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创新策源转化 积极探索示范区建设新路径

2022-01-25 07:29  来源: 成都日报

1月4日,新年第一个工作日,一场事关科技创新的高“含金量”座谈会在天府新区举行。中科院成都分院、四川天府新区、中科院光电所等单位先后发言,就加快建设大科学装置、提升天府新区创新策源和产业旗舰核心功能、着力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等进行深入讨论……

推动高端要素运筹、加快创新策源转化——这是成都提升城市能级、完善城市功能的一个具体情境,这也是成都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具体举措。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成都要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这是成都在双圈框架下最为重要、最为独特的国家定位,也将成为未来跻身世界级城市的特色名片。省委提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推动成都现代化建设,以新发展理念为“魂”、以公园城市为“形”,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

成都提出:聚焦“三个做优做强”推动城市功能优化,聚焦“四大结构调整”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聚焦“五大要素联动”推动产业建圈强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和现代产业发展能级。

积极探索示范区建设新路径成为一座城市的共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及相关领域专家就此展开热议。

关键词 城市功能

“三个做优做强”提升城市能级

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核心功能,这是成都这座城市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之关键所在。成都提出,要加快构建集约高效的空间体系、策源牵引的动力体系、高端要素的运筹体系和美好生活的供给体系,塑造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新型功能承载。

创新策源转化功能一直是天府新区力推的重点工作。“面向未来,天府新区将努力构建形成核心功能各展其长、基本功能优质均衡的公园城市建设发展新格局。”市人大代表、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书记刘任远表示,天府新区将加快培塑新的动力源,聚焦国家战略和科技前沿,着力构建科技创新“蓄能—释能—赋能”的引力场域。

产业空间结构与城市功能布局相互适应,才能相得益彰、共促发展。对此,民革成都市委会主委里赞建议,要坚持以培育高能级外向型经济增长极为取向,以天府新区为核心,整合高新区、东部新区、双流区、简阳市等地区优势资源,组建全新的高能级外向型“天府新型经济行政区”,着力构建“更加开放、更加包容、合作共赢”区域组团式高能级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 产业支撑

构建更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关键支撑。成都提出实施产业建圈强链,重点围绕12个产业生态圈和20个重点产业链,建立“链长制”予以重点推进,持续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城市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最能体现一个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市人大代表,副市长、成都东部新区党工委书记张瑛透露,当前成都东部新区正加快未来医学城、天府国际航空经济区、简州高端装备制造新城和天府奥体公园四大产业功能区建设,深入实施建圈强链。“实现头部企业引领,2022年力争签约重大产业化项目30个以上。”

成都大力推动产业建圈强链,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发挥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的作用。市政协委员、市科技局局长丁小斌认为,“企业就是一线,更清楚左邻右舍需要什么,清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什么,我们将在产业园区的规划、标准化厂房的建设、上下游企业的招引、创新政策的制定等方面赋予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参与‘建圈强链’一定的话语权和参与度。”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所在。去年,成都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了150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总数位居西部之首。市政协委员、成都新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潮认为,科技创新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铺天盖地”的科技型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潮建议加大对优质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扶持,将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招引等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加大对优质科技企业孵化器在税收、人才招引等领域的扶持力量,做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转化器”。

关键词 绿色低碳发展

统筹推进“四大结构”优化调整

清晨来到兴隆湖,仿佛置身于烟波浩渺的海滨之上。风儿在湖面荡起层层波浪,各色水鸟在湖面飞翔,山与湖遥遥相望,向远近游人献上“湖水天共成一色”的大美景象。2021年10月,完成水生态综合提升工程的兴隆湖重新开湖,这里就成为新区居民的热门“打卡地”。家住附近的许琴经常带着孩子来湖边玩耍,“兴隆湖水真清,可以看到水下的草木,太漂亮了。”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是成都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应有之义。成都提出,要统筹推进空间、产业、交通和能源“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并研究出台《决定》、行动方案和配套政策,旨在通过关键性突破带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整体性推进。

“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积极投身于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市政协委员、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军告诉记者,成都将实施绿色低碳产业“十个一”行动计划,力争到2025年,培育6家以上百亿级链主企业、3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策源地与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中承载区。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则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内容。市政协委员、成都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技术保障中心教授级高工田红认为,“汽车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行业共识。”要加快培育引进能级高、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影响力大的项目,推动氢燃料电池技术创新应用转化,建设完整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成渝两地共建高水平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研发生产制造基地等。

“蒲江将主动探索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新路径。”市人大代表、蒲江县委书记蒲发友表示,将创新多元化生态补偿方式,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秉持“一个精品林盘催生一个规上企业”理念,采取多样化模式和路径,积极探索林盘共享使用机制,高起点打造总部商务、科创中心等城市业态集聚的田园生态商务区,推动林盘及生态产品、优势资源价值加快转化,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创宜游的“生态福地、大美小城”。

城市间的竞争既体现在综合经济实力上,更体现在生态、文化等软实力塑造上。市政协委员、香港锦峰国际贸易公司总裁李蓉谈道:“从波士顿的‘翡翠项链’到新加坡环岛绿道和伦敦的‘绿链’,全球各大城市通过绿道建设增强了别样精彩的城市竞争优势。”李蓉对成都建设天府绿道同样充满期待,她建议要打造全域全民全生态的公园绿城:从“成都森林”的视角审视整个成都绿色系统,有条件的要鼓励发展社区迷你公园,赋予人文生命力,营造社区居民由下而上、主动参与的氛围。

关键词 智慧治理

提升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城市治理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分析、从被动处置转向主动管控,智慧化已经成为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智慧蓉城”,在市人大代表、锦江区三圣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峰看来,智慧城市是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他认为,全力构建市级视频感知能力平台、物联感知能力平台、基层人员调度平台,是营造丰富的“智慧蓉城”应用场景的可循之路。

李峰建议,在构建视频和物联平台的同时,统一现有的多种网格形态,加快构建基层人员调度平台,为各级城市运行中心的管理提供有力手段。同时,通过数据标准化治理,实现基层同类数据“最多填一次”,为基层人员减负。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成都常住人口已超过2000万,跻身超大城市行列,这对城市治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市人大代表、成都印钞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调研员曾丽建议,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尤其是智慧交通建设中,用好大数据,通过流量分析,提升红绿灯通行效率,实现科学治堵,让交通更“聪明”。

本报记者 钟文 缪梦羽 赵子君 吴怡霏 李颖 白洋

原标题:加快创新策源转化 积极探索示范区建设新路径

编辑:段琪琳责任编辑: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