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前就出口国外!它是成都最古老的外贸品

2022-08-12 17:20  来源:成都方志  

什么是成都最古老的出口产品?

非邛竹手杖莫属。

《史记·大宛传》载,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向汉武帝报告说:“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

这段对话向我们表明,远在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之前,邛竹手杖即经由南方丝绸之路,远销南亚及西域各国。

同时也正是张骞描述的邛竹杖在异域出现的故事,激起了汉武帝开拓西南的热情。张骞所言,是迄今关于邛竹杖的最早记载,不过,张骞并未描述邛竹杖的具体模样。

01

▲敦煌莫高窟张骞出使西域图

到了唐代,张守节才在《史记正义》中补充说:“邛都邛山出此竹,因名邛竹。节高实中,或寄生,可为杖。”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邛竹杖所用原材料邛竹“节高实中”,因为它枝节较长,颇为结实,所以才适合为杖。

所谓的邛竹,也称为人面竹。

人面竹的名号十分奇特,是因为它出土后的两个竹节与一般竹子相同,但到第三、四节便扭成一种奇怪形状,上大下小,有如人面,故称人面竹。而从第五节以后,又同普通竹子般端直地向上生长。

人面竹产于邛崃县(今邛崃市)天台山、高河乡一带。这种竹子离人们的居住房舍较远,又不成林,也不适于作建房、编制竹器之用。在很长的时期,人们并没有想到这种竹子能有什么用处,古代的邛州农家多把它当作引火柴来使用。

02

▲邛竹杖 图片来源:《国宝档案》

相传在秦朝,有的老年人砍伐邛竹,将它作手杖使用之后,才发现它轻巧应手,于是便做成手杖上市出售,以求获利,而它的销路也十分好。

从此之后,手工制作的邛杖就在市面上大量出现,还远销各地,更是出口外国,被张骞看到,写入了史书之中。

张骞之后,这种朴素简单的民间工艺品得到了发展。虽说只是一根普通的竹子拐杖,但在历代文人眼里,它却是一样好东西。

南北朝庾信、唐代杜甫、北宋苏东坡、南宋陆游,都在诗文里赞颂过邛竹杖。他们把邛竹杖赋予了人的品行和操守,或作为表达思念之情的载体。

《阆州太守以桃竹、邛杖二物遗余宅仲而宅仲出,以示仆喜而作诗》:

万里何尝入巴蜀,少陵诗中识桃竹。

更言九节奉真仙,无乃邛山有遗族。

平生二物几到眼,谁与周旋慰幽独。

忽然渡海飞苍龙,夭矫当前峙双玉。

江心石竹夸坚刚,摩挲紫焰生寒光。

孤筇节高不可及,外虽似曲中直方。

阆州得此不敢藏,亟遣二士相扶将。

余侯新佩太府章,六尺肮脏身健强。

未须御府赐灵寿,行勒金狨朝未央。

老人勃窣不足数,唯有泉石成膏肓。

东吴自是山水窟,心虽欲往身未偿。

会须呼客其蜡屐,借君拄杖聊徜徉。

邛竹制作手杖,工艺简单,要求是三年以上的青竹,晾干后,按需要长短锯断,打磨光滑,涂以清漆即成。讲究的则要先在人面形的几个竹节上分别绘画老、中、青、少各种人物的眉、眼、口、鼻,作为装饰。

邛竹手杖多是手工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邛竹手杖曾经由地方上的社队企业生产过,并参加过交流会展销,但为数不多,获利又小,便渐渐退出了生产。

目前,市面上已经很难看到邛杖了。

时光倒回到2000多年前,小小的邛竹手杖是古蜀与南亚、西域国家繁荣的贸易交流的见证者。

如今的它,虽然已经消失在了历史中, 但当我们翻开史籍、品味前人诗文的时候,依旧能看到它的身影。

编辑:龙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