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成都将开展“宜业环境优化行动”

2022-03-17 07:53  来源: 红星新闻

成都建设公园城市,不仅要提供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也要提供人尽其才的就业创业机会,使人在城市中实现价值、城市因人而更加繁荣。如何营造宜业优良环境,激发公园城市经济活力?

3月16日,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住建部印发的《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正式公布。《总体方案》提出,成都将从六大方面着手,围绕增强城市内生增长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壮大优势产业、鼓励创新创业、促进充分就业相统一,使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因城市“吸力”聚集的年轻人,让成都更具活力。

为营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成都将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营商环境制度体系,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升市场主体名称登记、信息变更、银行开户等便利度,清理在市场准入方面对资质、资金、股比、人员、场所等设置的不合理条件,全面实施简易注销。对项目可行性研究、用地、环评等事项,实行项目单位编报一套材料后由政府部门统一受理、同步评估、同步审批、统一反馈,推进工程建设审批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优化经常性涉企服务,推行企业开办和主要涉税服务事项全程网上办,缩减商标注册审查周期。加快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建设内畅外联、四向拓展、综合立体的国际国内开放通道,发展高水平开放平台,强化“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功能,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推动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方面,成都将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运输结构,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方式。具体而言,成都将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引导水电、氢能等非化石能源消费和以电代煤。促进工业和交通等领域节能低碳转型,强化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和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公共交通工具和物流配送车辆电动化、新能源化、清洁化,布局建设公共充换电设施。

▲氢能利用正在成都开展。图为成都郫都区一加油加氢站内,工作人员正在给公交车加氢。

发展彰显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方面,成都将优化生产力布局,引导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在中心城区、郊区新城及卫星城合理分布。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推动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增强对实体经济和“一带一路”金融服务功能。发展壮大多元消费业态,坚持高端化与大众化并重、快节奏与慢生活兼具,提高商业繁荣度、消费舒适度、国际美誉度,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成都还将推进活力迸发的创新创业。依托西部(成都)科学城攻关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推动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服务战略大后方建设的创新策源地。推动共建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统筹布局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增强中试验证、成果转化、应用示范能力。同时,还将促进创新创业创造向纵深发展,建设以双创示范基地为引领、孵化器加速器等为组成的创业载体,发布城市机会清单,推动科研平台和数据向企业开放,鼓励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资源、场景、需求。

▲新川创新科技园内的5G科创中心

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成都将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搭建人力资源供需对接平台,为劳动者和企业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用工指导等就业公共服务,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精准专业服务。稳定扩大就业容量,构建常态化援企稳岗帮扶机制,增加政府购买基层教育医疗和专业化社会服务规模,统筹用好公益性岗位支持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此外,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机制。

建设人才集聚高地方面,成都将培养引进用好高水平人才,促进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成长、集聚、发挥作用,营造开放包容、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造就更多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学生。推行与科技任务、项目招商等相结合的引 才模式,完善外籍人才停居留政策,建立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制度。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总体方案》还明确,成都将从绿色生产、优势产业、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技能提升、消费业态、金融服务、法治保障、双向开放等8个方面着手,开展“宜业环境优化行动”。其中包括: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依托绿色技术创新中心和绿色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碳中和实验室;开展清洁生产评价认证和审核,建设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做强以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在兴隆湖周边区域集中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前沿基础研究平台,支持在突出优势领域布局组建国家实验室以及国家实验室基地,谋划建设天府实验室;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在成都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中科院成都科研园区等等。

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

编辑:谭希责任编辑: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