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天府粮仓”的成都粮策

2022-08-09 07:17  来源: 成都日报

周维松 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基地发展部部长 崇州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崇州,5G+智能无人收割机沿设定的路线完成收割任务 本报资料图片 胡大田 摄

本报资料图片 胡大田 摄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始终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在多个场合说粮事、察粮情,部署大国“粮”策。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考察时指出,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牢记殷殷嘱托,扛起时代使命。位于天府之国腹地的成都,沃野千里,物产丰饶,自古便是全国有名的“鱼米之乡”,更不缺改革创新的基因,以振兴种业和科技创新为龙头,助力四川成为全国三大育种制种基地之一;以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推进农业专业化生产,以农户为主体自愿自主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以强化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专业化服务,其中,“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和“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走出了一条推动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探索之路。

八月的成都平原稻田青青,生机勃勃。崇州十万亩高效粮油生产示范带内,工作人员正在为园区管委会办公楼换上崭新的牌子——7月28日,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批复,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更名为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天府粮仓”成都片区核心示范区。

一块小小的牌子,背后却是“国之大者”的战略考量。此番成都市将这个全市唯一以粮食生产为主导的产业功能区进行更名,改变的不仅仅是名字 ,还充分彰显了成都市坚决贯彻总书记嘱托,坚定不移抓好粮食生产的决心。

“种什么粮”的探索

科技育种 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

8月4日,位于经开区(龙泉驿区)的四川绿丹种业公司再一次沸腾了:农业农村部公布了即将大力扶持的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绿丹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入选,成为全国19家“强优势”种业阵型企业!

绿丹公司的墙上挂着一幅新闻照片——今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考察时,总书记在稻米展示区抓起一把米,细细端详。这把米,正是该公司参与选育并独家推广的品种——“宜香优2115”!“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公司董事长、农学博士岳元文激动地说,“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让我们倍感鼓舞,我们将不忘初心,继续加大科技研发和新品种选育力度,让更多好种子从成都走出,换来万家粮满仓!”

四年前,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勉励四川的全省“稻香杯”优质米评选活动坚持下去,树立优质品牌形象。

四年后,总书记来川抓起的“宜香优2115”,正是获得四川省“稻香杯”特等奖的品种。这个从成都走出去的超级稻品种,不仅先后获评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全国“十大优质籼型超级稻”,还连续5年保持全国年度推广面积前十大、西南稻区第一大品种。截至2021年,该品种在西南稻区累计推广1787.86万亩,生产优质稻谷91.77亿公斤,为产区新增社会经济效益77.07亿元!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作为全国首批5个国家级种业园之一、西南唯一的国家级种业园区,位于邛崃的天府现代种业园堪称四川种业“最强大脑”。

当下,水稻进入抽穗灌浆期。天府种业园内,四川省第七届“稻香杯”优质米也进入最终的田间表现“PK”环节。来自全国的水稻专家对55个入围水稻品种逐一观察,鉴定打分。

水稻品种选育开展得如火如荼,一旁园区的建设同样热火朝天。就在7月31日,邛崃天府现代种业园项目建设迎来重要节点:重大公共平台之一“种业实验中心”顺利完成主体结构封顶。该项目建成后,将为种子生理实验、表型鉴定、生物育种研发等科研工作提供载体平台。邛崃市天府现代种业园管委会主任易彪介绍,天府现代种业园正通过全要素发展,建设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四川种业研究院、天府种业实验室等,形成集科技研发、双创孵化、博览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重大功能平台,全力打造中国西部现代种业发展高地核心承载区。

种子是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成都市将现代种业纳入全面实施建圈强链的20个高质量发展重点产业链之一,以建设种业强市为目标,已发起设立首期规模1.5亿元的天府现代种业振兴基金,成都种业集团、国家区域农作物种业创新中心和中国南方蔬菜种业创新中心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谁来种粮”的探索

创新体系 职业经理人推进专业化生产

植保无人机在绿油油的稻田上空来回穿梭,29岁的王伶俐穿着一条碎花裙守在田边,乌黑的长发,白净的瓜子脸,秀气的五官和玲珑的身材,犹如一个邻家女孩。如今,王伶俐已经是崇州市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等3家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职业经理人,管理了3900亩土地。

一位漂亮的年轻女孩,为什么会回到家乡种地?这还得从她父亲王志全说起。

“其实,当年我们成为农业职业经理人,是被逼出来的。”王志全说。早些年种粮收入低,农村劳动力更愿意进城打工,“都是成都平原最肥沃的土地,撂荒了我们看着心疼啊!”王志全告诉记者。据他回忆,崇州市试点成立全国首个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农户以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聘请职业经理人经营管理,听到消息后,在外打工的他立刻返乡加入进来。

他将村民的闲置土地集中起来,社员获得土地分红后,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找上门来。很快,王志全管理田的面积攀升到了3000亩。随着土地规模一起变化的还有王志全的口头禅——从“走出农村”变成了“种地有前途”。

王伶俐大学毕业后,面临着人生的重大抉择:是在城市找一份工作,还是回到家乡“子承父业”?看到父亲带领乡亲们发生的变化,王伶俐毅然放弃了城市生活,利用自己的学识和眼界,拿出年轻人的拼搏精神,将父亲手上的土地经营得有声有色。去年,王伶俐管理的三个土地股份合作社入社农户达1500多户,年经营收入达1000余万元,去年底入社农户每亩分红782元。

建设天府粮仓,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把种粮大户组织起来。“崇州的农业职业经理人模式具有普适性、可复制性以及可持续性特征的成功范例,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华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罗必良认为。

