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中的“红马甲” 奔走在街头巷尾的文明力量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的城市放慢了脚步,然而在我们身边,一股坚定而又温暖的力量却按下了“快进键”——志愿者勇敢逆行,以责任和担当守护着这座城市:或穿梭在社区间送菜送药,或奔走于街头忙于巡查宣传,或服务在各小区核酸检测点位,或活跃在线上为居民传递信息……他们是这场战疫中的志愿者,也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们中有夫妻、父子、母女……并肩作战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们身着红马甲奔波忙碌的身影,成为战疫前线的文明力量。
在这座城市,随处可见的各种文明细节,随处可见的志愿者身影,如同涓涓细流,浇灌着城市文明之花,成为这座城市最温暖的底色。
夫妻搭档
同心携手齐抗疫
李艳居住的小区于8月29日封控,夫妻俩关注到小区志愿者招募通知后,第一时间报名,积极参与蔬菜分发、物资运送、协助核酸检测等防疫一线重点工作。自小区封控之日起,夫妻俩每天都积极奔走在小区防疫现场。“虽然有时候忙起来,无法顾及家里,有时回家晚了孩子都已经睡了,一天也没说上话。但非常时期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分责任,能尽自己所能为小区疫情防控作点贡献是应该的。” 李艳说道。
小区封控第一天,为了让居民尽早拿到在网络平台购买的蔬菜,李艳夫妻俩和其他几个社区志愿者一起,在2个小时内,将近200份蔬菜包分发、打包好送到居民手中;第二天,他们参与核酸检测秩序维护工作,协助居民2000人次有序完成核酸检测;第三天,他们到居民楼栋挨户分发抗原测试试剂256套;第四天、第五天……他们的身影一直都在,脚步从未停歇!
“这会儿人不多,我来查验健康码,你先喝点水。”志愿者傅克常在从事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之余,也不时关心身边同样忙碌的妻子刘洪莉。疫情发生以来,傅克常和刘洪莉主动报名参加小区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一同投身战“疫”工作中。连续7天,他们一起做小区防疫准备工作、布置场地、疏通排队通道,查验居民健康码、行程卡……并肩作战,互相配合,共同奋战在抗疫一线。
▲胡海涛和妻子孙娟一同参加社区志愿服务
居住在锦江区的胡海涛,在小区封控期间,和妻子孙娟一同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由于所在街道社区实行全域封控管理,物资需求量较大,他便和妻子一起协助社区提前收集统计社区物资需求信息,对接各电商供应平台,加强采购供应,确保配送渠道畅通、快捷、高效。同时,他们将物资按楼栋、单元、户号标上序号,确保快速高效地将生活物资及时送到居民手中。
父子兵
既是父子更是战友
郫都区三道堰镇花牌村村民张武成主动加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自9月1日全员核酸检测以来,他每天坚守在核酸检测点位,引导有序排队,帮助老年人扫码登记等。
张武成的儿子钟万章是一名退伍军人,每天早上6点,钟万章准时到达自己的中餐馆,为志愿者免费做“爱心早餐”,送去早餐后,他又坚守在防疫卡点,之后又忙着为志愿者准备晚饭。每天,都会看到他胖乎乎的身影在防疫点位之间忙碌,为志愿者送上热腾腾的饭菜,有时候他自己都顾不上吃饭。
像这样相互鼓励,并肩战斗在抗疫一线的“父子兵”还不少。在温江区公平街道,肖缜言看着父亲肖云龙整日在疫情防控一线忙碌奔波的身影,也主动请缨,奔赴一线,加入抗疫队伍,在西贵堂小区担任信息录入员。
在蒲江,一对父子袁冲和袁兴业双双递上“请战书”。由于居民住户分散,社区工作人员、医护人员和车辆短缺,袁冲每天自己出车出油出人,免费往返100多公里接送医护人员深入蒲江寿安社区各检测点进行全员核酸检测。
“医护人员真的很辛苦,我能做的就是把车开得更稳一些,让他们尽量得到休息。”袁冲说。正在上大四的儿子袁兴业在他的支持下,也参与到驭虹社区的防疫服务中,协助做好居民流调工作,以及为疫情防控提供各种保障。
母女同行
温暖陪伴的最佳搭档
在成华区保和街道和顺社区的战疫一线,有两个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志愿者鄢建华和她的女儿叶蕊。
▲鄢建华和女儿叶蕊并肩作战
“您好,请您间隔一米,戴好口罩。”“叔叔,请出示健康码。”……9月1日,在和顺社区东锦城核酸采样点,母女俩开始了忙碌。她们一边提醒大家戴好口罩、保持安全距离,一边维持现场秩序,并为居民扫码登记。
叶蕊说,看见妈妈做志愿者,每天都早出晚归,让她既心疼又充满了敬佩。“于是,我也第一时间报名加入了社区志愿者队伍,和妈妈并肩作战!”在鄢建华眼里,能为社区的居民服务,为疫情防控出力,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女儿能和我一起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看到她的勇敢和担当,让我感到很欣慰,也很自豪。”
居住在高新西区上锦颐园小区的杨荣华与冯钰琴,既是亲密无间的母女,也是共同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好战友。自疫情发生以来,母女俩一直作为小区志愿者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上。杨荣华负责小区聚集人群的疏散,对于不理解、不配合的居民,她总是耐心温柔地劝说,让居民暖心又理解;女儿冯钰琴负责门岗出入的登记,对于进出小区的每一个人员,她都仔细核查,认真做好记录和解释工作。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霞
市文明办供图
原标题:战疫中的“红马甲” 奔走在街头巷尾的文明力量
编辑:张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