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如何赋能文博行业数字化发展?这场论坛来回答

2022-09-08 21:59  来源: 版人版语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如何通过现代多元化、数字化的版权运营方式,管理、使用、保护好这些承载着中华民族基因和血脉的文化内容,使它们焕发新的生机活力?这是当前文博与版权行业需要回答的时代命题。

9月3日,在今年服贸会期间举办的版权赋能文博数字化发展论坛,试图交出一份答卷。来自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和文博、版权、数字科技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版权如何助力文博数字化发展,明晰在数字化场景下文博版权开发与运用的边界,推动数字版权护航文博产业新发展。

一、版权赋能 文博数字化开发有法可依

640 (6)

论坛现场

文物和文化遗产是五千多年灿烂中华文明的实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政府部门在政策、机制、理念方面的不断引导、宣传、推动,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和博物馆衍生产品版权开发与保护得到社会公众关注,博物馆文创也从简单的“贴图”生产发展到注重挖掘馆藏资源赋能文创产品开发的升级阶段。可以说,科学的版权运营是赋予文物新生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北京市委宣传部一级巡视员王野霏表示,近年来,文物资源和文化遗产蕴含的创新创造基因被不断激活,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已经成为文博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共识。版权作为让馆藏资源活起来的重要实现途径,在其版权数字化开发的过程中,既需要探索其版权运用发展的更多可能,也需要明晰著作权法律的边界。

运用数字技术,能以“今”入“古”,让流转千年的古风古意联通历史和当下。王野霏表示,2019年国家文物局推出了《博物馆馆藏资源著作权、商标权和品牌授权操作指引》(以下简称《操作指引》),更加细化、明晰了商业授权的边界,明确了博物馆馆藏资源授权的内容包括著作权授权、商标权授权、品牌授权和其他授权四类,其中著作权授权包括馆藏资源的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等。博物馆馆藏资源的著作权可以体现在具有再次创作特征的数字信息资源上,例如藏品和建筑的文字介绍、图像、视频、三维模型等,博物馆可以将这些资源的著作权对外授权,获得版权收益。在王野霏看来,在目前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版权资产的交易首先是有法可依的。新修改《著作权法》中明确了数字版权交易需要注意的各个事项,数字资产广泛传播,在我国有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不可否认,数字化技术直接服务和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让优秀传统文化崛起成为新的可能。

随着文博IP的创新发展,著作权的管理与授权已经成为博物馆盘活文物资源、挖掘无形文化瑰宝的首要工具与重要方法。首都版权协会副秘书长&北京首版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健从版权的特性出发,分享了为什么版权能够为博物馆馆藏资源授权赋能。张健表示,版权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财产权利和精神权利的总称,具有可复制性、确权便利性、权利细分性、版权保护性等特点。“在《操作指引》中,能够把著作权排在最前面,也正是因为版权的这些特性。”

二、规范授权 打造文博数字化“潮流单品”

640 (8)

首都版权展区内展示的首版科技委托观冶有品制作的虎踏石砚定制款冷泡茶饮用瓶装水,是数字藏品与快消品类的首次合作,也是数字藏品落地到线下的新尝试。

首都版权展区内展示的首版科技委托观冶有品制作的虎踏石砚定制款冷泡茶饮用瓶装水,是数字藏品与快消品类的首次合作,也是数字藏品落地到线下的新尝试。

如今,文博行业的发展趋于多元化,“花样”频出,越来越多的文物不仅变成实物文创走进人们的寻常生活中,也变成了数字化的形象,存进了人们的手机里,还有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推出自己的数字藏品,让沉睡在博物馆里的千年宝贝不再是“老古董”,逐渐成为被年轻人追捧的“潮流单品”。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展示了故宫文博资源经过多年发展,从资源数据化走向数据场景化、场景网络化走向网络智能化的过程。通过数字化开发与呈现《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作品,使更多年轻人爱上正青春的故宫博物院。

张健提到,想实现IP授权的多赢局面,前提是筑牢版权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堤坝”。

诚然,博物馆的版权开发工作涉及较长的产业链,在此过程中版权资产的发掘、运营、管理以及保护缺一不可。特别是通过规范的IP授权,企业才可以获得正版文化背书,以年轻人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与博物馆进行“交流”。

作为丰台文旅集团董事长、北京汽车博物馆馆长,杨蕊始终保持对博物馆事业的热情和精益求精的探索。近年来,5万平方米的北京汽车博物馆积极发挥公共文化机构的社会职能,成为博物馆、科技馆行业首家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

