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核主干位势能级如何提升?核心在城市功能 重点是结构优化 关键靠产业支撑

2022-03-09 08:01  来源: 成都日报

着力营造宜业优良环境、激发公园城市经济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相结合,打造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按照省委要求,成都坚持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作为统领,以新发展理念为“魂”、以公园城市为“形”,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舞好全省发展的“龙头”。

进入全新发展阶段的成都,担负着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全省发展大局等历史使命。迎来城市功能位势跃升、要素集聚增长、动能转换攻坚、现代治理提能的关键时期。如何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持续提升极核主干位势能级?成都明确坚定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核心在城市功能、重点是结构优化、关键靠产业支撑。聚焦“三个做优做强”推动城市功能优化,聚焦“四大结构调整”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聚焦“五大要素联动”推动产业建圈强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和现代产业发展能级。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本报记者连线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以及行业专家、基层一线,就此话题展开探讨。

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党总支书记陶勋花:

盘活“沉睡资源” 丰富提振乡村产业业态

岷江村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花木种植是岷江村老百姓的支柱产业,过去一直将桂花作为主要增收产业。

为延长产业链条,近年来,岷江村发展了一批具有文化底蕴、巴蜀基因和岷江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项目。不到10年的时间,岷江村已经经历了苗木、缝纫、桂花、文化场景项目多轮产业升级。

在实现全面小康后,怎样让乡亲们的钱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幸福?在陶勋花看来,脱贫攻坚以来,农村形成了大量新资产。随着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完成,不少村又腾出大量办公用房、活动阵地等闲置资产。

“乡村振兴发展产业,需要盘活资源,让农民的‘睡眠资产’变成‘活资本’。”陶勋花说,近年来,岷江村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坚持党建引领,围绕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深入开展基层实践,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要素,因地制宜创新出“整体开发”“旧房切割”“抱团腾退”“百家联营”等多种农村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模式,探索出一条“以利益联结为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农村“沉睡资源”焕发出勃勃生机,带动了周边区域项目落地、经济发展,建成了九坊宿墅、淼兮帐篷、岷江书院等多个农旅融合项目,在丰富提振乡村产业业态的同时,也使老百姓的收入多元化。

如何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乡村产业兴旺?陶勋花说,下一步,岷江村将还将试点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让农民的“睡眠资产”变成“活资本”,提高流转土地的经营效益。坚持“一村一策”,串联美食体验、农夫记忆、民俗文化,打造乡村体验旅游精品线路等。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工商联副主席梁伟:

聚焦前沿方向 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了成渝地区“一极一源”“两中心两高地”的战略目标,以“一城多园”模式共建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在深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成都取得诸多阶段性创新成果的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梁伟表示。

“可以聚焦核能与核技术、空天技术、信息科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等前沿方向和科学问题。”聚焦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梁伟说,应布局建设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推进电磁驱动聚变装置、跨尺度矢量光场时空调控验证装置建设。在一些应用性较强、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领域,遴选在蓉国家重点实验室率先纳入重组试点,支持创建四川大学精准合成化学、电子科大脑智科学与类脑智能技术领域两家国家重点实验室。

他还建议,聚焦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航空装备、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技术领域和科技前沿方向,率先在西部(成都)科学城布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同时,推动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试点,“推行科技人才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和以团队为基础的整体性评价制度,在职称评审中将专利实际转让数、科技成果实际转化收入、科技成果入股所得等指标纳入职称考核体系,建立容错机制,为青年科研人才提供长期稳定支持。”

梁伟特别强调,成渝两地应以西部科学城为引领,探索联合攻关专项技术,集中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关键工艺和重要装备;联动发布技术应用场景机会清单、打造标志性应用场景,携手打造引领西部的数字经济产业高地。

成都东部新区公园城市局交通处工作人员唐庆:

大力推进骨架通道项目 助力门户枢纽建设

作为城市新区要做优做强国际门户枢纽等核心功能,进位争先打造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和新的增长极。唐庆介绍,努力提升新区门户枢纽功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一环。

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当前,成都东部新区除了依托天府国际机场,与双流国际机场协同优化“两场一体”运营模式,加快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和自贸区申报,还将加快对外通道建设,推进成渝中线高铁、成自铁路、成都外环铁路建设,加快形成以简州站为核心的东向出川铁路网络。

唐庆介绍,随着建设加速推进,成都东部新区交通通达性增强,外联通道形成“6高2快1轨”,新建成成宜昭高速、金简仁快速路等高快速路(普通公路)7条、约66.9公里;内畅路网新建成公园大街、环湖路等市政道路12条、约54公里。“截至目前,成都东部新区范围内在建快速路已基本建成通车,与高速路形成了‘五横四纵’的高快速路网格局。”

“加快建设对外通道,强化区域联动,成都东部新区今年将按‘四个一批’的思路,大力推动骨架通道项目启动和建设。”唐庆说,全力“建成一批”,确保金简黄快速路一期、成宜昭高速草池收费站、T3/T4收费站等项目全面建成投用;加快“建设一批”,有序推进成自铁路、简州站、空港站等重点项目建设;尽快“启动一批”,推动成渝高速扩容、成达万高铁、市域铁路S13、S2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1-2年内全面启动;先期“谋划一批”,积极谋划双简快速路、双港大道等快速通道,提升区域联通水平。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城市所所长 杨婷婷:

人人向往的公园城市必然体现“人与产业双向赋能”

“城市只有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强大的发展潜力,才能为城市居民提供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杨婷婷表示,反过来,城市居民才能将城市视为自己物质家园和精神归宿,为产业繁荣提供人力资本,形成人在城市中实现价值、城市因人更加繁荣的良性循环。

公园城市的产业发展要求高端、高效与可持续。在杨婷婷看来,公园城市不是“约束”,而是推动实现产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因此,公园城市的产业发展要坚持发展主线,以发展方式转变为关键,全方位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生态依托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积极布局绿色低碳产业,实现增长与转型良性互动、发展与生态相得益彰。

“公园城市产业示范方向要瞄准‘建圈强链’生态化发展。”她表示,成都基于生态化思维,在提高产业发展能级、完善产业发展平台、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发挥产业基础与比较优势,可以在以“建圈强链”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方面率先在全国形成示范。

一方面,聚焦产业生态“建圈”,有效整合外部优势资源,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全过程创新,发挥公共平台、中介机构、产投基金和领军人才引导带动作用,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形成良好的生态黏性。

另一方面,围绕重点产业“强链”,加强链主企业专项培育,重点培育具有生态主导力的头部领军企业、平台型总部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引进配套产业和企业“补前端”,以中游转型突破带动两端持续跟进“强中端”,支持企业在应用市场发力“延后端”,整体提升产业链集群竞争力。

本报记者 李颖 李霞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董乐责任编辑: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