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人城 塑优美形态
2022-03-18 06:59 来源: 成都日报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在成都首提“公园城市”理念。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赋予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历史使命。2022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2022年3月16日,《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正式发布。
从理念到蓝图,都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成都的深切关怀、寄予着党中央国务院对成都发展的殷切期望、离不开国家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倾力支持。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明确了成都服务“国之大者”“省之大计”的战略统领,开启了成都深化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道路的全新探索,标定了新时代成都高质量发展的鲜明路标,承载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向往。我们要牢记嘱托、踔厉奋发,努力答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时代答卷。
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深度报道,分别从生态、生活、生产和治理等角度,解读和诠释成都如何推进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
▲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未来将描绘“绿满蓉城、水润天府”美好图景。图为东湖公园 本报记者 吕甲 摄
生态兴则文明兴。
从李白的一句“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到去年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点赞:坐在成都的家里在窗户边拍的西岭雪山,清清楚楚——绿水青山,这是世代成都人对生态文明朴素真挚的思考与探索。
日前正式发布的《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提出,着眼构建城市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公园体系、生态系统、环境品质、风貌形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从“首提地”到“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城市发展全过程,突出公园城市特质,加强顶层设计、夯实生态本底、营造多元场景,把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探索实践,转化为人人可感可及、普遍受益的社会认同和现实感知,加快建设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
厚植绿色生态本底
描绘“绿满蓉城、水润天府”美好图景,建立万园相连、布局均衡、功能完善、全龄友好的全域公园体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网页搜索“成都 追雪山”,超过400万条数据,成为成都“雪山下的公园城市”这一城市名片最有力的诠释。
成立于2012年的“在成都遥望雪山”群,从最初的几人已经发展为逾5000人的大群。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观山的角度也更加丰富,拍摄地点几乎涵盖了大成都全域范围:从龙泉驿到温江,从邛崃到蒲江,还有中心城区……处处可见“追雪山人”的身影。
下到海拔1600米的青城山,上到海拔7556米的蜀山之王贡嘎山,生活在成都平原上的人其实已有着超过5000年的雪山观山史。杜甫的那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千古绝句更是生动描绘了成都的空间特质,一千多年后,雪山依旧定格在成都的城市风光中。
在成都遥望雪山已经逐渐融入成都人生活的日常,从2016年的35次增加到2021年的63次——这与成都逐年上升的“好天气”数量呈现出正相关。据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一组数据,2021年成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9天,优良天数比例达81.9%,创下自2013年以来最好成绩。
感受到环境明显变化的还有另外一群摄影爱好者——“打鸟人”。因为拍摄鸟类多用连拍,“咔咔咔”的快门声就像机关枪一样——拍鸟人也被戏称为“打鸟人”。“不仅赤嘴潜鸭,白颊噪眉、白头鹎、棕脸鹟莺、棕背田鸡等过去从未在成都见过的珍稀鸟类,都慢慢出现在我的镜头里。”对“打鸟人”杜川而言,以前要拍到诸多珍稀鸟类,必须驱车到几百公里外的山野之地,“而如今,在城市里、在锦江畔,就可以拍到了。”
根据记录,目前成都市鸟类已达到了511种,较5年前新增了45个种类。其中稀有、易危、濒危鸟类就达30余种。无论是公园、湿地或是河岸边,它们的身影越来越常见,成为成都推动锦江治理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也成为成都这座“雪山下的公园城市”里一道灵动的音符。
可以看见雪山的阳台,能够拍摄到珍稀鸟儿展翅的水岸……正成为这座城市持续厚植生态本底的最好例证。近年来,成都着力构建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全域增绿项目2888个,全市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0.3%、年固碳量超过200万吨。
