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幸福成都成色更足品质更高
▲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 本报资料图片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连续13年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在成都,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的美丽画卷正加快绘就。
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是成都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务实举措,也是推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做强成都极核主干功能的实践探索。
未来五年,如何继续将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成果转化为市民可感可及的现实体验,转化为市民共建共享的发展红利?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党代表纷纷谈感受、提建议。大家表示,将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开展高品质生活城市建设行动,推动政府、市场、社会同向发力,促进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和公共服务普惠共享,让幸福成都成色更足、品质更高。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办人民满意教育
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
教育一头连着每个家庭的幸福,一头连着城市未来的发展。报告提出要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扩容提质,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
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教导主任李婷梅代表表示,武侯区持续做优龙江路小学、棕北中学等11个名校集团,大力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建设了一大批特色鲜明的“新优质学校”,让更多的学生获得了更优质教育。学校在共建共享的过程中,推进了优质教育均衡发展,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了优质教育。
报告提出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让更多人通过知识成就出彩人生。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戴志勇代表表示,下一步,全市教育系统将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首先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戴志勇说,要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做优做强基本功能,优化教育资源布局规划,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高质量抓好教育改革,守住校园安全和社会稳定底线。
“抓实抓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建设健康成都
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健康是幸福美好生活的基石。围绕“推动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质量发展,打造网格化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常态化疫情科学精准防控机制、应急处置机制。”代表们纷纷表示,将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报告彰显了为民利民的温度。”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杨小广代表说,下一步,将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四早”要求,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建立符合超大城市实际需求的应急体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体系,加快建设健康成都。
推进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温江区委副书记、区长马烈红代表表示,将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探索建立市民全程健康管理服务体系,让市民充分享受到大健康产业带来的红利。
蒲江县疾控中心副主任张燕代表表示,将持续强化能力建设,提升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同时,不断找到疫情防控与常规防治工作结合点、平衡点,融合推进。抓实抓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提升公交出行吸引力 实现全龄友好幸福出行”
构建全龄友好社会
感受城市的温度和社会的温度
报告提出,要以满足各年龄群体多层次需求为导向,把人文关怀体现到城市工作全过程各领域,让每一个生活在成都的人都能感受城市的温度和社会的温度。
成都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孝军代表表示,下一步,全市民政系统将聚焦养老服务和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强化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聚焦特殊困难群体,加快完善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强化监测预警,落实精准帮扶,兜紧兜牢民生底线。他说,“围绕建设幸福成都目标,民政系统还将聚焦‘一老一小’,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和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坚决防止出现欺凌虐待行为。”
在成都公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沈卫平代表看来,成都公交要不断改进公交服务品质,持续提升公交出行吸引力,实现全龄友好幸福出行。还根据“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特点,从车型设计、语音报站等服务细节方面入手,重构服务、设施等标准体系,不断改进公交服务品质。
沈卫平表示,去年以来,成都公交集团专门聘请市规划院专业团队,结合未来成都产城发展趋势、轨道交通成网因素以及市民出行的习惯,通过对标学习东京、上海等城市发展特点,确定了“按需定线、以站定网、数字支撑”的总体思路。
“塑造公园城市、美好生活的社区新表达”
打造宜居生活环境
满足市民品质化生活需求
城市是市民的栖居之所,百姓的身心所寄。报告提出要打造宜居生活环境,深入实施老旧小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开展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行动,打造城市“金角银边”,打通城市区域间“断头路”,因地制宜增加开敞空间,改善居民居住生活条件。
成华区委书记赵春淦代表说,“老百姓对中环区域的打造非常期待,我们要借党代会的东风,打造以‘金色中环’为牵引的老工业区转型发展标杆,加快改造提升,建设更有品质、更具活力、更加繁荣的幸福宜居城区,为‘三个做优做强’贡献成华力量。”
社区环境与居民幸福感直接相关,让幸福美好生活场景可感可及。“我们建设了公益蜀阳、工匠筒车、人文水东、智慧沱江、田园铁堰5个主题社区。”简阳市射洪坝街道党工委书记酉艳霜介绍,通过推进违章治理、杂物清运、公共空间美化等城市“微更新”项目,盘活闲置空间资源,塑造公园城市、美好生活的社区新表达。
持续提升城市功能配套水平,打造国际品质生活区。青白江区化工路社区党委书记钟会萍代表介绍,近年来社区共建成文体中心等公服设施176个,投运万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3个,打造八阵巷等特色商业街5条,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13个,完成既有住宅增设电梯38台,惠及居民14912户,极大改善了群众生活居住环境。
“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平安是最大的幸福。”成都市公安局信通处处长赖宇代表表示,将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智慧治理新格局,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成都,全面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现场连线
今年成都新(改、扩)建学校80所
“简直是把好学校修到老百姓的家门口了,我家孙儿今年可以在家附近念书了!”居民刘阿姨点赞的这所家门口的好学校,是位于金牛区子星路9月即将投用的金牛实验中学行知校区。在这一片区,9月同步投用的还有四幼子云园区。
按照片区开发、片区谋划、整体配置的思路,金牛区在城市发展及更新中,把老百姓的民生需求摆在首位,科学配置教育资源,构建覆盖全学段的优质教育资源带。让孩子们“近享”优质教育,金牛区预计今年新投用学校10余所,新增优质学位突破1万个。
刘阿姨的喜悦将会是更多成都市民的感受。提质幸福成都,加快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更多的“家门口好学校”是实现这个目标、回应老百姓民生需求直接的体现。按照目标,成都今年将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0所,增加学位8万个。增量也要提质,接下来成都还将培育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60所。
专家视线
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
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 何艳玲
人民城市需处理好三对关系,首先要定位城市与空间的关系。成都将城市空间特别是社区空间与公园形态相互融合,不断加深社区空间的审美蕴含,促进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与社会人文相融。成都的公园城市建设,已经越来越彰显出独特的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和人文价值。
其次是定位城市与文化的关系,成都的老旧院落改造、特色街区打造、社区空间微改造注重融入当地文化特质,以最小的行政投入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促使社区与多元社会力量共同打造具有文化价值内涵的生活场景。
还有成都围绕“开敞式”“文化范”“生活味”“参与型”四个特质,以人为导向改革街道设计准则和技术规程,同时全国独创为居民精心打造“上班的路”和“回家的路”,协调了城市与家园的关系。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颖 田程晨 朱小路 赵子君
编辑:谭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