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丰收·新形象 | 用科技“武装”新农村

2022-09-23 08:04  来源: 红星新闻网  

红星新闻网(记者 宋雅婷)9月23日报道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金秋时节,在成都崇州市,到处都是一片收获的繁忙景象。成片的金黄色水稻中间,几台收割机穿梭其中,时不时地再停下来,将收割上来的稻谷装进装粮车。不一会,大片的水稻就已经收割完毕了。

在耘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尹遥霞看来,这样的场景,在崇州早已“不少见”。“不仅收割,从春天育秧开始,我们就采用了机械化的操作,这样不仅提升了效率,而且更加规范和科学。”

在广袤的成都平原上,农业的机械化和智能化早已融入到了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助力成都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WechatIMG12

在手机上精准“巡田”

在崇州十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里,每隔一段距离,就可以看见现代化的装备。

WechatIMG13

“打开手机上的APP,就可以查询到天气预报、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王伶俐是一名农业职业经理人,管理着3900多亩的田地。“这是一个田间智能管理系统,打开APP就可以看见我们合作社的田块,每一天都可以看见田块里面的基本情况,通过遥感来反馈田间农作物的长势情况,灌水含水量等,从手机上就可以了解到每块田的情况,实现精准巡田。”王伶俐向记者展示到,当APP上显示为蓝色,说明田里灌水充足,而在天气预报方面,APP可以预报未来两小时的天气,精准到农作物1公里内。

除了遥感智能系统,田间还安装了昆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和太阳能熊猫风吸杀虫灯。据介绍,昆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性能灵敏,当水稻害虫被吸引进入后,就会被系统记录,技术人员不用来到田间,便可在手机上实时监测田间虫害情况。而太阳能熊猫风吸杀虫灯,结合昆虫性诱电子测报系统,可实现对昆虫的物理诱控。王伶俐说,科技的应用不仅节约了人工成本,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记者了解到,目前,崇州已形成产量质量、规模经营率、社会化服务覆盖率、农机化率、科技化信息化水平领先发展的粮食全产业链。在崇州40万亩水稻种植面积中,农业产业规模化水平达到85%,机械化率近90%。

WechatIMG11

为每一粒米建好“身份证”

在成都,数字化农业的发展前景,也吸引了不少专家在该领域深耕布局。

李剑波是鱼鳞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这是一家孵化于成都,专业从事自然资源和农业农村大数据采集、处理、存储、挖掘、分析和展现,服务于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林业、草地、住建、金融等行业面向政府、商业组织和个人消费者提供专业的数据服务和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

“我们公司是从土地确权开始的。”李剑波介绍,土地确权,就是给每一块土地一个权证,类似于给房子房产证。土地产权的明晰,可以让市场发挥其作用,更为优化的配置资源。“这就需要土地测绘。传统的人工测绘,工作量庞大,几乎难以完成。我们逐渐通过卫星遥感、无人飞机、传感器等数据源,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具有4D属性的立体产权产籍信息绘制成地图,形成数据服务系统,实现对土地的动态管理。”

“我们当前最大的成果是将中国的农地信息数字化,并建成了全国正在运行的数据库——数据堡(Datumburg)服务系统,里面管理了20亿亩的土地信息。”李剑波介绍,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的不断发展,建设数字乡村推动农业农村从数字化到信息化,再到智能化,也是未来发展战略和机遇所在。“传统农业转向数字农业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实现农业的转型升级,改变千百年关于农业的传统理念需要的是敢于吃第一口螃蟹的勇气,啃下硬骨头的坚持。成都的包容、创新城市特质也成为了我们公司生根繁茂的营养土。”李剑波说,或许未来,每个果实、每颗菜、甚至每一粒米都可以直接用手机溯源到生产、加工、监管的所有情况,实现用数字化管控食品品质。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张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