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美绿水青山 做大金山银山

2022-05-16 07:33  来源: 成都日报

成都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山水交融的生态本底是公园城市的筑城之本。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作出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战略部署,推动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子。未来五年,成都在厚植公园城市生态本底、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城市方面有哪些考虑?对此,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金城进行了解读。

金城表示,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对厚植公园城市生态本底、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城市作出系统部署,鲜明提出要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不断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明确指出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实现“双碳”目标为引领,统筹推进“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他带来了一组数据:近年来,成都持续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累计建成各级绿道5188公里、新增公园面积6.5万亩,大熊猫国家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加快建设,环城生态公园、锦江公园全线贯通。

“但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也还存在生态资源分布不均、生态价值转化不足等一些发展中的问题。”金城表示,下一步将坚决贯彻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

厚植绿色生态本底

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深化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升龙门山生态屏障、龙泉山城市绿心功能,实施川西林盘保护修复、都江堰精华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构建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更好保育秀美山林、建设美丽河湖、守护美好家园。

金城介绍,未来五年将以“五绿润城”行动为牵引,夯实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本底,呈现园中建城、城中有园、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公园城市形态。

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城市绿心”。金城谈道,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规划面积1275平方公里,公园内有各类高等植物近1000种、鸟类170种。下一步将持续推进“增绿增景”“减人减房”行动,加快实施国家储备林和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构建高品质“城市绿心”,提升城市东翼经济人口综合承载能力,至2025年建成25万亩国家储备林。

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绿肺”。金城介绍,作为全国首批5个正式设立的国家公园之一,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位于龙门山区域,总面积1459平方公里。该区域是“华西雨屏”的中心地带和大熊猫种群基因交流的重要走廊,垂直海拔高差超4500米,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分布有陆生野生动物500余种、种子植物3000余种,常年活动有野生大熊猫73只,占全国野生大熊猫总数4%。下一步重点是以保护大熊猫旗舰物种为牵引,加快修复大熊猫中小型栖息地和迁徙廊道,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龙门山生态屏障功能,至2025年修复大熊猫栖息地30万亩。

建设天府绿道“活力绿脉”。绿道方面,推动串联绿地水系、森林、湖泊河流、乡村田园,形成完整生态网络,同步植入文体旅商农功能,有效弥补城市文化体育设施短板,增加市民休憩空间,打造城市“绿色项链”。未来五年,每年建设“回家的路”社区绿道1000条,至2025年累计建成各级绿道超1万公里。蓝网方面,实施生态蓝网示范工程,加快金马河、锦江等一级蓝网,九道堰、桤木河等二级蓝网,方家河、二道堰等三级蓝网工程建设,打造功能复合的亲水滨水空间。

建设环城生态公园“超级绿环”。环城生态公园依托绕城高速两侧500米范围以及7个楔形地块进行规划建设,建成后,将增加中心城区人均绿地面积10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0.5平方米。未来五年,将在100公里环线一级绿道全线贯通基础上,加快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持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建成生态良好、功能复合、全民共享的城市环状生态公园。

建设锦江公园“精品绿轴”。锦江公园河道长48公里,该区域集中展现了成都安逸闲适的市井生活气息。未来五年,将在锦江绿道基本贯通基础上,按照5A级景区标准,持续推进沿线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强化文化、旅游等功能,贯通陆上水上旅游交通,形成“一江锦水、两岸融城”都市滨水公园形态。

提升生态宜居品质

服务城市功能结构优化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巩固完善“一山连两翼”空间总体布局,持续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形成多中心、网格化、组团式功能结构,促进城市内涵发展、区域差异发展、城乡融合发展。

金城表示,未来五年,在聚焦做优做强中心城区方面,将围绕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产业转型升级、宜居品质提升、治理效能增强,实施“公园+”策略,开展城市绿化景观提升行动和“金角银边”示范场景营造行动,高标准建设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小微绿地,推进屋顶、墙体、道路等绿化美化,强化彩叶植物运用,努力重现“花重锦官城”大美意境,未来五年,每年打造金角银边示范场景200个,至2025年,中心城区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低于90%。

在聚焦做优做强城市新区方面,协同推进天府新区鹿溪智谷、东部新区金榜阁、高新区瞪羚谷等公园城市示范片区建设,高水平办好202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助力增强城市新区创新策源转化、新兴产业集聚等核心功能。未来五年,建成“三生”融合的公园城市示范片区150个。

在聚焦做优做强郊区新城方面,发挥大城市带动大郊区优势,打造复合多元的“森林+”“林盘+”场景,培育森林康养、生态旅游、创客基地等新功能新业态,助力强化郊区新城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等核心功能。未来五年,高质量建设蒲江西来公园城市示范片区、4个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打造一批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示范窗口。

释放生态价值

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公园城市”理念与“两山”理念一脉相承。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对加快“四大结构”优化调整、营造绿色低碳发展环境等作出专门部署,明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

“未来五年,我们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金城说,一是推动“四大结构调整”,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全面优化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优化构建五级城乡体系,实施产业降碳强链提质、能源低碳高效提升、交通体系绿色转型、城乡建设集约低碳行动,推动“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今后五年,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以上。

“探索建立核算体系,助力生态价值创新转化。” 金城分析,森林生态系统是固碳主体,贡献约80%的固碳量,截至2021年底,全市森林植被年固碳约270万吨,产生生态效益价值约2100亿元。下一步,将以实现 “双碳”目标为引领,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机制,构建大熊猫国家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等特定地域单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核算指标和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效能与保护成效评估,策划包装龙泉山3万亩碳汇产品,整体打造龙门山、龙泉山碳汇品牌。

同时,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形成多元参与治理体系。推出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开展绿色生活创建和低碳公益行动,强化“碳惠天府”正向引导,建设节约型机关、绿色商场、绿色学校等,鼓励市民扩大绿色消费,加快形成简约适度、节能环保的普遍自觉。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王琳黎

原标题:护美绿水青山 做大金山银山

编辑:张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