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治蜀兴川新征程
2022-05-27 07:08 来源: 成都日报
成都突出公园城市的本质内涵和建设要求,努力打造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 本报资料图片
天府新区兴隆湖,碧波荡漾、水鸟翱翔,市民悠然徜徉绿道;不远处,独角兽岛施工忙碌,西部(成都)科学城内,众多高科技机构正加紧创新研发……一幅公园城市美好画卷跃然眼前。
走进郫都区战旗村,“走在前列,起好示范”几个大字与红花绿叶交相辉映,宽敞整洁的柏油路纵横交错,白墙青瓦的川西民居错落有致,一辆辆旅游大巴开进村口……乡村振兴让村民在家门口过上了更巴适的日子。
创新动力澎湃的国家级新区生机勃勃,农商文旅融合的新时代大美乡村安逸幸福,映射着社会主义现代化成都建设新征程的希望与未来。
新思想光辉照耀巴蜀大地,2100万蓉城儿女与全川人民同心奋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成都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坚强领导下,主动融入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全省发展大局,砥砺前行、创新实干,以奋进姿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
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决策部署,加快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勇担极核使命,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强化成渝“双核”联动,成渝都市圈“1+5”合作深入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起势见效,促进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助力全省区域协同发展。
“辨方位而正则”。站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战略全局、新时代治蜀兴川大局,踏上历史新起点的成都,担负着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引领区域发展、提升极核功能等多重历史使命。
领命于此,起而行之。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更大力量,这是成都对党中央厚望和省委部署的坚定回答。
(一)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在成都首提“公园城市”理念;2021年新年伊始,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赋予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时代使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成都建设擘画了宏伟蓝图、提供了战略引领。
省委对成都发展历来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出台《关于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意见》,支持成都加快建成新发展理念的坚定践行地和公园城市的先行示范区。
从“首提地”到“示范区”、从理念到蓝图,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成都的深切关怀,寄予着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成都改革发展的殷切期望。
这是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表达和生态文明思想的城市实践。
这是新时代成都发展的历史新方位和宝贵机遇。
成都突出公园城市的本质内涵和建设要求,统筹生态、生活、经济、安全需要,把示范区建设重点任务抓实抓细抓具体,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努力打造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
推动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提升城市整体功能;
推进空间、产业、交通、能源“四大结构”优化调整,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单位GDP能耗实现“五连降”;
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打造“链主企业+领军人才+产业基金+中介机构+公共平台”产业生态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
规划建设“智慧蓉城”,推动城市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文明水平,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探索大城善治路径;
启动未来公园社区建设,“十四五”期间将建设200个未来公园社区;
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建成天府绿道5188公里,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0.3%;
营造宜居优良环境,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5年来从214天增至299天,入选联合国人居署“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
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成都发展迈上新台阶。
从全局谋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
成都牢固树立全省“一盘棋”思想,协同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加快建设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带动全省区域协同发展。
推进基础设施“同城同网”,成都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共建轨道上的都市圈;跨区域联合成立15个产业生态圈联盟;实施都市圈同城便捷生活十大行动,10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无差别受理;与绵阳联合组建智能制造协同创新联盟,与遂宁深化电子元器件协作配套;成自宜高铁加快建设,稳定开行南向铁海联运班列和跨境铁路班列;国际班列组货基地在15个市(州)布局……
2021年成都都市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万亿元,占全省46.4%,人均GDP迈上8万元台阶,达到全球中等收入地区水平。
明定位、强担当、作贡献,在治蜀兴川大局中,成都不断做强极核能级、增强辐射带动。
(二)
天府新区鹿溪河畔,西部(成都)科学城园区内,各类高能级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般盎然生长,形成集科研、创新、孵化等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澎湃着科技创新的大潮。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驱动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四川坚定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出台《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确立一头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一头抓产业技术创新和全社会创新创造的布局,实现区域综合创新能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成都坚定把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作为一项事关战略全局的重大任务来抓,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西部(成都)科学城、天府实验室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陆续挂牌运行,“揭榜挂帅”“赛马”制度第二批揭榜项目出炉,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策源新高地初步呈现。
科研成果“孵化”体制机制激活创新生态,人才驱动战略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2021年,成都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研发项目121个,技术合同登记额达1228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8%;人才总量攀升至587.6万人,其中各类重大人才计划专家4153人,连续3年获“中国最佳引才城市”奖,位居“大学生和青年求职者吸引力城市”榜首。
今日之成都,创新如潮涌——
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启动建设,成都超算中心纳入国家序列,国家级创新平台增至216个,高新技术企业增长近3倍,全社会研发投入实现翻番……
