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街巷进行时:千年少城藏着这么多幸福“哦哟”
红星新闻网(记者 严诗琪)4月25日报道 春暖花开,万物更新。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怎么更新?是大拆大建还是小修小补?
今年成都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深化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新启动30个片区更新项目。今年二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
把城市更新放在公园城市里考量,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我们走进成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试图找到政府、运维、居民三方关系在城市更新中实现幸福的秘密,以及可能对新启动的片区更新提供的参考与借鉴。
▲宽窄巷子。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4月23日,2022年第一季度成都市最具特色烟火街区TOP10公布,宽窄巷子特色商业街区荣列榜首。
宽巷子的“窄”是逍遥人生的印记,窄巷子的“宽”是安逸生活的回忆;逍遥安逸,行云流水,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是成都人的精髓。
远道而来的游客爱来宽窄巷子打卡,这里是成都生活态度的代表。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评论它:“Welcome to China's China”,意为“最中国”。
而宽窄巷子,只是少城的一隅。
两千多年前,秦灭蜀后,不久即派宰相张仪到成都修建了外城,用以屯驻秦国的军队。之后,秦国又在成都大城的旁边修筑了少城,少城中没有刀光剑影和秦国的士兵,只住着蜀地的商人和老百姓,一派和平安宁。从此,成都形成了大城与少城的格局。
千城都如围棋局,唯有少城鱼骨肌。今天的少城,历经千年,依然保留着鱼骨状的街巷结构,也保留着成都味的生活。
在少城街道指导下,成都新民社会组织发展中心通过四川省第二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推出“少城守护者”(保护少城在地生态,传承天府文脉的人),在他们的口中,少城生活暗藏着许多让人发出“哦哟”赞叹的惊喜。
“停车巷”变“步行街”
老旧小区成百佳示范样本
与宽窄巷子景区一街之隔的泡桐树街,因有着成都知名的“泡桐树小学”而被称为“希望的田野”。
“泡桐树街只有几百米,以前街道不宽,两边停满了车子,出行很不便。”住在泡桐树20号的居民肖代军表示,自己所在的仁里居小区是一个2至7层为住户、底层为临街商铺的商居混合型小区。以前院落的租户多,底层全是商户,人员杂乱,院落“脏乱差”的现象也很明显。
2018年,泡桐树街开展旧街改造。少城街道投资733万元在区域内实施12个老旧院落的改造, 仁里居小区是其中之一。
“街道改造我们很高兴,但老小区没有物业,一开始没人愿意做沟通这件事情。当时我们小区里的老党员们临时组建院委会做起了服务与管理,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了我,我也加入了进来。”
▲仁里居改造前
▲仁里居改造后
肖代军是一家消防安全公司的负责人,进入院委会后,他将工作上的消防安全知识也带入了院落。“我们不仅搜集了大家的建议,还规范了大院的生活习惯,发放居民防火公约、文明公约,还举行了垃圾分类启动仪式,现在小区的垃圾箱分类整齐,看起来也干净。”
小区的环境让人住得舒心,街道越来越宽敞,周边的福利设施也变得越来越多。“现在我们这里是步行街,车子不能进来后,路也宽了不少。社区也把空置的绿地修成了智慧足球公园,还修建了阅览室。周末踢踢球,带娃娃看看书,很巴适!”
▲改造后的泡桐树街。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生活越来越好,院委会也有了变化。2020年10月,宽巷子社区党委在青羊区少城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设立“宽门”红杖老党员工作室。为了充分发挥工作室作用,首个工作点设在仁里居小区。除了“宽门”红杖老党员工作室,少城街道还在积极推进两个试点:祠堂街社区老党员工作室和商业街社区“晚晴”老党员工作室。
2019年,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仁里居小区获得了成都市“百佳示范小区”的称号,肖代军提起这件事,脸上是说不完的自豪。
除了仁里居,支矶石街24号院通过提档升级实现“人口回流”,同仁路“锦都”内还有水西门城墙的残角······哦哟!没想到,少城的院落故事藏得这么深。
“北漂”开酒店竟成居民“托儿所”
商居联盟共建“和谐社区”
宽窄巷子,游客熙攘。每天有无数的人来往穿梭,只为寻觅成都上千年历史的一抹。与之对望的蜀华街,没有景点的热闹喧嚣,更多的是成都人闲适生活的日常。2021年5月,一家酒店的开业让这里焕发生机。
“酒店是去年五一开业的。4月的时候围挡就拆掉了,不少周边居住的阿姨和大爷前来参观。有一位阿姨停在绿化带边,帮我指点了一番,告诉我铁树该怎么修理,便利店空调外机怎么美化······最后还说了一句‘整得很漂亮,看看你们这些年轻人多能干!’,我当时很感动,我感受到了成都老人们的闲情逸致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是我修炼不出来的境界!”时光漫步酒店店长蔡科回忆称,在这里生活的一年里,每天都让她这个“北漂”、“沪漂”感慨良多。
