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理会被网络暴力影响吗?

2022-05-06 15:32  来源: 科普中国

流言:

上海一女士求助外卖小哥给听障父亲送菜,之后为表示感谢,给不接受额外报酬的外卖小哥充了200元话费以表感激之情。但是事情传开后,一些“键盘侠”纷纷质疑金额太少,甚至在网上大肆谩骂网暴这位女士,之后不久该女士坠楼。

这件令人悲愤的事发生后,让人不禁想问,这么多无法无天的“键盘侠”到底是怎么来的?善良的人们会因为网暴对心理造成伤害吗?

真相:

1、为什么网民的戾气如此之重?

近期,因网暴导致严重精神伤害的案例不胜枚举,国内社交媒体上自不必说,国外也有相关数据表明,40%的美国成年人遭受过网络谩骂,其中近一半的人受到过严重的骚扰,包括人身威胁和跟踪。为什么人们在网络上格外暴躁呢?

网络暴力(cyber violence),指的是个体或群体做出某些线上行为,对其他个体或群体的福祉(well-being)构成攻击,导致他人在身体、心理或情绪等各方面受到伤害。网络暴力涵盖非常广泛。我们今天主要探讨的,是基于社交媒体及社交网络的群体网络暴力,即施暴者是群体而非个人,且暴力事件发生在公开网络媒介上,例如微博、朋友圈、知乎,等等。

网暴的流行源于社交媒体会助长人们的恶意行为。耶鲁大学神经科学家莫莉·克罗克特(Molly Crockett)研究关注的领域是社会情绪如何在网上转化,尤其是道德愤怒。

什么是道德愤怒?就是当人们遇到不公正和不道德现象时表现出来的愤怒。脑成像研究表明,当人们基于道德愤怒采取行动时,他们的大脑奖励中心就会被激活,这就强化了他们的行为,因此他们更有可能再次以类似的方式进行干预。所以,如果他们看到某人的行为违反了一种社会规范,比如狗随地大小便时,他们会公开与狗主人对质,并且之后他们会感觉很好。尽管这可能让他们受到攻击,但也会提升他们的声誉。

同理,人们在网络上显得格外暴躁也是基于这种机制。我们在网上创建的是一个偏好最愤怒内容的生态系统,和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表达愤怒的平台。最近的研究表明,包含道德和情感两个词的信息更有可能在社交媒体上传播,推文中的每一个和道德或情感有关的词都会增加20%的转发概率,也就是说,表达愤怒的内容在网上更有可能被分享。

同时,在网络上表达愤怒风险也较小。与线下世界不同的是,网络具有匿名性与虚拟化的特征,网民大多数时候不必以真实身份互动,甚至可以假扮他人进行评论与交流,所以,当我们在网上谩骂和指责一个人的时候,没有任何个人风险,也不必担心报复,只要关闭网页,就万事大吉了。

最令人讶异的是,科学家发现社交网络甚至在奖励暴力行为。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的社会心理学教授Jonathan Haidt通过研究发现:在社交网络上,人们之所以会拥抱愤怒,是因为社交网络上的表达,本质上不是一种沟通或者对话,而是更像一种公众演讲。

表达愤怒、道德批判、公开羞辱自己的对手或者突出情感的表达,这些都是在公众演讲当中被证实有效的策略,统称“道德作秀”。他认为社交的核心是双向的对话、沟通,但是社交网络上的发言,很大程度上是一场单向的公众表演。

值得警惕的是,这种“道德作秀”很容易走向极端,许多网民基于所谓的“正义感”对当事人妄加评论,杀人诛心,获得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优越感,这是导致网络暴力的常见心理根源。

以上原因均导致人们在网络上宣泄愤怒情绪的成本较低,回报较高,即使是面对未经证实的事件也容易“压不住火”,给当事人造成无端伤害。

2、什么人容易成为网暴受害者?

网络暴力受害者有一些重复出现的共同特点,包括:

l  青少年和年轻人成为网络暴力受害者的风险最大。

l  在散布虚假谣言和接收露骨照片的例子中,女性更有可能成为网络暴力受害者。

l  同性恋、双性恋或跨性别者可能更经常成为网络暴力受害者。

l  那些害羞、不善社交或不容易融入社会的人更容易成为网络暴力受害者。

l  来自低收入家庭的人更有可能成为网络暴力受害者。

l  经常使用互联网的人更有可能成为网络暴力受害者。

网络暴力可能会对受害者产生许多不良影响。了解网络暴力受害者会受到哪些影响会有所帮助,因为这可以作为识别某人是否正在承受网络暴力的一种方式。其中一些影响甚至比传统的暴力行为表现得更强烈,因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往往无法从受到辱骂的情境中逃离。

3、面对无端谩骂,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作为网络暴力中的受害者,有许多方法可以应对网络暴力,建立“心理防火墙”。

首先,一定要保留所有网络暴力事件的记录,无论它们是来自你的短信、微信、微博,或者其他在线来源。截图网络暴力的证据并保存在电脑文件夹中。

接下来,如果你知道网络暴力的来源,请确定你是否可以对施暴者采取相应的行动。例如,如果施暴者是职场上的同事或主管,是否有人力资源部门的同事是你可以与之交谈的?如果施暴者是一位家庭成员,是否有办法向其他家庭成员提出这个问题,请求他们支持?

最后,如果施暴者是你只在网上认识的人,你能从你所有的社交媒体上屏蔽和删除他们吗?最好的行动方式是尽可能地忽略网络暴力行为。然而,如果你受到威胁,那么应该要向警方报告,并附上自己收集的证据。

除了法律途径追责方式、力求让网络暴力也有法可惩以外,网络暴力的受害者们该如何积极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2012年的一项研究便围绕着这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在对765名瑞士青少年进行为期六个月的追踪调查后,研究人员们发现,和现实生活中的暴力一样,网络暴力同样会使受害者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同时,哪怕是未被确诊的网络暴力受害者,也会随时间表现出越来越多的抑郁症症状。

面对网络暴力,研究总结归类出三类受害者可能选择的应对方法:

主动向亲友寻求支持,在网上或现实回击施与暴力者,或自责并试图逃避、忽视暴力的存在。通过统计分析,研究人员们发现,主动向亲友寻求支持能有效缓冲网络暴力给受害者带来的负面情绪,但其他两种应对方式——“以暴制暴”地回击和试图忽视暴力的存在——却和抑郁症症状有着正相关关系。

因此,面对网络暴力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和抑郁风险,有效的应对方式是积极主动寻求身边人的支持、和他们聊聊天。不论是“硬刚”还是“服软做鸵鸟”,都有可能增加抑郁症风险。

最重要的是,所有网络暴力的受害者都要明白,网络霸凌不一定都有直接的原因,有时人们会因为自己的不安全感而抨击他人,请记得任何情况下,这都不是你的错。希望互联网环境可以愈发清朗,平台负起责任,因网暴导致的悲剧不再发生。

参考文献

[1] Akingbade, O. ,  Peek, M. E. , &  Tung, E. L. . (2021). Network size orproximity? association of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with violence-related stressand ptsd among racial/ethnic minorities in chicago. Journal of General InternalMedicine.

[2] Luo, A. . (2018).Reflection and legal regulation of "network violence" under thediscourse democracy. Journal of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编辑:杨燕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