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种下10万棵树,他在“绿色通道”见证成渝更快更美

2022-06-30 07:07  来源: 红星新闻

在成都东客站站内,有一个地方被称为“成都东站的后花园”——从列车站台开始,铁路两侧长约一公里,种有银杏、芙蓉等植物。现下正值三角梅、红花三叶草、芙蓉花的花期,自北而来前往重庆的列车经过此地后,就在一片红粉绿交织的绚烂中驶出。

成都工务段成都西桥路综合维修工区班长谢江宜喜欢在不同的季节,拍下这片“后花园”不同的风景。手机里保存下的这些照片,总能让他生出诸多感慨。

微信图片_20220629230411.jpg

自“公园”驶出的列车

奔向成渝更明亮的未来

2011年5月8日,成都东站正式投入运营。成都至长沙、桂林、杭州、武汉、广州、南宁、贵阳等地的8对列车由成都站迁移到成都东站始发,成都东站也变成中西部地区最大的铁路客运枢纽之一。

同期,作为成都铁路局的林务工,谢江宜接到一个特别的任务——提升站内绿化空间,向市民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现公园城市之美。

▲铁路旁的绿化

谢江宜回忆,绿化改造前,周围全是农田,杂草丛生。由于站内是封闭式空间,还有很多石头和建渣,不能使用大型机械,只能靠人力将其一筐筐运出。

最难之处,在于动车正式开行后,施工队只能在铁路“天窗时间”施工。

所谓“天窗时间”,即动车停运后,一般是凌晨12点以后。每天凌晨12点,谢江宜带领20多人的施工队进场,一直干到凌晨4点多。

历时近3个月,“后花园”终于完工。“虽然辛苦,但仅仅是看着,就觉得很开心。”

在铁路人的精心养护下,这一“后花园”保存至今。现在,自北而来前往重庆的列车,都会经过此地。从高空俯瞰,从此地驶出的列车就像自公园中驶来,奔向重庆。

▲成都东站的后花园

多年过去,景色依旧,随着成渝两地越来越近,这片“后花园”在谢江宜心中,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2021年10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印发,明确提出四大战略定位,其中之一就是要将成渝地区打造成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在谢江宜眼中,绿色生态之地是“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其中的一个方面。如同越来越快的成渝高铁一般,成渝两地也正加速朝着“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迈进。

▲成都东站的后花园

打造“老成渝”绿色通道:

“不仅要快,更要生态”

事实上,谢江宜与成渝的联结,还要从更早时候说起。这个故事,和“老成渝”有关。

1952年7月1日,历经两年建设,全长505公里的成渝铁路正式通车。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人们口中的“老成渝”。

“老成渝”刚修通时,老一辈铁路林务人在铁路两侧种植了桉树、香樟。从2000年开始,为了提升铁道品质,同时涵养铁路两侧水土,“老成渝”被纳入成都铁路局的“绿色通道”计划。谢江宜是该计划的主要参与人之一。他的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在铁路两侧的流动土地上种树,让这条“绿色通道”更好看。

“‘绿色通道’意味着生态、环保,不仅要快,更要生态。”他回忆,那时,很多地方只有道砟,要想种树,只能从其他地方取土。

至于选择的品种,除了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成都平原的银杏、芙蓉、桂花、万年青等,还栽种了球形灌木。前后耗时七八年,这条绿色通道终于全线贯通,实现从成都北站至重庆站全覆盖。

因为种树种得好,除了“老成渝”,2007年,谢江宜还参与了渝怀铁路重庆段的“绿色通道”建设。

相比“老成渝”,渝怀铁路重庆段就艰苦得多。

重庆多山,很多铁路段都在高高的山岗上。要想种树,就要将坚硬的岩石劈开。没有土,就去别处找土回填。他记忆之中,最艰难的一次,是在100多步的阶梯之上种树,种树需要的水、土,全靠人力一步步挑上去。

尽管很辛苦,但看着亲手种下的一颗颗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最终形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谢江宜

26年种下近10万棵树

见证成渝“相向而行”,见证公园城市发展

如果从1996年转入林场担任林务员算起,今年58岁的谢江宜,已在铁路上种了26年的树。如果要问种树的具体数字,他会说:“没有十万(棵),也有八九万(棵)。”

2016年,谢江宜获全国绿化委员会颁发的“全国绿化奖章”。对他来说,绿化不仅是一份事业,更是一种生命的延续和接力。就像成渝铁路和着时代的节拍律动,成渝两地也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这种生机与活力,一部分来自于在政策红利下成渝两地的“相向而行”——

从10多个小时的“老成渝”到成渝高铁上的“一小时生活圈”,从12.5米的短轨到自然平稳静音的无缝钢轨,成渝高铁不仅缩短了时空,也拉近了成渝两地人民的心理距离。对谢江宜来说,拉近心理距离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和重庆朋友来一场说走就走,当天去、当天回的火锅之旅,终于变成了现实。”

另一部分,则来自于成都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过程中,为市民持续供给的绿色福利。

2017年,谢江宜从林务员岗位上转任他职,尽管不再种树,但他对绿化的情怀一直都在。幸运的是,成都这座公园城市,给他提供了足够的绿色生态场景去生活,去体验。

谢江宜家住新都区,“家门口就有绿道”。每一周,他都会在绿道上骑行打卡。今年年初,成都环城生态公园100公里绿道全线贯通。刚贯通不久,谢江宜就和骑友相约,耗时约13个小时,完成了100公里的绿道骑行。

▲市民在青龙湖湿地公园骑行 王效 摄

除了骑行,摄影是他另一爱好。

采访这天是6月27日,成都一扫前几日阴霾,晴空万里。

提前一天观测天气后,这天早上5点半,谢江宜早早登上家附近的五龙山,静待日出。

早上6时许,火红的朝阳从山后一跃而出,点燃了天边的朝霞。他用手机拍下这一幕,分享到了朋友圈。

事实上,这一天,还有无数成都人像他一样,或抬头望天,或遥望雪山,“成都蓝”“雪山白”在朋友圈刷屏。这是成都人特有的幸福,独有的浪漫。

与这份幸福浪漫所呼应的,是成都这座“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正用更蓝的天,更清的水,更绿的树,来回应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摄影记者 吕国应

原标题:26年种下10万棵树,他在“绿色通道”见证成渝更快更美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