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天际线是生长的绿色
▲龙泉山远眺
题记
作为公园城市的首提地,近年来成都正一笔一笔地将“公园城市”从理念和方案绘成现实美景。在这一过程中,城市与公园与森林的边界正在模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自然与城市交融新景观正在逐渐呈现。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生态本底,成为政府、机构、企业和市民合力打造的新景观的近距离承载地,也成为便于人们优先观察和不断践行延伸融合趋势的范本。
虞超是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生态事业部的高级工程师,也是植保专家。她的日常工作,就是对森林公园进行观察、研究和保护。在过去的5年中,她亲身经历了人与自然在这里和谐相处的点滴变迁,见证了成都人与自然更加亲近、返归自然的历程;同时,她也和其他专家更加勤力地工作,探索城市与公园、人与自然更加融合的新路径。
城市森林的诗意栖居
大约200年前,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在《远景》中写道: “人的栖居生活通向远方,在那里……葡萄闪闪发光。那也是夏日空旷的田野,森林显现,带着幽深的形象。” 这诗意的栖居场景,其实离成都人并不远——就在离市中心半小时车程的龙泉山。
周末,凌晨5点。当整座城市还在“沉睡”中,龙泉山山脚下有一群骑行爱好者已经整装待发,穿好骑行服、检查车况、戴上头盔……他们准备穿过夜色,去龙泉山看日出,开启活力满满的周末骑行时光。骑行爱好者袁涛告诉记者,龙泉山是他最喜欢的骑行路线,离家近而且风景优美。“我和骑友们基本每周都会来一次龙泉山,骑车半小时,就能在森林中看日出的感觉,实在是太棒了!天气特别好的时候,还能看到雪山。”
“龙泉山‘长满了’看日出的成都人”这个话题,曾一度登上微博热搜,可见成都人对此的热衷程度。每至节假日,都能在龙泉山上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在青山绿水间,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丈量着城市绿脉,感受城市的绿色肌理。
在城市绿道骑行并不罕见,有许多国际化的超大都会也具备这一条件。而在超大城市里骑行山地,最终在山巅与日光一起醒来,却是罕有其匹——成都在给人类提供与自然更加亲近、更加融合的场景方面,走得更远、更前面。这不仅得益于成都天然的生态禀赋,也来自于决策者和治理者的卓识和远见。
打开“公园城市”的绿色空间
今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发布《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
随着方案的推进和践行,这座城市正在变得更加的“柔软”,更加的开放,更加的细腻,让市民有了更多可进入的“绿色”空间,龙泉山也成为首当其冲的热门打卡地。过去,成都人在这里赏桃花、吃柴火鸡;现在,成都人在这里观雪山、看日出日落、守望猛禽、观察昆虫……“上龙泉山”已逐渐成为市民享受自然的休闲方式,成为热搜上快捷联结成都人日常生活的醒目“标签”。事实上,龙泉山确实自然禀赋先天优越。
▲飞越龙泉山的猛禽
登上青山看猛禽过境:
这里是生物的乐园
成都海拔跨度为359米至5364米,从低到高的地形,次第分布着7个植被垂直带: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山地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亚高山暗针叶林、亚高山灌丛、高山草甸和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完整的垂直气候带,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使成都跻身于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大都市之列。
作为成都倾力打造的城市绿心,龙泉山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着种类繁多的植物和野生动物,是名副其实的“生物乐园”。根据2020年出炉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效益检测结果,公园内分布着至少500种乡土植物,还保存了一定种类和数量的珍稀濒危保护动植物。
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以下称“龙泉山森林公园”)常松寺片区生长着一片野生香果林,香果树曾被世界著名植物学家威尔逊誉为“中国森林中最美丽动人的树”。这片野生香果林,由35株自然繁殖更新的香果树组成了天然种群,是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领域的专家团队进行植被恢复与生态建设的一个参考范本。
虞超说,她的植保专家同事判断:“这么大片自然生长的香果树林,是目前已知的龙泉山脉唯一一片天然种群,也是四川盆地浅丘平坝地区而且在国内也比较罕见的、可以实现自然更新的种群。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龙泉山森林公园较为优良的生态环境质量。”
香果树是第三纪孑遗植物,也是中国特有单种属植物。目前已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和林业部公布的国家珍贵树种。今年1月1日,龙泉山森林公园的香果树种群所在的区域建立了长松寺天然林保护基地。两个月前,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的科考团队在公园南段的荒坡上发现了一株野生的香果树,这一发现,对于人们应用乡土植物营造近自然林是非常鼓舞的。
