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规划建设西部科学城 共建成渝科创走廊

2022-01-22 08:03  来源: 成都日报

▲成都正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图为西部(成都)科学城 本报资料图片

“谋划推动成都现代化建设,必须放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要求中来审视。”1月18日下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在参加成都代表团会议时对成都工作提出要求,强调要以新发展理念为“魂”、以公园城市为“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推动成都现代化建设。

进入新发展阶段,成都如何找准历史方位、明晰时代坐标,立足新的发展起点,重整行装再出发,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当好全省主干、走在全国前列,加快建设世界级城市?面对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代表委员展开热议。

谈创新城市

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西部科学城

彭清华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着力建设创新城市,一头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一头抓产业技术创新和全社会创新创造,打造创新创业者的“圆梦之都”。

建设西部科学城,是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一环。四川省人大经济委员会委员、维诚审计评估集团董事长陈维亮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谈道,这几年,西部科学城建设一直在快马加鞭,一大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创平台、重大项目加速布局。

“成渝两地应共同发挥创新平台优势和引领示范作用,共同担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使命和重大责任,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西部科学城,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陈维亮进一步谈道,充分发挥四川天府新区、重庆高新区(国家级高新区)的战略优势,协同重庆两江新区、成都高新区,加强“四区”联动,共建成渝科创走廊,辐射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科技水平跃迁,打造引领西部、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科学高峰”和“科技高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成渝力量”。

省政协委员、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吕建成则把关注点聚焦到“人工智能创新”方面。“如何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吕建成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成都应超前布局,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理论攻关和试点应用。成都先后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这对于成都来说是个很大的机遇。”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吕建成的判断是,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突破和关键技术落地都还有诸多不足。

如何解决人工智能技术既不能“顶天”,又不能“立地”的发展瓶颈?吕建成建议,要以政府为主导,统筹整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各方面资源,开展面向共性需求的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攻关,充分利用强化学习、预训练模型以及生成对抗模型等最新人工智能技术。同时,在制造、医疗、教育、农业、社会治理、交通、文旅等产业中,有针对性地开展试点应用,打造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平台。要推动人工智能与现代工业深度融合,完善工业智能大数据库,加快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发,打破人工智能与现代工业融合壁垒。

谈开放城市

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着力建设开放城市,建设大枢纽、建强大平台、对接大市场,进一步优化外贸进出口结构,充分发挥天府中央法务区功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彭清华书记的讲话引起了四川省人大代表、成都陆港枢纽投资发展集团工程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佘金波的共鸣。

新的一年,如何推动成都都市圈建设走深走实?如何让都市圈建设给四地市民带来更多获得感?佘金波表示,未来五年,成都青白江区将立足“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总体定位,加快“四区一枢纽”建设,发挥国家陆港物流枢纽引领作用。

“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思维,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口岸开放地区各项经济活动协同,一起同步搭建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平台。”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自贸区“一带一路”国家馆总经理温茜建议,以通道为依托搭建平台,能更好地放大枢纽效应。

省政协委员、四川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林罡则把关注点聚焦在了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营造上。林罡认为,绿色金融市场的监管规则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他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与绿色经济相关的制度规章以及绿色产品标准、认证、识别体系,形成清晰统一界定标准,通过适度政策倾斜、碳减排工具支持等,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流向绿色经济发展、绿色小微创新型企业等,让金融与绿色经济发展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针对信息披露和绿色认证的流程尚不成熟问题,林罡认为,还要研究出台绿色金融有关条例和规范性文件,推动建立强制性、市场化、法治化的金融机构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不断完善信息披露模板。及时调整和优化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体系,不断扩展考核结果应用场景,形成对绿色金融业务的有效激励约束,建立起银行等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能贷、想贷”的长效机制。同时,加快开放绿色债券市场,加强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协调配合,充分运用好国家各项绿色金融政策,调动各类专业投资者,打造多层次的市场体系,为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绿色低碳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编辑:邓思璐责任编辑: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