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赛事在成都举办助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
▲为市民打造的城市运动空间 本报资料图片
近些年,众多国际大赛不断落户成都,深入成都骨髓的“运动特质”被挖掘和激发出来,它所展现出来的强大“运动基因”,极大地提振了市民信心和活力。全市达成了100%的“两中心”覆盖率,社区“15分钟健身圈”建设如火如荼,天府绿道上千处体育设施“连线成片”……挥汗如雨自觉健身的人群随处可见;在朋友圈里自律打卡更成为“运动家”们的一项爱好……成都,正用崇尚健康、热爱运动的新风尚,来滋养天府文化、浸润市民生活。
“运动单元”星罗棋布
去年,“相约幸福成都”系列赛事在各个大运场馆举办,超过10万人次的市民免费现场观赛,这些高水平赛事彻底“引燃”了市民的运动活力。不久前,成都市第三届社区运动节在锦江体育公园启动,在篮球、羽毛球等几大竞技性项目上,社区居民展示出了极高的运动水平。来自成龙路街道的郑文斌和他的一群伙伴常年坚持打篮球,他恳切地说:“大运会来到成都,我们要当好东道主,努力提高自己。”截至目前,作为成都最基层的“运动单元”,社区运动节已覆盖全市3000多个社区,累计参与活动超过2000万人次。
成都市全民健身运动会今年来到第九个年头,运动会设置多个组别,包含了足球、篮球、乒乓球、棋类、游泳等90多个项目,超100万人次参加,涵盖成都市民最喜爱的运动健身选项,确保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健身运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赛事活动与体育设施向天府绿道体系转移,年均举办全民健身活动4000余场;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大运有我”与“天府绿道健康行”系列活动无缝结合,让众多市民持续受益。
此外,一系列家庭体育、亲子体育、趣味体育、科学健身知识宣传等富涵“体育+”理念的社区体育活动,也在厚植社区体育文化。比如锦江区海棠路社区成立了气排球队之后,这项运动便融入了社区居民赵艳的生活,“大运会即将到来,大家开始真正动起来了。社区里其乐融融,邻里关系也和谐美好。”
体育基因传承光大
成都市体育局上个月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突破900万,公共体育服务质量位列全国第一,成都体育人口比例已达48.6%,市民体质合格率提升至93.15%,连续6年稳步提升……成都市民最爱什么运动项目?跑步、羽毛球、游泳排名前三。调查还显示,有20%的市民已经参与到山地户外、水上运动、冰雪运动、极限运动等新兴运动中,这也反映出成都优雅时尚、乐观包容的城市文化。
成都在做大全民健身品牌、夯实群众体育基础上,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2021年全市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500万人次,接纳市民健身人数提升25%;开展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5962场次……这种质与量的提升,是成都经济文化生活变迁的生动展示,更是成都高质量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成果。
成都历史上就拥有很强的体育基因,射箭、马球、武术等运动一度风靡。比如凤凰山,古代曾名学射山,是官民的习射场所。后来叫响大江南北的一声“雄起”,让成都人的血脉中已流淌千年的体育激情得以强劲释放。如今,一条条新建成的美丽绿道、一个个包含了运动场景的公园,正成为成都市民挥洒汗水、锻炼身体的好地方;一场场融入了参与性、趣味性的活动,正引领着市民拥抱大运、热爱生活,崇尚运动的良好氛围已经在这座城市逐渐形成。
智慧健身系统服务市民
数字体育的发展成果,也开始逐步惠及市民。邻近成都大运村的青龙湖二期,全长3.3公里的环湖智慧跑道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让前来健身的市民在跑步时能实时了解自己的运动数据。绿道上每隔一定的距离,就有“智能物联杆”“智能触摸屏”,高清摄像头还会抓拍运动精彩瞬间并通过AI技术智能生成短视频,支持下载分享到朋友圈,来到这里健身休闲的市民宛如自带了一位摄影师。
《成都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提出,通过搭载“互联网+”智慧绿道体育系统、打造“运动场即摄影棚”的示范性智慧场馆、建设“室外智能健身房”……为市民提供更加智慧、便捷、舒适、新颖的健身体验。记者从市体育局了解到,“成都体育锻炼适宜指数”自2021年11月3日在天府通APP正式上线以来,已覆盖2000万市民,日均触达100万人次,累计服务市民1.4亿人次。新版运动成都·体育生活地图今年1月发布以来,新增、升级了15项功能,收纳各类体育场馆达3300个,为市民找寻身边健身场地提供精准服务。“成都市体质健康全城约”今年2月开通试运行,群众普遍反映良好,正式发布后将使更多市民享受到贴心、方便的体质监测服务。
体育精神融入市民生活
在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背景下,成都人的运动意识正发生着变化。体育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塑造人格,更是一种健康幸福生活方式。“体育赛事有统一的精神逻辑,成都要用赛事逻辑来培育城市体育文化,用敢于拼搏、团结协作、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影响城市居民。”一位成都大运会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说,“体育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能够使大众的精神文明在潜移默化间发生变化。”
大运会是全世界青年人的一次盛会,在成都,青少年同样是运动群体的生力军。据统计,在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市民中,6-17岁年龄段比例最高,达到60.46%。在七中万达,体育逐渐成为学校的第一课程。该校的龚颜老师在大运会期间还将担任田径比赛裁判,“我们坚持让健康陪伴孩子一生的理念,体育课打破了行政班级授课,实行走班制教学,提出三年600公里的长跑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搭建平台。”
体育所带来的精神面貌,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礼仪与气质,成都13次连任“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体育功在其中。
本报记者 黄一可
原标题:市民崇尚运动蔚然成风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