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铁路在资阳画出一个半圆

2022-06-27 17:12  来源: 西南铁路

71年前的春天,成渝铁路资阳段建设正酣。

“新中国第一路”修到资阳,西南军政委员会成渝铁路沿线考古调查小组也跟随筑路大军来到了资阳。此前,沿线不时有文物出土。

资阳

“走到泥浆中,忽然踩破一块头骨化石,刺痛脚板心……”九曲河铁路桥工地一号桥墩右侧的泥坑里,远古人类头骨化石的发掘轰动考古界和史学界,揭开了蜀人祖先之谜。考古调查小组组长张圣奘在《我发现“资阳人”头骨化石始末》一文中,将发现过程悉数记录。

今日九曲河铁路桥下,“资阳人头骨化石发掘地”石碑矗立在马路旁,背面几行小字刻下了“蜀人原乡”与成渝铁路的渊源。

640 (12)

沿沱江一路南下,成渝铁路在资阳画出一个半圆,将半座城拥入怀中。火车一次次穿过城市,在一代代资阳人的记忆中飞驰。

成渝铁路通车当年,36岁的那广和从东北迁居西南,自此和成渝铁路结下不解之缘。1958年,那留生跟随父亲的脚步在资阳扎下了根。

也是这一年,刚刚参加完“成都会议”的毛主席乘专列经成渝铁路前往重庆。在资阳站小憩时,看到站前郁郁葱葱的麦田,毛主席不禁赞叹:“好地方啊!”由此,《资阳是个好地方》成为风靡一时的民歌,被广为传唱。

“折返途中,毛主席还去车站扳道员刘平林家中看望,就在我家对面那排平房里。”在资阳站退休职工那留生的记忆中,上世纪50年代车站一带都是低矮的平房。

那时钟表尚未普及,火车进出站的声音便成了当地人的“闹钟”。和钟表一样稀奇的还有自来水。“县城里喝的是井水,只有车站才有自来水,不少人专门跑到车站来尝自来水的味道。”那留生笑着回忆说。

那时,火车站对于资阳这座小城来说无疑是现代文明的象征。以资阳站为原点,城市骨架徐徐展开。“两边梧桐树、中间大马路”,北起资阳站的和平路人货往来,是资阳人引以为傲的城市主干道。

640 (17)

因地处东岳山脚、地势较高,在1981年的洪灾中,火车站成了资阳人的临时避风港。当年暴雨袭川,沱江水位暴涨,资阳城化为一片泽国,男女老少沿着和平路涉水而上,撤向火车站、东岳山一带高地避险。据资阳站老职工回忆,当时站台上睡满灾民,候车室里晾满衣物、挤满牛羊。

站前广场上有一块用玻璃罩起来的石头,上面的红色水位线标示着极值,诉说着那段历史。

640 (18)

同样醒目的,还有一只展翅腾飞的大雁。“说起资阳火车站,马上想到的肯定是站前那个大雁雕塑。”对于来自资阳的80后网友“巴豆”来说,大雁承载了无数记忆,“小时候,大人们晚饭后爱到站前广场上纳凉,小孩子们就围着大雁玩耍。”

资水(今沱江)之北,金雁常往,故江称雁江,城叫雁城。如果说车站是雁城通向外界的纽带,那么大雁雕塑就是每个资阳游子的乡愁符号。他们搭绿皮火车从资阳站启程,或怀揣梦想远走他乡,或为学业奔赴万里。

车轮铿锵,迎送游子归人;大雁无言,俯瞰人来人往。当人们风尘仆仆走出火车站,雕塑每每映入眼帘,用“巴豆”的来话说,“就意味着离家已近了”。

喧嚣仿佛还在昨日。自2019年客运业务停办后,人潮涌向一江之隔的成渝城际铁路资阳北站。而资阳站旁的向阳社区一经打造,成了老城新晋“网红打卡地”。怀旧的绿皮火车、巨幅的站台旧照,浓浓的铁路味道扑面而来,唤醒人们对这座老站的记忆。

原标题:成渝铁路在资阳画出一个半圆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