以香果树为代表的野生树种的繁育兴盛是近年来森林公园的管理者和生态植物专家多方合作,以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保护的成果。据悉,植物专家也在尝试以人工繁育的方式,未来将香果树引入市区,在街道、小区种植,也许那时的香果树会成为“中国城市中最美丽动人的树。”
除了香果树这类植物之外,龙泉山近年还观察到有许多猛禽栖居,如隼、鹫、鸢等。龙泉山地处成都平原与丘陵区的过渡地带,生态区位举足轻重。清代诗人苏启元就曾在《过山泉铺》一诗中慨叹“立马万峰顶上望,青苍无际好江山”。近年来,龙泉山更成为入川猛禽南北迁徙的国际大通道,每年春季,大量来自南方的大型候鸟,飞越龙泉山入川,然后沿龙泉山往北飞。而在秋季,这群从西伯利亚、蒙古、中国北方的候鸟又要开始南迁之行,再次飞越龙泉山。每年春秋两季,成都市观鸟会的会员们都会在龙泉山经历一场多巴胺飙升的奇异旅程。在凉风垭悬崖,上千只猛禽乘气流而上,迎面向观鸟人冲来,然后从头顶掠过。其中不乏翼展超过1米甚至两米以上的大型猛禽。在全球令人惊叫的户外观察地理分布图中,这种体验地也并不多。“这是值得Discovery频道拍摄的自然奇景。”
虞超表示,除了地形,凉风垭的“大片现场”与城市不断提升的生态环境密不可分,在过去几年中,人们观察到越来越多的猛禽从成都过境,有28种超过1万多只猛禽被人们记录下来。
近年来,成都不断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积极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及栖息地保护修复。随着“生态家底”整体趋好,其他的鸟类、鱼类等都可通过联通的空间和水系不断迁入繁衍,种类和数量都逐年增多,形成健康的生物多样性系统。
当人类率先觉醒过来,为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准备了生态条件和物理条件,作为具有自然灵性的其他生物,也就自然而然会以实际的行动来感知和回应人类的呼唤。
不论是骑行者向龙泉山靠近,还是香果树向城市“靠近”,这是一场人与自然的“双向奔赴”。
近年来,通过政府引导、以市场为主体的方式,龙泉山上正在撬动大型民间投资项目:龙泉山森林公园生态保护修复暨国家储备林项目,目前已吸引到中铁建和昆仑绿色等大型企业的参与,总投资超过125亿元。
相关项目的负责人表示:“以往产业革命的核心是牺牲自然来‘成全’人类,是时候改变发展观念了。在成都,我们欣喜地观察到人与自然、城市与公园紧密融合的现象,给了业者很多产业启示。也许,未来的新兴产业会从融合的过程中‘生长’出来。”
他透露,国家储备林项目不仅着眼有效促进林业行业由“木材经济”向“生态型产业经济”转型,带动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生态休闲、科普教育等绿色产业发展。
▲植保专家虞超
对话虞超
我是公园的一部分
“自然界的一切我都喜欢,哪怕是路边的石头。”
眼前这位面目清秀、说话轻声细语的女士,是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生态事业部高级工程师、植保专家虞超。从小喜欢亲近自然的她,让爱好变成了事业。
她眼中的多彩昆虫世界
提到昆虫,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害怕、厌恶甚至排斥。在人们的想象中,它往往跟病、害、脏等负面符号挂钩。但在虞超的视角下,昆虫是绚烂而缤纷的。她说,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踪迹几乎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在生物圈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出于对自然万物的好奇心和爱思考的性格,虞超打从记事起,就会被地上的昆虫、路边的植物吸引到挪不开步。她笑称自己不是很“专一”,“最开始我特别喜欢蝴蝶,觉得很漂亮,随着接触的昆虫增多,发现鞘翅目、双翅目也有很多神奇之处……”
读大学本科期间,虞超决定要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昆虫,所以她选择了农业昆虫和病虫害防治作为硕士期间的专业。愈是深入了解这个昆虫世界,她就愈惊叹于昆虫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毕业后,虞超遵从本心选择去做植物保护工作,主攻昆虫灾害。
2017年,龙泉山森林公园管委会刚成立不久,许多相关专家被借调到这里,虞超就是其中一位。无疑,龙泉山森林公园对于虞超来说,是一个更大的昆虫世界,能让她浸淫于此,“我常常觉得,我是这个森林公园的一部分。”
城市自然生态的恢复和发育,为像虞超这样的自然爱好者提供了实现儿时梦想更大的舞台和事业延伸。
▲摄影 嘉楠
让市民共同为森林增绿添彩
除了植保的技术工作和研究之外,虞超还接触了许多有趣的项目,比如“包山头”植绿护绿履责活动。该活动自2019年启动以来,每年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植树。
“包山头”植绿护绿履责活动开展4年来,成果颇丰。已累计造林植绿1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6年底的54%提升至2021年底的59.5%。每当虞超开车穿过树木葱茏的山峦,看见飞鸟越过霞光,更让她将思维从过去一隅小小的昆虫世界拓展开,认识到自己正在做的工作对这座公园城市的意义所在。
龙泉山唤醒了人与其他
生命形式接触的欲望
记者:龙泉山森林公园“植绿增绿”的活动吸引了许多市民参与,为什么市民会如此热衷于此?
