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成都 | 为什么新中国“第一股”在成都?
1978年后,改革之风吹入成都,如何促进生产方式的改革发展,如何促进地方产品的交易流通?如何乘着全国改革的东风,活跃本地市场?这些成为当时政府思考的重要问题。
1980年,成都市开始探索建立成都市工业展销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蜀都公司前身),该公司由各集资合股的股份公司组成,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公司资金入股坚持自愿原则,公司的资产属于投资的各单位集体所有,任何单位不得平调或侵占。
同年,成都市工业信托展销公司着手建立成都工业产品展销大楼,为了筹集资金,该公司对外公开发行了2000张法人股票,每股1万元。至此,新中国第一只公开发行的股票诞生了。
▲成都市工业展销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
图片来源:成都市档案馆馆藏
在此背景下,“股份制”三个字迅速出现在成都人的视野里。但是那时的人们对“股份”、“股票”等一窍不通,“募股”甚至被认为是“乞讨”。即使如此,经过蜀都员工的不懈努力,最终还是筹集到第一笔股金——1300万元。
▲成都市工业展销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
图片来源:成都市档案馆馆藏
1988年,四川省已有36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和15户企业集团进行股份制试点,其中部分企业也开始发行股票,成效良好。此后几年,股份制试点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扩大,发行股票、股权证的企业也大大增加。
1991年,成都市工业展销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成都蜀都大厦股份有限公司。116米高、30层的蜀都大厦竣工,这栋“成都造”的“西部第一高楼”,为成都经济的对外交流和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窗口。
▲1994年的蜀都大厦
各种餐饮娱乐场所也在此隆重开业,如旋转餐厅、六本木等,灯火璀璨,流光溢彩,集时尚与高端于一身,蜀都大厦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有趣的是,上世纪90年代,成都也迎来炒股狂热期。青羊区内狭窄的“红庙子”小街,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一级半”市场。
▲红庙子街人潮
图片来源:人民银行成都分行
老成都人提起这段回忆都唏嘘不已,“一条窄窄的小街,街上的人挤都挤不动。街边并排摆着一张张破桌子,桌上场景相似,左边摆着一摞股票、股权证,右边叠放起一万元一捆的人民币,最高的能有一尺高。”
▲成都企业债券
1995年,成都蜀都大厦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
2004年,该公司更名为四川舒卡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5月更名为四川友利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10月更名为江苏友利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8月24日,再次更名为江苏哈工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随着一次次的更名,昔日的蜀都A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蜀都大厦车的繁华也在一次次变迁中渐渐消失。
大厦身上的光环在慢慢褪去,而大厦背后成都人发行第一只股票,敢为天下先的故事却常讲常新。
编辑:向思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