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新篇章
2022-03-19 08:45 来源: 成都日报
3月16日,《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正式发布,明确将从国家层面支持成都开展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引起了关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是成都城市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更是探索现代化城市发展新路的开创性事业,成都将开启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相结合的公园城市奋进之路,奋力谱写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新篇章。
产业升级奋进高质量
几个月前,“产业生态圈人才计划”人才这一新类别进入成都市高层次人才序列,入选者作为产业领军人才,将享受作为城市高端人才的政策服务保障。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万里,作为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技术领域的稀缺人才就是此次入选的领军人才之一。
“申报过程不复杂,政府把名额下放到产业链上头部企业,我作为企业技术部门的高级工程师可直接申报。”万里说,匹配的30万元资金可以支持自己正在进行的技术攻关项目。
变政府主导为市场主导、变层层评审为企业自评,将人才评审权赋予产业生态圈和产业链上头部企业等市场主体,这不仅仅是人才评价机制的变革,背后更是成都市产业战略的发展跃迁。上接城市发展战略,下接用人主体需求,建圈强链需要链上圈上的人才。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以规模经济和外部效应为特征的“集群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如何实现产业提质升级,如何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成都大力推动产业建圈强链,坚持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以重点产业链提质增效为核心目标,将全市12个产业生态圈精准化、精细化,聚焦20个产业细分领域攻坚,以产业链为主线畅通上下游、整合左右岸,稳定供应链、配置要素链、培育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加快打造一批产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主体活力强和协同效应强的重点产业集群。
作为轨道交通的高级工程师和成都轨道交通安全技术中心理事会重要成员,万里从日常工作中能直接感受到成都轨道交通产业链在不断补足增强,本地配套率从3年前的30%左右提升到现在的70%。
一方面做强城市产业支撑,另一方面在探索实践优美空间基底上的高质量发展。将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充分挖掘释放生态产品价值,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成都中心城区绕城高速两侧各500米范围及周边七大楔形地块,有着跨经12个区的环城生态公园,除了公园、绿道的建设,还在着力打造都市农业。环城生态公园农业项目管理人员唐良见介绍,绿道农业作为环城生态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实现生产供给保障、生态环境维护、带动城郊农民就业和生活品质提升等多种效益。
幸福提质奔向高品质
“阳春三月的公园城市,春暖花开,公园城市里感受自然已经是成都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家住成都东二环的唐女士有一个2岁半的女儿,现在正是走路奔跑的时候,北湖公园、麓客岛、青龙湖、百花潭……成都东南西北,公园如春花般次第开园,让热爱晒太阳的成都市民收获满满的幸福。
出门就是小花园、小街景、绿道,让成都市民实现“家门口”的体育,还有躲在小街巷、小院落的咖啡馆、私家菜,下楼几分钟的药店、花店、水果店,15分钟生活圈加速构建,对于城市“剩余空间”“金角银边”的打造,让市民的日常需求有了更多丰富有质感的承载空间,也实现着一些人宜居宜业的梦想。
从小在成都长大的张唐到了日本学建筑设计,她没想到学成后有一天会在自己家门口搞事业。“我就是在这样的街道中长大的,当我得知玉林街道要建社区公共空间时就自告奋勇过来了,没想到设计做出来后不仅居民喜欢,还出圈了。”玉林三巷巷子里项目设计师张唐说,成都近年来持续提升老旧街区品质,配套满足社区各类人群需求的公共空间,让她这样的年轻设计师可以把自己的创意落实在城市里。
连续13年被评为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名,“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成都”等城市名片深入人心,围绕“幸福感”,成都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围绕教育保障、医疗卫生、生活成本、“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等10个重点领域开展民生项目攻坚,立志提质“幸福城”。
《总体方案》突出成都宜居宜业的城市品质,对城市寄予了“发展更有温度、人民生活更有质感、城乡融合更为深入,率先打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园”的期待。未来,成都按照“巩固提升一批、迭代升级一批、全新打造一批”策略,建设市级示范幸福美好公园社区230个,评选年度百佳社区100个;启动首批25个未来公园社区建设;围绕社区治理、社区服务、社区安全、社区发展、社区党建等板块开发落地50个智慧应用场景;按照“一社区一主题,一社区一特色”原则,因地制宜营造绿色生态、安全韧性、运动健康、全龄友好、国际时尚等特色主题场景,创建近零碳社区8个、“七无”平安社区46个、综合减灾社区10个、运动健康社区23个、大运主题社区10个、老年友好型社区23个、儿童友好社区23个、终身学习型社区23个、国际化社区10个、特色文艺社区20个。
治理创新攻坚高效能
从外地出差回来的市民胡女士疲惫地拖着行李箱进小区,原以为要被物业拦下填报信息,结果物业一指桌上的二维码说:“扫一扫,自己回家填报就行了。”胡女士惊喜不已,感叹真的人性化了。
为胡女士带来便利的就是成都去年1月上线的“社智在线”平台,本着成都市“共建共治、共享共荣”的社区基层治理核心理念,依托已有“天府市民云”平台,面向成都市全域构建数据化的五级治理体系,为政、企、民提供多元服务,一键报备、一键查询、垃圾回收、挂号就医等服务一网打尽。
创新的治理不仅体现在系统性智能化的硬件支撑,还体现在“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的柔性突破。
在武侯区吉福社区里有着这样一个温暖有力量的女性群体,她们被称作“共享奶奶”。所谓“共享奶奶”,就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奶奶们,利用空闲时间义务接送社区双职工家庭年幼子女上学、放学,并利用社区和小区的共享空间,开展陪伴服务。
“我们通过调研,发现社区双职工家庭小孩放学后无人看管的比例高达40%,正是基于居民的现实需求,借助社区搭建的共享公共平台,才孕育出诸如‘共享奶奶’这样的‘家门口’贴心服务。”成都市武侯区吉福社区书记李含荣说,基层治理的工作千头万绪,只有真正服务在群众心坎上,才能汇聚共建共治的强大合力。
未来,成都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深化“党建引领、双线融合”改革。健全社区发展治理与社会综合治理工作联动、问题联解、绩效联评工作机制,完善重大事项共商、重点改革共推、重要成果共享的工作制度,健全工作保障机制,提升社区发展治理质效。
本报记者 朱小路
原标题: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新篇章
编辑:段琪琳责任编辑: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