创新引领不限于一域,成都加快带动周边区域一起发展。
联动打造“成德眉资创新共同体、成渝地区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示范区、‘一带一路’创新枢纽”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成德眉资四市共同签署《成德眉资同城化科技协同创新合作协议》,探索重点产业技术联合攻关机制。
此外,成都还与省内20个市(州)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加快构建“总部研发在成都、生产配套在市(州)”新型合作关系。
2021年,四川经济总量迈上5万亿元台阶,位居全国第六。成都经济总量近2万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近1.2万亿元,同比增长16.5%;成都平原经济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0%,川南经济区增长10.5%,攀西经济区增长9.1%……为全省经济发展筑牢坚实底座。
(三)
“农,天下之大业也。”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战旗村视察时,嘱托要把乡村振兴这件事抓好,继续走在前列、起好示范作用。
牢记嘱托、奋楫前行。四川省2020年实现脱贫攻坚圆满收官,2021年农业经济上升至全国第2位,农业大省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成都坚定贯彻落实省委“三农”工作决策部署,提前3年完成116个省定贫困村脱贫任务;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021年实现一产业增加值582.7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3万元……探索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之路,持续做优公园城市“乡村表达”。
向生态要价值,走出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新路径。崇州市大雨村“鲜道·幸福里”、大邑县南岸美村、蒲江县明月村等将川西林盘作为乡村生态价值转化的重要载体……新场景、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向改革要效益,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以敲响全省农村集体经营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而闻名全国的战旗村,持续探索盘活闲置资源的路径,产业和公共配套设施不断“上新”:天府战旗酒店预计6月初开业;由一处老厂房改造而成的运动中心即将开门迎客……
向人才要活力,农民现代化步伐加快。在蒲江县铁牛村的“人才墙”上,既有大量本地的普通农民,也有从新加坡返乡创业的本村人,还有5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村民”。天府大地上,一座座村庄在新、老村民手中焕发现代化活力。
“走在前列、起好示范”不只于一隅、一域。坚持“中央省委所指、对口支援县(市)所需、成都所能”,倾力倾情倾智支援,成都按期完成19个涉藏县(市)对口支援和彝区贫困县脱贫帮扶任务。芙蓉花与格桑花、索玛花交相辉映。
历史性的抵达,往往也意味着开创性的进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2021年5月,成都对口支援的19个涉藏县(市),新老工作队伍陆续交接轮换,正式开启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继续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努力让脱贫成果更巩固、乡村发展更美好、群众生活更幸福。
站在新起点,如何持续助力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成都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要服务全省农业农村发展。
进一步加大探索创新力度,为全省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借鉴。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作为全省试点区域的崇州市,目前已在乡村经济地理、集体经济、完善公共服务等改革领域取得了良好成效。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为巩固四川种业大省和种质资源大省地位作出更大贡献,成都将以天府现代种业园为载体,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农作物种业创新中心。目前,园区已聚集种业及相关企业30家,建成以杂交水稻为主的种业基地3.5万亩。
加快绘就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美丽画卷,成都正努力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起好示范。
(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战旗村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核心在于党组织领导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关键在于党组织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中的引领作用。
事业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省委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成都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保证。
如何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社区的“坝坝会”上也能找到答案:“受用,解渴。红色精神是我们奋进新征程的宝贵财富!”走出党史学习教育基层巡回讲堂,成华区锦绣社区青年党员赵勒有感而发。
全覆盖“系统学”;常态化“研讨学”;创新性“拓展学”……初心,在学习中愈发坚定;力量,在实践中不断凝聚。一次次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下,新思想新理念于无声中浸润心田。
越是向前,越要保持革命精神。
自觉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第一议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五年来8轮巡察,有效起到了利剑震慑作用;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扎实开展为基层减负、“懒散拖”问题专项治理,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充盈蓉城大地。
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全省发展大局,建好组织、带好队伍是关键。
基层细胞的蓬勃发展最具说服力:“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小区)党支部”三级体系联动下,2万个小区(院落)开展“四有一化”建设,党的组织体系向治理末梢单元延伸,组织功能组织优势发挥作用实现了最大化。
党员数量、质量在提升。成都党员数量由2016年底的80万,增长到2021年底的94万。通过“学习强国”“蓉城先锋”等平台常态化接受学习教育培训,新思想入脑入心,能力不断增强。
同样得到激发和提升的,还有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底气和动力。
还是战旗村,村党支部书记高德敏正谋划着特色种植、农副产品加工,“推进乡村振兴的步伐还要再快一些!”
锦江区水井坊社区党委书记王怡,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顾不上肋骨骨裂,火速赶回社区,投入抗疫一线。疫情防控中,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用政治执行力和专业防控力,在防控前线凝聚成一抹亮色。这当中,还有一个新业态就业群体的党组织:成都市快递物流行业综合党委,第一时间成立27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承担起急难险重的配送服务。
传承红色基因、扛起时代责任,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成都对全市党员提出了系列“新要求”:以“五个走在前列”明确了新时代成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成为成都党员干部队伍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
站在历史新起点,成都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以忠诚之志和奋进之勇,努力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贡献更多成都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曹宇阳 刘飞 李颖 侯初初
编辑:邓思璐责任编辑: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