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永丰村
位于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
是全省高标准农田示范样板之一
高标准农田面积达3100亩
连片规模种植1500亩
在全省率先实现水稻“耕、种、播、收”全程机械化生产
一年种三季
4月至8月种水稻
9月种萝卜、西葫芦和药材
12月底至次年3月种青菜
8月20日上午,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高标准农田开镰收割,绿色和黄色的方形农田整齐排列,收割机在田间作业,收粮车在路边等待第一波收获的稻谷。
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永丰村时提出,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时隔两月,永丰村迎来丰收的季节。
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眉山正在做什么?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赴永丰村水稻收割现场,听种粮大户、农技专家怎么说。
▲永丰村的高标准农田。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聃 摄
村干部这样说:决不让一寸土地撂荒,未来让村民日子更富裕
8月20日8时许,永丰村第一书记刘超和村党委书记李雪平便出现在村委会门口,协调农户的开镰活动。对今年的水稻产量,刘超有自己的预期:“今年,永丰村的水稻面积为5760亩,比去年增加130亩,全村水稻产量预计超过4000吨。”
“永丰村的老百姓很稀罕土地,决不让一寸土地撂荒,保证应种尽种。”李雪平说,全村有土地6320亩,流转率超过95%,种植作物除500多亩蔬菜、水果外,其他全部是水稻。“明年起,这500多亩蔬菜、水果地里,要100%套种玉米、大豆。”为保证所有的土地都用于粮食生产,永丰村还成立了耕地巡护队,防止乱占乱用耕地。
为什么农户都把土地拿出来种粮?经济效益是重要原因。据了解,永丰村通过粮经轮作,9月种萝卜、西葫芦和药材,12月底至次年3月种青菜,4月正好可以赶上每年水稻春种。
作为东坡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标准农田核心区,永丰村吸引种粮大户纷至沓来,老百姓将土地流转给大户,收成一年比一年好。此外,村民每年在合作社帮工天数可达100天,每天收入不低于100元,这就有了额外收入,老百姓的积极性更高,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万元,实现“千斤粮食、万元收入”。
记者来到村委会办公室,见到刘超、李雪平、种粮大户王元威和太和镇党委书记张曾翔,他们围坐在一起,就如何进行新米加工制作、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展开讨论。
“守住耕地红线,保证村民收入。”刘超说,在她看来,作为扎根在一线的党员干部,保证耕地面积,助村民致富增收,就是在为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作贡献。未来,永丰村将稳住一产,探索三产文旅融合,让村民日子更富裕。
▲8月20日,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高铁列车从丰收的田野上方飞驰而过。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聃 摄
种粮大户这样说:水稻亩产达780.2公斤,离不开选好种、种好地、看好田
在永丰村村委会正对面,便是此次开镰的稻田——种粮大户邵国东种植的420亩高水平农田。记者见到邵国东时,他正在田间查看收割情况——收割机将稻谷传运到运粮车,前往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称重测量处进行测产。
“从收割速度大致能感觉到粮食产量是多少。”从事收割工作10余年的驾驶员夏满意说,此次到永丰村,收割机前进的速度比以往慢一些,一辆收割机一天大概收割60亩,今年永丰村水稻产量肯定少不了。
20多分钟后,稻谷经过称重、测定水分、扣除杂质、计算产量等环节,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郑家国宣布,此次收割的水稻品种“晶两优534”实收面积1131.62平方米,产量1655.3公斤,按照13.5%的含水量测算,亩产达780.2公斤,较去年680公斤亩产提升了100公斤。
看到测产数据后,邵国东脸上露出丰收的喜悦。当被问及“如何做到水稻高产”时,他用9个字来总结:“选好种、种好地、看好田。”
邵国东说,水稻高产有多方面影响因素,对于农户来讲,主要是三方面——选择优质品种,使用农业机械高效率耕作提升综合效益,时刻关注水稻生长情况做好田间管理。
“现在机械化生产已实现全覆盖,种粮操作规范,能确保粮食稳产丰收。”作为种粮大户,邵国东见证了永丰村农业的发展与变化,当地通过土地流转,逐渐集中整合产量、效益较低的分散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未来将继续把田种好,为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贡献力量。”
农技专家这样说: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对科研人员提出更高要求
“经过实测,今年该片土地亩产达780公斤,已经达到超高产水平。”四川省农科院工作人员说,产量能取得巨大提升,原因是多方面的。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介绍,此次测产的“晶两优534”品种水稻,具有良好的耐热性、抗倒性,适合机械化种植。此外,还需要科学施肥和管水、绿色防控病虫害,需要种粮大户精心管理、技术员细心指导,才能实现丰收。
一个细节吸引记者注意:今年永丰村的高标准农田,在用水、用肥、用药上明显减少。“实施‘水肥药’一体化管理措施,每亩节省近100元种植成本。”马均说。
“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对科研人员提出更高要求。”四川省农科院原副院长任光俊说,以水稻为例,四川的降水比较丰富,但由于时空分布不均,有些地区会出现区域性干旱、季节性干旱,对高温、干旱、病虫害有一定抵御能力的品种更适合在四川种植,因此选出具有良好抗逆性的高产优质品种尤为重要。
任光俊认为,下一步应多措并举进一步提升水稻产量。进一步加强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种粮的政策扶持力度,调动农民积极性;科技人员打好种业翻身仗,在种质资源创新、育种技术上下功夫,培育出产量更高、品质更优的品种,让更多新型农业主体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让农户第一时间用到新品种、新技术;研发一批适合四川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补齐农业发展短板。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张蒙 吴聃
原标题:如何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