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锦城又上新 老校园变文创园
▲甲高工坊1913项目一期
以前封闭的校区,变成了开敞式文创园区;仿苏式风格的教学楼,变成了文创类企业的办公空间。记者22日从市住建局获悉,成都天府锦城“八街九坊十景”重要点位之一的成都工业学院工业文化创意园区(甲高工坊1913)项目,一期的打造已经接近尾声,风貌初现雏形,预计近日将正式亮相。
位于成都市金牛区花牌坊街2号的成都工业学院,前身为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13年,是辛亥革命后四川举办的第一所实业学校。在更早之前,该校名为“四川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成都工业学院花牌坊校区于1960年启用,在十余年前,学校已整体搬迁至郫都校区,因而花牌坊校区迎来了全新的打造。
“‘甲高工坊’这4个字与该校的历史息息相关。‘甲高工坊’取历史上两个校名中的‘甲’和‘高’二字,延续了旧时的宝贵记忆。”项目负责人介绍,整个项目的改造范围除了工字楼外,还包含广场、变电站、学院道路、实习车间等,建筑面积约140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24亩。工字楼、广场属于项目一期。
走到花牌坊街2号,昔日校园的大门与围墙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开敞的广场。离学校门口不远处的路基上竖立起了一座柱状体的创意标识——甲高工坊1913。往里看去,只见浓浓的历史韵味与现代工业风叠加,整个园区给人一种创意十足的感觉。
继续前行,只见教学楼前的小广场已经打造出炉。广场宽阔开敞;临街处打造了一左一右两处现代感十足的“玻璃盒子”建筑,那是由曾经校门旁的门卫室改造而成的。其中,右侧的“玻璃盒子”已经引入了“咖啡+潮玩”品牌,即将开业。
进入园区内,曾先后作为成都工业学院花牌坊校区教学楼、办公楼使用的“工字楼”正在进行内部施工的收尾。大楼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典型的仿苏式建筑,它不仅进入成都市首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还是挂牌保护的文物建筑。“因为是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所以项目打造的过程中更要格外花心思。”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大楼的外观变化不大,保留了20世纪仿苏式建筑的风格韵味,但内部功能优化,结构重新加固。下一步,这栋建筑内将引入工业设计类、文创类的办公企业,突出“国潮时代,天府表达”的项目主题。
“片区与王家巷无里一二期连点成片,将成为一环路片区创意旅游画卷,同时通过与永陵博物馆、西安路、枣子巷等片区联动,形成国潮成片起势、共享客群,蓄力发展,促成片区内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气共享,联动发展基础,打造区域文旅新地标。”金牛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潘欢欢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袁弘 陈方耀 文/图
编辑:葛泓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