谈及IP授权如何助力文创开发,杨蕊认为,文物是凝固的历史,是人类延续的生命记载。博物馆的文物传播不能减损文物的历史厚重感,文物的“活化”不能过于娱乐化,但是在版权开发过程中也要敢于创新,跟上时代的脚步。“博物馆的资源是可以赋能其他产业、走出展馆的。在博物馆授权开发过程中,首先要树立‘大文创’理念,博物馆的授权开发过程,不是授权某一件商品,也不仅仅就是做数字藏品,而是应该把展览、教育、传播和文创体系整合起来,这才是‘大文创’的授权体系。”杨蕊还提到,要积极探索文创产品开发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及经营体制机制。

近年来,汽车博物馆凭借创新文创产品营销推广方式,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拓展“1+1+N”合作营销路径,搭建智慧汽车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与交易平台,扩大营销渠道,制定了一套规范的版权授权制度,让汽车藏品“活”起来。

在杨蕊眼中,博物馆的版权开发,多元、融合是关键词。城市就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而博物馆如何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更好地融入区域发展,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中,要有“多元文化交融的博物馆”的理念。杨蕊说:“城市文旅的IP运营推进城市文化的产业升级,这也是丰台文旅集团在丰台的重点工作。版权以服务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以数字化为形式,以授权为途径,科教、文旅融合发展,推动汽车文化融入公众的生活。”据了解,北京汽车博物馆近年来年创收位于北京地区同类同等规模博物馆前列,真正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三、直面困境 科技助力破难题

640 (9)

展会现场

目前的文博行业正在蓬勃发展,走向深度数字化,但发展过程中仍存在数字化发展力不从心、版权保护欠缺专业技术手段以及维权难、文物数字化与公众生活连接较弱等问题。

在蚂蚁集团数字科技线战略部总经理罗少文看来,数字文创产业展现出的发展潜力和发展韧性的背后,也寄托着人们对于未来具有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发展的信心。他认为,和艺术领域的数字藏品一样,博物馆的数字藏品也能够使用区块链技术,对特定的作品生成唯一数字凭证,在保护其数字版权的基础上,实现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具有代表性的数字藏品作为一种新事物产生以后,也出现‘泥沙俱下’的现象。”在罗少文看来,这也是大浪淘沙的过程。

如何更好地解决发展之中出现的问题?罗少文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他看来,要坚持科技驱动。因为科技不仅能给用户、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还能够帮助版权方更好地进行维权和保护。罗少文介绍,蚂蚁集团早在2019年“双11”期间,就在阿里电商平台上试水用区块链技术平台“鹊凿”保护卖家原创图片,在淘宝上线“盗图维权”工具,该工具提供图片确权存证、侵权取证和证据核验等一站式线上自助服务。在过去的两年里,蚂蚁链不断扩大“鹊凿”平台的使用范围,与字节跳动、视觉中国、荔枝FM、新华智云等产业链上下游伙伴深度合作。“至今,‘鹊凿’已累计为超过百万创作者、5000多万原创作品提供了便捷普惠的版权服务,其自助工具还服务于超过5万家淘系中小微商家,共同推进数字文化内容生态的高质量发展,也验证了技术保护数字版权的可能性。”罗少文说,

除技术之外,创意也十分重要。文化资源的运营开发还是要跟创意结合在一起,调动各方IP以及原创作者的激情和活力,这是数字文化产业最大的源头。罗少文呼吁,数字藏品在颇具热度的行业环境下,难免鱼龙混杂,此时就需要各方,特别是政府、协会、研究机构等共建规范健康的行业自律机制。

近年来,中国铁道博物馆立足丰富的馆藏文物及铁路特色文化资源,与社会专业团队强强联合,秉承“让文物活起来,把博物馆带回家”的理念设计推出文创产品,有效传播中国铁路特色历史文化。中国铁道博物馆宣教处主任姜冬青提到,在文创产品版权运营中,要深挖版权资源。比如,中国铁道博物馆在进行文创产品开发时,一定要进行多次实地考察和调研,对每个开发的产品都会进行全面登记保护。同时,也采取规范化品牌授权模式。比如,在试水数字文创中,中国铁道博物馆主要是从以文化滋养科技、以科技助推文化角度出发,发挥版权和数字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