虞超:人具有亲生命性,很多人养花、养宠物就是亲生命性的一种表现,而龙泉山的义务植树正是顺应着大众“亲生命、亲自然”需求。许多人来这里为幼树除草、施肥、浇水,他们觉得非常有意义,因为感受到幼树的成长,而且是在他们照顾下成长会更有获得感。这些活动也唤醒了当代人与其他生命形式相接触的欲望。
我想,龙泉山义务植树这些活动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方式,会进一步唤醒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美丽的香果树
未来的龙泉山是怎样的面貌
记者:今年初,龙泉山56.6万亩国家储备林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未来这里将是怎样的面貌?
虞超:目前是柏木,全域范围内有32万亩柏木林。一个区域造就当地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比如吃柏木的昆虫种类就那么多,柏木纯林里面不可能有很丰富的昆虫多样性,反过来推理,我们通过增加龙泉山森林的植物多样性,昆虫多样性自然就会好起来。所以,龙泉山也正在积极从“传统造林”向“高质量营林”转变。
正在实施的龙泉山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规模将达56.6万亩,要用8年的建设期和22年运营期,以“全周期、近自然、多功能”的理念培育这片森林。未来龙泉山的森林会以特色长寿的本土植物作为基调树种,林相与季相、针叶与阔叶、常绿与落叶、用材与景观、食源与蜜源兼顾,乔、灌、草合理配置的森林,能够为野生动物提供丰富食源和足够的栖息空间,为成都公园城市建设呈现多层次多样性的森林面貌。
▲龙泉山绿道上的骑行者
龙泉山能给世界带去怎样的
生态保护经验
记者:早在100多年前,龙泉山上的香果树就曾把植物学范畴的“成都”带入西方人的视野。当前成都正积极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在你看来,龙泉山森林公园最独特之处是什么?它又将给世界带去怎样的“成都”呢?
虞超:在我看来,龙泉山森林公园最独特之处是它将森林生态系统无缝镶嵌到了城市中,甚至是未来的城市中心。它改变我们对城市空间格局的常规认识——未来的城市中心不是一块平平的广场、一座座标志性的建筑,或一块单纯的绿地,而是一座具有生态功能的大美森林。
这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可贵的尝试。因为是世界超大城市中的先行者,尚无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都在探索之中。
在这场探索中,可能率先输出的是生态保护经验。我们不是传统的单一保护措施。又因为打造的是城市森林公园,所以我们还要考虑森林怎样为市民服务,最基础的是提供氧气,吸收二氧化碳,进一步是建设适合市民游憩的场所,兼顾森林功能景观效益。
同时也要兼顾周围的动物,比如说为昆虫提供食物,昆虫又成为鸟兽的食物,让它们形成一条食物链构成网,这样的网也有助于生物的生态系统稳定。
记者手记
纽约中央公园、伦敦海德公园、巴黎布隆尼森林公园……纵观世界著名超大城市,几乎都拥有一颗驰名世界的璀璨绿心,而龙泉山森林公园无疑就是成都的这颗“心”。
成都的城市大格局是“一山连两翼”,把1275平方公里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揽入怀中,并以山水人城相融合为目标,向着自然和人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理想图景发展。从城市边界到城市绿心,厚植出更加浓厚的生态本底,营造出更加丰富的生活场景:“乐彼之园,爰有树檀。”3000年前,古人在诗经中就描绘过人类与自然水乳交融的画面,“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振鹭于飞,于彼西雍。”今天的成都人已经习惯了见到白鹭找到松鼠,而这座城市正在创造一种城市范例,以郁郁森林给城市的天际线增添秀美的线条;以灵动的生物给城市的脉动增添自然的共振……虞超觉得,成都能做的远不止如此。
东山岚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实习记者 泽登旺姆
原标题:成都的天际线是生长的绿色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