未来,成都将描绘“绿满蓉城、水润天府”图景,建立万园相连、布局均衡、功能完善、全龄友好的全域公园体系。
优化城市空间和功能布局
构建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融合格局,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今年2月底,中科院成都分院已搬迁至四川天府新区新址办公,这个拥有32个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科研机构,将成为天府新区推动创新策源转化的中坚力量之一。
有序疏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面向未来,天府新区将努力构建形成核心功能各展其长、基本功能优质均衡的公园城市建设发展新格局。”四川天府新区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天府新区将加快培塑新的动力源,聚焦国家战略和科技前沿,着力构建科技创新“蓄能—释能—赋能”的引力场域。
依托龙门山、龙泉山“两山”和岷江、沱江“两水”生态骨架,推动龙泉山东翼加快发展,完善“一山连两翼”空间总体布局,使城市成为“大公园”。成都东部新区自启动建设以来,就一直备受关注。“锚定成都城市副中心定位。”成都东部新区管委会主任李伟表示,成都东部新区将遵循不单纯追求数的增长,更注重实现质的提升,做强产业集聚、创新转化、门户枢纽、宜居生活、区域协同五大功能。
以城市功能为导向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行政区与经济区的适度分离。成都提出,加快构建集约高效的空间体系、策源牵引的动力体系、高端要素的运筹体系和美好生活的供给体系,塑造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新型功能承载,推动中心城区做优做强高端要素运筹、国际交流交往、现代服务发展等核心功能,城市新区做优做强创新策源转化、国际门户枢纽、新兴产业集聚等核心功能,郊区新城做优做强生态价值转化、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等核心功能,深入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构建基本功能就近满足、核心功能互相支撑、特色功能优势彰显的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发展格局。
构建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融合格局。成都将完善城市内部空间布局,调整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比例,促进工业区、商务区、文教区、生活区及交通枢纽衔接嵌套,推动城市内部绿地水系与外围生态用地及耕地有机连接,适度增加战略留白,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
挖掘释放生态产品价值,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时值春暖花开。
到九眼桥东门码头,寻一艘木质画舫,于婉转古乐萦绕下,顺水而行,一边感受水流悠悠,享得一番“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的淡然闲适;一边览尽两岸众生百态,从不同视角品味这座城市的市井烟火气,一侧望江楼公园的红梅争春,灿烂了众多市民游客的脸庞——泛舟“母亲河”,在灯影桨声里,领略属于成都的幸福生活。
乘着春风,市民还可以在江滩公园肆意畅玩;在王者荣耀创意跑道上跑步,踏上钢琴步道“踩”出优美旋律……通过强化创意植入,采取功能复合、场景营造、产业融合的“公园+”模式,重新解构传统公园,让各个年龄段人群都能在园内寻找到让身心放松下来的休憩场景。
在公园城市建设的城市画图里,环城生态公园的锦城湖、桂溪生态公园、江家艺苑等多个特色主题随时向市民和游客开放,不仅给城市带来了生态湖泊、休闲绿地,也带来了世界顶级展览、亲子马术、皮划艇、低空滑翔等新消费场景。
推动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成都把营造新消费场景作为其中关键抓手,创新以城市品质提升平衡建设投入、以消费场景营造平衡管护费用的“双平衡”机制,打造天府锦城、锦江公园等10个国家级生态价值转化示范区,建成23个公园城市示范片区,培育夜游锦江、沸腾小镇等生态价值转化场景品牌380个。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吴承照对此表示,成都塑公园城市之形,兴公园城市之业,从形态上重点突出最贴近居民生活的场景体系和绿道体系建设,在业态上以高新科技与文化休闲产业为抓手,效果明显。特别是旧城有机更新与新城建设中的场景理念及创新成为全国很多城市学习的榜样,也成为相关学科理论研究的重要基地。
挖掘释放生态产品价值,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深入实施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项目……成都,更多可阅读可感知可参与的生态价值转化的物化载体,正加速呈现。
未来,成都将继续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开展生态产品信息普查、形成目录清单。构建行政区域单元生态产品总值和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建立反映保护开发成本的价值核算方法、体现市场供需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推进生态产品供给方与需求方、资源方与投资方高效对接,引入市场主体发展生态产品精深加工、生态旅游开发、环境敏感型产业,探索用能权、用水权等权益交易机制。
□本报首席记者 钟文
原标题:山水人城 塑优美形态
编辑:段琪琳责任编辑: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