳达峰试点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同时,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构建高质量绿色制造体系,推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

而在交通能源替代方面,他建议,全面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产业和市场。大力推进5G基站、数据中心、充电设施(换电站)、电动汽车等储能多元化应用。推动储能、充电与电网协同发展,探索运用数字化技术对分布式储能设施开展平台聚合,鼓励智慧能源、虚拟电厂等新业态发展,充分发挥灵活、可调性储能资源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平衡作用。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采用“揭榜挂帅”机制,开展低碳零碳负碳和储能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攻关与示范;推进高效率太阳能电池、可再生能源制氢、零碳工业流程再造等低碳前沿技术攻关与示范应用。

编辑:邓思璐责任编辑: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