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 13个高品质生活工程 打造人民城市“幸福样本”

2022-05-07 07:32  来源: 成都日报

▲本报制图 江蕊松

昨日,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成都市“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日前获得市政府批复。《规划》提出了打造与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相适应的人民城市“幸福样本”的指导项目,到2025年全面建成均衡、普惠、公平、便捷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目标,让市民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幸福成都”更有温度、质感和内涵。

目标与重点

加快发展13个公共服务重点领域

《规划》内容包括规划背景、总体要求、主要任务、组织保障4部分。规划背景回顾总结了成都市“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总体成效,深入梳理成都“十四五”公共服务面临的发展机遇,重点分析了人口发展等带来的挑战。总体要求则明确了成都“十四五”公共服务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提出了打造与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相适应的人民城市“幸福样本”的指导项目,到2025年全面建成均衡、普惠、公平、便捷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目标。

围绕实现上述发展目标,主要任务紧扣城市发展战略导向,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兜住底线、普惠性公共服务改善民生、生活性服务满足高品质需求,聚力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动托育、教育、卫生、养老、就业、住房、困难群体、拥军、文体、大众健身、社区、休闲服务、法律服务13个公共服务重点领域发展,相应地形成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舒适人居、弱有众扶、优军优抚、人文友好、全民健身、休闲消费、社区服务、法律服务13个具有成都特色体现高品质生活的公共服务,并明确了这些公共服务高品质生活工程的目标和任务。

除了明确发展主要目标,《规划》还提出了30项“十四五”公共服务主要发展指标,全面涵盖教育、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各领域,其中包括人均预期寿命、平均受教育年限等6项总体指标;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等18项基本公共服务指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等6项普惠公共服务指标。

亮点与特色

将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称,围绕落实国家、省上位规划的总体部署,《规划》结合成都“十四五”规划纲要具体要求,将上位规划提出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9类公共服务深化拓展,形成上述13类具有成都特色体现高品质生活的公共服务,是《规划》突出体现的第一个主要特色。同时,《规划》还有科学精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深化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突出政策项目支撑落地三个主要特色。

在科学精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方面,按照市委市政府推进“三个做优做强”、“四个结构调整”重要部署,《规划》充分考虑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人口流动、产业转型等因素,服务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功能建设需求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建立与城市功能布局和人口分布导向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优化调整策略,促进主要服务功能就近满足、优质均衡,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互为支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以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为基本依据,加强全域统筹,围绕完善15分钟公共服务圈,细化完善公共服务资源与常住人口挂钩、与服务半径挂钩的制度安排,逐步完善精准服务、主动响应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转变。

在深化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方面,《规划》创新将基本公共服务、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生活性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供给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新格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服务需求。充分考虑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发展需求,明确了中心城区重点围绕城市有机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和产业重构,推动公共服务在人口、产业密集区域同步配置、紧跟需求,整体提升人口经济承载能力;城市新区重点围绕更好发挥国家赋能重大平台作用,超前谋划配置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提升新区竞争力、人才吸引力;郊区新城重点围绕乡村全面振兴、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用好用活镇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红利,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缩小公共服务在城乡、区域、不同人群间的差距。

在突出政策项目支撑落地方面,《规划》结合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和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建立“挂图作战”调度协调服务机制,着力打造一批标志性工程,从规划用地、项目审批、财税金融、人才支撑、试点示范5方面全面梳理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所需的政策内容,推动《规划》向政策措施、改革事项、项目实施转化。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杨富

原标题:成都市“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 13个高品质生活工程 打造人民城市“幸福样本”

编辑:张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