▲时光漫步酒店改造前
▲时光漫步酒店改造后
“去年我们酒店开张搞一个活动,前来参观的居民都能得到一份小礼物。这样的活动我们在其他城市也做过,很多人都会因为礼物前来,但我们这里好几个居民过来只是为了参观并不要礼物,这对我触动很大,我能感觉到大家真的在关注我们。”蔡科表示,来成都之前,她曾在全国各地辗转,唯有这里让她有了归属感。“成都人很包容,乐观,和居民们的愉快相处让我很快融入了这座城市。”
酒店开业至今,除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越来越多居民来到酒店寻觅一方“欢乐天地”。
“酒店的开张给周边的居民提供了一个公共活动空间,我们从来不拒绝居民来玩耍,我认为有灵魂的酒店就是和社区居民建立一种良好的互动。少城悠久的文化底蕴和和谐的邻里氛围,让我看到成都人的放松与包容。我是德阳人,但我看到这座城市日趋成熟的城市管理,让每个居民都有参与感,这种参与感让我这种外来人感受到了温暖。”
受疫情影响,酒店生意虽然有所下滑,但蔡科表示,少城街道时常前来提供最新的防控表,不定期做一些防疫提醒,热情解决问题,让她有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为了进一步促进商居和谐,自2018年起,少城街道多个社区成立“商居联盟”,组建由街道、城管、公安、市场监管、税务、交警、社区等力量共同参与的街区共治小组,为“商居联盟”提供综合执法托底保障,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在“商居联盟”治理模式下,110警情、市长热线投诉量下降70%。哦哟!没想到,少城的社区治理这么与众不同。
少城底蕴成“吸铁石”
老街住户再聚首
“成都忆,常涉少城园。川路碑怀新史始,海棠花发彩云般,茶座客声喧。”这是叶圣陶先生回上海后,成都人民公园留给他的记忆。
在少城,同叶圣陶先生一样的名人不在少数。支矶石街东段有汲古医学社的张先识,文庙前街有抗战川军杰出代表李家钰,柿子巷有开设诊所的杜自明······每一个名人的停留,让少城文化如一块“吸铁石”,让这里文艺气息更加厚重。
▲宽窄巷子。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被少城文化吸引而来的菲比,是冒椒火辣品牌主理人。“耗子洞的张鸭子等品牌都出自这个片区,冒椒火辣打造的是老成都串串香品牌,那它就应该回到最有成都味的地方。”据她回忆,在冒椒火辣开业前,奎星楼没有美食店,只有茶楼与采耳等休闲场所。
同样沉迷少城文化的张峰,将柿子巷知名的杜氏骨科打造成一家集书院和咖啡、美食、民宿为一体的综合美学空间——柿子书院。
“百年银杏下喝咖啡!”“后悔没有早点去!”社交平台上,柿子书院已成为少城新网红。“建成之后,不少居民反映说这里变得很漂亮,不像以前脏乱差了。从视觉和心理上对他们是体验的提升。”
▲柿子书院改造前
▲柿子书院改造后
少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一批批新少城人,为这个老街区注入新活力。老街道更新2.0版,也让不少老少城人前来追寻旧时记忆。“我在少城只呆了35年,我到现在都记得,我和爱人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在祠堂街的四川电影院看的。”谈起少城,曾任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成都成华区作协理事的温月,有说不完的回忆。
对少城恋恋不忘的还有画家钟永平。因工作与少城有了渊源的他,画下了恺庐、鹤鸣茶社、王泽俊公馆等一系列少城建筑。“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建筑外观也变了,但过去的少城不能被遗忘。我们要保留少城的记忆,所以我和几位作家出了一本《画说少城》。”
钟永平的好友万郁文是一位知名作家,她用笔写下了她在少城生活的点点滴滴:
“四道街口靠长顺街那头双号的这边是杂货铺,单号的那边是酱园铺,杂货铺有一个大石磨,每天有人靠在石磨的长杆上推芝麻酱,走在那里就有一股香味扑鼻。”
▲少城一隅。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如何在城市更新的同时更好的保留文脉和历史记忆?今年6月,少城街道祠堂街艺术社区将全新亮相,社区保持了整个街区历史街巷的肌理原状,恢复了永顺胡同等六条巷道格局,让“老成都”的历史体感更加完整;街区内包括38棵法国梧桐在内的树木将全部保留并与景观融合;祠堂街上现存的6栋历史建筑也会严格依照历史风貌修缮保护······哦哟!没想到,少城的有机更新还这么有“人情味”。
▲少城街道宽窄巷子附近航拍。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无少城,不成都。
少城是成都的根,是成都的魂,从一位位少城守护者口中我们发现了一个蕴藏着历史与创新,幸福和谐的“最成都”街区。无论时光如何变迁,这里依然是千年的天府文脉,也在城市更新中不断迭代“成都味”的生活。
夜幕降临,在美食紧罗密布的奎星楼街,冒椒火辣已开启了排队模式。菲比一边主持着工作,一边看着街道发出感叹。“如今的少城生活,安逸得板,舒服得喊!”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张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