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用途双耳罐、人兽主题青铜枝:盐源再现多元文化交融的神秘青铜王国

2022-06-19 08:15  来源: 红星新闻

6月18日的四川凉山盐源县,又迎来了一个阳光灿烂的夏日。碧蓝晴空下,连绵的白云低低掠过远处青山;山顶上,巨大的风力发电机缓缓转动;山脚下,清透澄澈的湖边,绿草如茵,垂柳成片。

在山、云、湖水的簇拥中,一场关于这片美景之地古老过往的学术会议:“探秘定笮古文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届盐源青铜文化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学术研讨会”隆重举行。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文物局以及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机构、高校的专家学者对盐源文物考古、民族历史文化等课题进行了专门的学术讨论。研讨会现场还举行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盐源考古工作站”揭牌仪式。

研讨会场外的蓝天白云与湖山

人兽主题青铜枝形器“一枝独秀”

盐源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雅砻江下游西岸,有2000多年建制历史,是历史上黄河上游甘青地区人群经川西高原南下、进入云贵地区的地理节点,也是民族和文化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铜枝形器(一人八马造型)

已有研究表明:战国至秦汉时期,笮人主要活动在岷江上游、青衣江上游和雅砻江中、下游地区。其中,位于雅砻江下游的盐源盆地便是笮人的一个重要活动中心。早在西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盐源设置了县一级的行政机构(当时盐源的名字叫“定笮)”。

从2020年4月至今,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盐源县文物管理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老龙头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老龙头墓地年代上限为商周时期,下限为战国晚期至西汉,是迄今发现的西南地区延续时间最长的青铜时代墓地,迄今从这处墓地已出土各类文物5000余件(套),包括陶器、铜器、金器、铁器、银器、玻璃器、石器、骨器等。

在这批出土文物中,独具特色、造型各异、种类繁多且以人兽为主题的青铜枝形器“一枝独秀”,可谓是盐源最具特质的青铜元素。

青铜枝形器(一人双马造型)

双马神是此类青铜枝形器最为常见的主题,此外近年还发现了一批新的动物形象,如猪、鹿等。这些是盐源青铜文化区隔于周边青铜文化的重要特征,同时也反映出老龙头族群独特的丧葬习俗和信仰崇拜。

盐与马,以及来自北方草原文化的影响

如果要为盐源青铜文化的特色给出两个关键词,“盐”与“马”不可或缺。前者是令盐源繁荣富裕的重要资源,后者则是载着先民们出入崇山峻岭的重要交通工具和财富象征。

考古专家们也注意到:盐源青铜文化中呈现出浓厚的“尚马之风”。老龙头遗址发现大量与马相关的遗存,主要包括殉马和马具,另有马车、铜马等。

随葬殉马和马具的习俗多见于中国北方和欧亚草原地区,盐源盆地的尚马之风,显示出浓烈的北方草原文化风格。老龙头遗址还出土有小型马饰片、联珠饰和带柄铜镜,也是北方草原文化影响的印记。

青铜马车与持双耳罐立人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在研讨会的主题发言环节,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周志清提到了在其中一处墓葬中出土的一架青铜马车上,车上站立着的青铜人像似乎并未在驭马,而是手捧了一只双耳罐在身前。

彩陶大双耳罐

双耳罐也是盐源老龙头墓地出土文物中很有特色的一种。“我们猜想这种容器是否也与盐源的盐卤生产有关”,“周志清说,“双耳罐是否曾被这里的人用来装盐卤水呢?可以留待后续的进一步研究分析。”

除了苹果和泸沽湖之外的另一个盐源

盐源盆地作为青藏高原东部南北文化交流和人群迁徙通道上的重要节点,以及民族学上藏彝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诞生发展的青铜文化,多元性特征十分浓厚,目前可见受到了欧亚草原青铜文化、中国北方青铜文化、西戎文化、中原文化、滇文化、滇西青铜文化乃至东南亚地区青铜文化等文化的多重影响。

与会专家们认为:盐源青铜文化既与中原和周边地区同时期青铜文明有着密切的关联,同时还有许多欧亚草原青铜文明的因素,其文化面貌呈现出独特性与多元性共存的特征,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拓展了中国青铜文明的文化内涵与外延。

青铜编钟

以往,人们的盐源的印象离不开苹果、盐和不远处的泸沽湖。走在盐源的街道上,你会情不自禁地注意到:这里的路灯大都以苹果为造型,粉红可爱;果园里一丛丛茂密的苹果树上,枝叶间已挂上了李子大小的苹果,等待着秋天的甜蜜成熟。

随着近几年盐源地区考古发掘成果不断涌现,尤其是大量造型独特的青铜器物被发现,作为历史民族文化交融之地,青铜文化或将为这片风景秀美的盆地增添文明的厚重感。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编辑:谭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