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变化 感受城市发展温度
2022-01-26 07:20 来源: 成都日报
1月12日,2021年度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暨民生实事总结推进会举行。会上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去年全市新晋三甲医院15家,基本医保覆盖1875万人;新建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22个,新增普惠性养老床位2162张;建成279个儿童友好场景,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增至5.5万个……这组数据表明,2021年市民关注的民生重点项目全面完成。
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成都始终将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城市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与立足点。新的一年,成都将不断提升幸福城温度、质感、内涵。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及相关领域专家就此展开热议。
关键词:生活品质
增投入强管理
提升街道步行友好度
用心用情办好每一项民生实事和民心工程,积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幸福成都成色更足、品质更高,是成都孜孜以求的目标。
市人大代表、新津区邓双学校美术教师高慧兰表示,在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成都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关注的难点、痛点。“比如解决自来水水压、公交站点智慧显示屏等存在的问题。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变化,让人感受到了城市发展的温度。”她建议,未来成都要进一步加强公共设施建设。
在市政协委员张燕看来,推动幸福城建设,建立高品质生活城市环境,提升居住在三环路两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十分重要。张燕建议,应推进隔音墙建设,将三环路两侧200米范围内有居住区的地方建设隔音墙提上市政府工作日程。
市政协委员、北京(中伦)成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曹承磊提出,步行友好性是宜居城市的重要指标之一,“有必要改进成都步道建设以满足市民步行要求,即提升成都街道步行友好度。”他建议,可以从增加对步道设施的投入建设,加强占道问题的管理,归还行人步行空间,隔离机动车、非机动车及步行道路,完善步行系统、实现人车分流以及加强引导机动车礼让行人等方面进行改进。
关键词:人才资源
打造城市理想街区
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环境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要素。积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成都致力于打造舒心舒适的宜居环境,提供精准精细的公共服务,强化适度超前的政策支撑,做优人才价值生态,让各类人才在蓉便利执业、安心创业。
市人大代表、成都市格力钛新能源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袁良明以自己所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新增更多高薪岗位,让更多技术型、技工型人才留在家门口工作。同时,也会吸引更多技术创新人才来到成都。”
市人大代表、成都福享联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马胤指出,成都应快速行动,发挥天府新区先行区的优势,实施“公园城市+”行动计划,打造城市理想街区。在马胤看来,搭建开放的数字城市发展信息平台,双向联动各领域的青年专家人才与创新企业,将使人才参与到“理想街区”的建设中来。关于如何提升理想街区智慧治理,马胤表示,应加快打造“城市大脑”的示范应用,推动交通管理、医疗急救、应急指挥等行业管理和指挥系统接入,实现联动运行和一体化指挥调度,以理想街区先行先试,打造“公园城市+数字街区”示范应用。增强理想街区文化底蕴,马胤建议,要注重理想街区的“社街人景”融合,在社区探索众创空间、文化空间等。
关键词:全龄友好
借力人工智能技术
建设幸福康养社区
建设幸福城市,成都同时聚焦“一老一小”和其他困难群体的需求,从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入手,优化完善政策、提供优质服务,加快建设全龄友好城市。
“要实现成都‘全龄友好社会’建设,必须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助推成都幸福康养社区建设。”市政协委员、成都金海洋教育集团董事长王云表示,“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智慧康养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投入产出’的效率,对提升成都康养社区的幸福指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王云建议,制定成都智慧康养公共服务平台的总体规划,主要包括康养大数据中心、社区康养设备设施共享中心、康养家政服务中心、社区医护联动体系、老龄餐饮共享中心等,尽可能地整合现有资源,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同时,建立智慧康养设备共享激励机制,对于康养产品的共享流转、维护维修,鼓励企业参与,政府可以根据企业的服务能力与服务绩效,提供相应的奖励和补贴。“还可以通过建立智慧康养社区示范基地,帮助有条件的社区率先建立智慧康养社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完善适老化康养社区的‘衣、食、住、行、医、学、娱’的智能化管理。”
如何更好地满足老年人被关心和照顾的需求?市人大代表、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美国联合医疗温江国际肿瘤研究所副所长乐晓燕认为,需要进一步规范养老服务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行业的监管监督。
本报记者 白洋 吴怡霏 王雪钰 李菲菲 本报制图 江蕊松
原标题:点滴变化 感受城市发展温度
编辑:段琪琳责任编辑: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