单霁翔说,数字技术是工具,而非最终目的,数字技术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惠及人民现实生活。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故宫的数字技术产品、文化创意产品等,愿意去了解故宫、探索故宫。对于文博行业来说,要以数字版权创新服务百姓,激发文化遗产活力,让人们的生活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不断获益。

以版权服务为核心

探索文博开发数字化新场景

张健

640 (10)

展区现场,根据圆明园兽首二次创作的虎首人身瑞兽作品展示。

我国是文物大国,拥有藏品近2000万件。据统计,“十三五”以来,我国平均每两天新增一家博物馆,已经达到25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可以预见的是,当数字化发展在行业中渐入人心,沉睡千年的博物馆宝藏IP将更富当代生命力。

但是,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通过调研发现了博物馆在对外授权中面临的普遍困境:

信任问题:数字化服务商或其他服务商未经博物馆许可,对数字馆藏资源对外宣传或私自商用,这就导致博物馆不敢轻易和第三方进行合作。

缺乏无形资产运营手段:目前博物馆对馆藏的管理多数是对馆藏品的管理,因为馆藏品有的是文物,有的是陈列品,以固定资产或者物件的管理方式为主,比较少用无形资产乃至文化资产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和运营,实际上,这反映了文博机构缺乏无形资产运营的工具和手段。

价值期望不合理:目前,国内部分博物馆馆藏资源对外合作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授权的场景较少,这有可能导致对合作伙伴签约的价值期望过高。

缺乏维权手段:博物馆对外授权后的藏品或商品在市场流通阶段被侵权盗版依然是很大的隐患,若无正确的维权手段和方式,则很难摆脱盗版阴霾。

那么,该如何运用版权的特性为博物馆馆藏授权赋能呢?目前,著作权的管理与授权已经成为博物馆盘活文物资源、挖掘无形文化瑰宝的首要工具与重要方法。而著作权也是财产权利,分为4项人身权和13项财产权,这些财产权都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方式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授权以及运营。

在2019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博物馆馆藏资源著作权、商标权和品牌授权操作指引》中,把著作权排在最前面,也正是因为著作权的以下特性:

可复制性:版权具有无形性和共享性。博物馆能够授权多人同时使用或复制,而不影响博物馆对藏品的所有权,支撑博物馆规模化授权。

确权便利性:专利权、商标权的取得必须经过申请、审批、登记和公告,动辄经年。作品版权登记确权的时间以天计,能够支撑馆藏资源快速资产化管理。

权利细分性:版权由人身权和财产权复合而成,两者可以实现有效分离,且不同权利可以组合,同一权利能够进行多次多场景、多模式授权,有效帮助博物馆精细化进行授权。

版权保护性:一旦对馆藏的无形资产采用版权资产管理,将更好地纳入我国版权保护的体系,更有利于专业的版权保护方法,维护好博物馆的合理权益。

在本次服贸会上,首都版权展区以“版权让文物活起来”为主题,携手乾坤数藏、微景天下、鲸探、观冶有品、加因科技、93号博物馆、星际熊等文创品牌共同亮相,聚焦文物数字化过程的版权精细化管理,向观众集中展示了如何通过版权运营的方式赋予文物新的生命力,呈现了新奇有趣的版权运营新场景、新应用。观众可以在展区现场直观地感受到,通过数字化赋能,是如何使原本沉睡的文物“活泼”起来的,比如,展区内根据圆明园兽首二次创作的虎首人身瑞兽的作品展示、微景天下三维建模的文物展示,都体现了数字化手段赋予文物的新动态。

但是,想让文物真正“活”起来,目前的社会参与度还较低,如何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是一个重要的命题。

首都版权协会作为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版权局)领导下开展工作的专业版权社会组织,是政府联系版权领域的桥梁和纽带,工作重点之一就是推动版权资源有效整合,促进版权产业繁荣发展。我们希望通过版权精细化管理,成为IP的授权和托管平台,做IP的服务管家和博物馆的版权托管的服务管家,以版权服务为主线,通过在整个应用过程中的版权精细化管理,帮助文博IP实现盈利。通过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的版权场景的构造和分账模式,也能够更好解决合作方信任缺失的问题。

今后,首都版权协会还将继续深化版权服务,探索助力文博机构版权运营模式创新的新路子,凝结资源、提供平台,集聚更多社会力量,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作者系首都版权协会副秘书长&北京首版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原标题:版权如何赋能文博行业数字化发展?这场论坛来回答

编辑:段琪琳责任编辑: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