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干”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022-01-22 10:17  来源: 成都日报

聚焦碳达峰碳中和、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成都夯实公园城市生态本底 张志强 摄

成都推动城市功能完善,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品质。图为东安湖公园

新年伊始,成都喜迎“开门红”。

1月4日,元旦节后上班第一天,成都市集中开工1亿元以上重大项目78个,总投资达1191.6亿元。一周后,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先进经验交流会在新都召开,来自全市各个区(市)县的产业建圈强链一线“操刀者”来到观摩拉练现场,共同参观、学习新都航空产业园建圈强链的先进经验……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成都如何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双城”“双碳”“创新”“建圈强链”等关键词,既是新时期观察成都的重要坐标,也是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迈好步、开好局的着力重点。“迈步新征程,我们将突出‘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努力在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全省发展大局实践中强化极核引领、体现‘主干’担当。”

关键词:双城

抓机遇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夯基垒台

“推动成渝中线高铁启动建设、统筹布局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市发改委把握重大战略机遇,抢抓“十四五”规划编制时间窗口,积极推动重大规划、重大政策赋能城市发展。

从细化制定《实施方案》和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和重大政策“四张清单”,到推动成渝合作走深走实,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汽车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从深入推进都市圈同城化,建立健全统一制定、联合报批、共同实施的“1+1+N”规划协同推进机制,《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批复,到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同城同网、产业融合发展等重点任务……

一项项重要工作的落地,见证了市发改委坚定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推动“双城”建设,做好极核“主干”的不懈奋斗。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联动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和交叉平台,共建西部科学城、西部金融中心、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协同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共建国际化大都市。”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全面落实《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加快构建“两轴”打造“三带”,强化干支联动,以开放大通道建设、优势资源合作开发等为重点,辐射带动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五大经济区协同发展。

关键词:双碳

重生态

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保护气候和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成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成都绿色低碳转型之路上,同样留下市发改委的时代答卷:突出生态本底、美学呈现、价值转化、场景惠民,推进打造“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城市品牌;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构建“1+1+4+8”政策体系……

聚焦双碳,成都同时启动碳达峰方案、组织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力推进第二轮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

前不久,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中共成都市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优化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定》,明确将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走出一条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决定》明确,聚焦‘强二优三’,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为此,我们将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以‘立、提、破’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立”即乘势而上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树立未来发展优势,“提”就是“强二优三”,“破”就是聚焦节能降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破解资源环境制约。“力争到2025年全市绿色低碳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以上。”

关键词:创新

增动力

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在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中,市发改委推动跨尺度矢量光场时空调控验证装置等成功纳入“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高能级平台达到220家,落地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成渝)节点,成都高新区获批建设第三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在全市营造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速集聚、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不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新气象、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高位推进的可喜局面。

下一步,以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成都将采取多种措施。

在做大做强战略科技力量方面,加快推进矢量光场、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等大科学装置建设;

在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方面,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加快创建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无人机产业创新中心、生物靶向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

用好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芯火”双创基地等已有平台资源,推动相关领域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孵化;

加快布局面向企业的仿真设计、检验检测等公共技术平台,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有力推动成都战略性新兴产业建圈强链。

关键词:建圈强链

筑基础

推进产业成链集群高质量发展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城市功能的重要基础,市民就业的重要依托。

大力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成都聚力攻坚20个重点产业链,深入实施“链长制”,加快形成要素获取便利、协作配套高效的产业生态优势。

数据显示,成都已布局建设54个高品质科创空间、建成投运889.83万平方米,建成标准厂房765万平方米、入驻率84.5%,打造45个示范产业社区,新引进重大项目317个、增长17.8%,协议总投资5747.8亿元、增长32%,引进“专精特新”、独角兽、瞪羚等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投资项目180个、总投资296.9亿元。

新的一年,全面实施建圈强链行动,成都则将聚焦提升产业生态“建圈”、做强重点产业“强链”,深入实施“链长制”,加快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推动引优育强,聚焦工业无人机、工业机器人、网络信息安全等优势赛道,生物疫苗、脑科学、智能网联汽车等未来赛道,加快引进能级高、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影响力大的项目,支持链主企业深耕本地、做大做强,构建高水平现代化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形成良好发展生态。”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未来将制定与产业链高度适配、专业管用的政策工具包,围绕顶尖人才需求精准制定支持政策,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加强平台共建。

关键词:改革

添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市发改委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联合市营商办制定营商环境4.0政策,细化63条改革任务,创新打造“1+N”信用评级模式,全国首创推出银税互动产品,探索建立司法信用“三项机制”等10余项做法均获得国家肯定,在全国推广。

统筹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5项重点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增强门户枢纽功能,天府国际机场通航投运,成都国际铁路港国家级经开区成功获批,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集散能力不断提升,六大国别合作园区加快建设,成功举办第五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

“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促进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入实施营商环境4.0版政策,建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以“政府数据授权集中运营”的公共数据流通路径开展探索实践,并深入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提升对外开放经济水平,我们将积极采取多种举措。”

关键词:展望

稳增长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新的一年,市发改委将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围绕重大战略、重大规划推动工作,确保重大政策、重大项目落地见效,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

“为此,我们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向上向好;强化极核引领主干带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突破;深化创新链产业链高效协同,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引擎等多个方面加以着力。”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推动城市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全体人民,市发改委将着力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推动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多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拓展经营性收入来源,提升中等收入群体占常住人口比例,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我们也将强化公共服务供给,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开展城企联动普惠养老托育专项行动,增加优质普惠床位、托位有效供给。”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不仅能增进民生福祉,也将助力厚植城市宜居宜业优势。

编辑:邓思璐责任编辑: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