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民生民情 献策城市发展

2022-01-25 07:11  来源: 成都日报

▲

在座谈会上,市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1月24日,市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举行政府工作报告协商建言座谈会。从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到数字经济发展;从“双减”到“双碳”;从建圈强链到推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既有关注国家战略、全省全局的深入思考,也有“接地气”、着眼身边的细微观察,委员们踊跃献策,为城市发展递上“金点子”。

【关键词】 建圈强链

打造一批重点产业集群

推动都市工业转型升级

为城市整体发展提供持续动能,成都提出,要大力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进一步增强产业生态集聚力、产业链建构力、高端要素运筹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做强产业支撑,提升城市动能。市政协委员、青羊区政协主席陈赋提出,要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打造一批具有比较竞争优势、“根植性”和国际竞争力强的重点产业集群。“比如青羊区,将航空产业作为区域新旧动能转换的‘加速器’。要着力在开拓产业新载体、新空间的同时,持续建强航空产业‘带动力’,推动都市工业转型升级。”

市政协委员、四川知音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冬梅建议,要大力推进成都乡村振兴领域建圈强链。具体来讲,要引导企业回到乡村、扎根乡村,构建完整且闭环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还要充分发挥各区(市)县、各级乡村振兴类国有企业的引领作用,建立联动机制,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双碳”

加快推进充电桩进小区

提高新能源汽车占比

作为国家批准的低碳试点城市之一,成都明确将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优化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走出一条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在优化交通结构方面,市政协委员、崇州市政协主席彭钚铀提出,要打通新能源汽车消费最后一公里,加快推进充电桩进小区、进楼。“目前,我市还不同程度存在小区安装充电桩难的现象。”彭钚铀认为,这已经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普及的一个重要因素,他建议尽快加以研究解决,提高新能源汽车占比。

“我们建议,在推动绿色低碳产业转型上,要聚焦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孵化龙头企业。”市政协委员、四川省智慧计算机辅助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卫兵说。

市政协委员、成都数字医健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林宇航认为,要加快培养碳中和复合型人才,尤其是“碳金融”和“碳法治”领域的复合人才。建议成都高校主动探索“校外实训课堂”,走进低碳教学实践基地或绿色能源产业园区,走进新能源、绿色低碳类头部企业,进行实地教学。

【关键词】双城记

搭建企业合作交流平台

共同扩大市场规模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市政协委员、成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袁昕建议搭建成渝地区企业合作交流平台,促进成渝地区的国企、民企、外企合作交流,扩大市场规模,“以‘一盘棋’思维,促进成渝双向交流合作。”

市政协委员、崇州市副市长李明建议,以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为突破口,推动成都与重庆共建电子信息产业协同走廊,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共享成渝综合性技术科学中心。

在市政协委员、北京(中伦)成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曹承磊看来,唱好“双城记”,两地不但应当重视产业、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合作,更应激发巴蜀文化在两地人民心中的共鸣,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强大的精神凝聚力。

【关键词】全龄友好

加快数字化转型

将无障碍环境维护纳入网格化管理

成都提出,在全市推进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以全龄阶段居民的多层次需求为导向,让每个居民都能感受城市的关怀和社会的温暖。

对此,市政协委员、新华社四川分社总编室副主编叶含勇认为,“成都要系统化、精细化地推动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他建议,要加强文化建设,让全龄友好的城市风尚深入人心。同时,加快数字化转型,将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到“智慧蓉城”的应用场景研发,将无障碍环境维护纳入城市网格化管理,为包括“一老一小”在内的全体市民安全出行、获得公共服务等民生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化支持。

市政协委员、省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陈燕建议,重视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公益慈善联动机制,从机制上逐步建立健全公益慈善的社会基础,构建人人向善、人人行善的“善循环”生命共同体。

本报记者 缪梦羽 吴怡霏 赵子君 王雪钰 摄影 李冬 魏麟潇

原标题:着眼民生民情 献策城市发展

编辑:段琪琳责任编辑: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