在崇州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成都努力探索开展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工作,成都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深化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的十条措施(试行)》,在产业、科技、社保、金融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成都市还成立了成都农业职业经理人学院,并在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开设了农业经理管理单招专业,逐渐建立起农业经理人选拔、培养、管理、服务机制,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如今,全市持证农业职业经理人已达约2.04万人,带动全市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73.17%。一批又一批经过培训的职业经理人成了新型的“农业CEO”,有效解决了“谁来种地”和“科学种地”的问题,有效引领带动了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谁来服务”的探索

专业化组织 从育苗到收割全“包干”

“土壤含水量正常,不需要浇水灌溉,水稻螟虫发生,可提前开展防治”……看到手机上推送的实时农情,崇州种粮大户李安立即拨通了当地植保服务合作社的电话,预约为他管理的1800多亩水稻进行生物防治,同时开始着手安排农机合作社的收割,以及相应的烘干仓储及加工服务。“我以前完全没想过,自己竟然能管理近2000亩地!”李安展示着手机里的中化农业技术服务中心APP,有些得意地说。

看到这一切,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基地发展部部长周维松同样有些“得意”。“中化农业是国内最大的农业投入品和农业服务一体化运营农业公司,他们将西南总部放在我们园区,还带动了大数据‘独角兽’北京农信互联、瑞士先正达、以色列安道麦等国际农业上市企业前来聚集,不仅如此,我们还建起了占地面积300亩、总投资12000万元的四川农村社会化服务总部崇州中心,这也是全省最大、功能最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提供集大数据、社会化服务、交易结算、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优质粮油全产业链服务,辐射带动全省7个市州18个县17万亩优质粮油基地。”周维松展示着今后的蓝图,“园区还将聚焦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借助众多头部企业的专业领域力量,提供现代农业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综合解决方案,推动农业生产服务专业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培育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让我们的农业经营者更轻松,效率更高。”

37岁的李安对此深有体会。小时候他家里有不到4亩地,父亲出去打工了,母亲一个人种得十分辛苦。“如今从育苗到农机插秧、翻耕、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到收割、烘干、加工、仓储,全部都有专业服务机构,只要规模种植,就能有不错的收益。”于是,李安也正式回到家乡,安心成了一名新农人。

不仅如此,通过这些社会化服务组织,一些优良的品种、先进的技术等等也更加容易落实到具体的田块里。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解决“谁来服务”的问题是关键。围绕农业科技服务,成都市建设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成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成都分中心,成功争取到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永久落户成都,并大力推进校地合作,构建起了专家团队、科技推广团队与农业职业经理人、新型职业农民上下互通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围绕基层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市广泛推广农业服务超市,搭建起农业技术咨询、农业劳务、机械化、田间运输、粮食代烘代贮、粮食银行等“一站式”全程农业生产服务平台,目前全市已建成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772家,托管服务面积超300万亩,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2%。

同时,成都市还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改革,搭建成都农交所促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搭建“农贷通”平台促进资金融通,让金融活水全面服务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记者手记】

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

从科技育种到创新经营体系,再到注重培育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的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从农学博士岳元文到忙活在田间的“90后”农业职业经理人王伶俐,再到享受“包干”生产服务的新农人李安,在这片田野上,深深扎根的是成都始终抓紧抓牢粮食生产的决心和行动,茁壮成长的是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探索。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民以食为天,中国碗装中国粮,任何时候饭碗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耕耘孕育着收获的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成都一方面以振兴种业和科技创新为龙头,另一方面打出了“农业共营制”的“组合拳”。助力四川成为全国三大育种制种基地之一,“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和“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这些改革创新的“印记”标刻着走过十年寒暑,成都抓好粮食生产的“高光时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宜香优2115”和5.0版本的“农业共营制”,仍在继续丰盈着乡亲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要推动人才振兴、夯实科技支撑。走出农业职业经理人学院的一批批新型“农业CEO”,农业技术服务中心APP上推送的一条条实时农情、提供的一项项全生命周期生产服务……以实际行动落实大国“粮”策,真正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才能让粮食安全基础更牢靠、更可持续。粮食安全是关乎生存的根本性问题,是抓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唯有牢牢抓住主动权,才能不断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让我们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最基本需要,探索走出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之路,我们有信心、有力量。

【对话】

打造好“天府粮仓”

成都片区核心示范区

记者:当年从崇州创新走出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作为第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你有什么感想?

周维松:当时探索农业职业经理制度,正是为了解决“谁来种粮”的问题。从一个村的合作社到隆兴镇再到现在的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我服务的土地面积从几百亩到十万亩,如今这一片已经有20多万亩了,能亲历和见证成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迈进,我感到很荣幸。发展越来越快,同时也深感责任越来越重。

记者:现在的种粮方式,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哪些改变?

周维松:我们推广种植优质稻,通过创新经营模式,每亩水稻产量可增加100斤至200斤,并且由于大规模种植带来的机械化程度提高,比过去减少约80%的用工。这样一增一减,收益相对于过去大大提高,水稻每亩收入约1600元,利润就可达700元左右。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规模出效益后,我们也在思考怎样才能让土地产生更多的价值。

记者:在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新目标下,我们的现代产业化经营模式还将有哪些提升?

周维松: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解决了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种田,下一步还需要从农田标准化、土地股份化、生产规模化、品种优质化、全程机械化、主体职业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品牌化、管理数字化、效益多元化等多方面继续提升,打造好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成都片区核心示范区。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泳 粟新林 张帆

编辑:邓思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