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成都片区 为“中国饭碗”交出“成都方案”

2022-09-23 08:10  来源: 成都日报

▲

9月22日,在成都市新津区普兴街道山河村,村民驾驶农机收割水稻(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稻谷金黄,瓜果飘香。金秋的成都平原色彩斑斓,千里沃野欢歌笑语,庆祝着一年硕果累累的好时节。

9月23日,“庆丰收 迎盛会 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会场活动将在位于成都市新津区的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举行,“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向全国人民“晒”出最美“丰”景。

丰收的喜悦背后,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的热烈回应,也是成都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向好发展的成绩单。稳粮菜优功能,强基固本塑形态,绿色发展促转型,成都,正在为“中国饭碗”交出“成都方案”。

贡献“成都种” 丰富“中国粮”

仓廪满实,从一粒种子开始。

9月18日,受农业农村部委托,大邑县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的百亩高产示范片里,四川农业大学黄富教授团队主持育成的杂交稻新品种“川康优2115”迎来了现场测产验收冲击“超级稻”的关键环节——专家组全程监督、记录、测量,现场收割称重计算亩产,“平均亩产809.8公斤!”随着一阵欢呼,成都平原麦茬机插优质杂交稻高产纪录再次刷新。

今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考察时抓起了一把米细细端详,这把米正是获得四川省“稻香杯”特等奖的“宜香优2115”。这个扎根成都20年选育出来的川米品种,已连续5年保持全国年度推广面积前十大、西南稻区第一大品种,在西南稻区累计推广1787.86万亩,生产优质稻谷91.77亿公斤,为种植地区新增社会经济效益77.07亿元。这个品种终结了业界“蜀中无好米”的认知,为川米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此次刷新高产纪录的“川康优2115”,与“宜香优2115”有着同样的基因序号,这个同样从成都脱颖而出的优质品种,必将接过“宜香优2115”的大旗,为“中国饭碗”再添优质川粮,在端牢饭碗的同时带富万家。

成都平原,物华天宝,自古便是全国有名的“鱼米之乡”,更不乏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基因。面对种业“卡脖子”问题,成都市叫响了“种业强市”的目标,将现代种业纳入全面实施建圈强链的21个高质量发展重点产业链之一,构建以天府现代种业园区和中国南方蔬菜种业创新中心总部区“双核”为驱动,以成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温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新津天府农博园、蒲江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等多点为支撑的种业发展格局。

目前,成都已发起设立首期规模1.5亿元的天府现代种业振兴基金;四川省现代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已成功落户天府新区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天府现代种业园2.1平方公里总部区基本成形,93平方公里生产示范区规模成势,国家品种测试西南分中心等科创平台建成投用,建成国家级制种基地2.8万亩、省级保(育)种场4家;成都种业集团、国家区域农作物种业创新中心等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

围绕“全链条” 建强“功能区”

“开镰了!”9月9日,刚刚挂牌的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一排排收割机整齐有序地前进,随着机器的轰鸣,收割、脱粒、翻耕一气呵成,饱满的谷粒通过出料口进入转运车,立即被送到附近的烘干仓储中心,颗粒归仓。“今年崇州水稻种植31.82万亩,预计产量17.5万吨,从目前情况看,产量品质都有增长,局部示范的优良品种更是表现突出,增产增收已成定局。”成都市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张智难掩喜悦。

今年8月,成都市印发《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实施方案》,按照“园区引领”的思路,在空间上布局“一带十区百园”,力争通过3年努力,提升建设1个十万亩粮油产业带、10个以上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区、100个万亩粮经复合产业片(园)区,到2024年末,园区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5%以上,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粮油(粮经)产业园区15个以上,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70万亩以上、产量230万吨以上,油菜、蔬菜面积分别稳定在170万亩、260万亩以上。

作为“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核心示范区,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也是成都市对“更高水平”要求的集中体现。以实施“天府好田”“天府好粮”“天府乡游”“天府乡居”四大工程建设为抓手,打造从品种、技术、管理、农资、机械、收割、烘干、品牌、销售等社会化服务“全链条”,构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面。

据悉,按照产业“建圈强链”的理念,“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将按照农田标准化、土地股份化、生产规模化、品种优质化、全程机械化、主体职业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品牌化、管理数字化、效益多元化“十化同步”的要求,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产业、经营三大体系。

提升“乡村美” 带动“农民富”

金秋9月,天府农博园内,5个巨型木结构的建筑映入眼帘,远远望去犹如稻浪翻涌起伏。主展馆外,四季建筑地景“春季青苗”“秋季谷仓”“冬季瑞雪”、有着7000余米璀璨灯带的星河农业公园、充满川西田园风格的农博酒店,与大田展区内3000亩金色的稻浪相映生辉。

一望无际的稻田里,“庆丰收、迎盛会”“大国粮仓”“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一幅幅主题图案气势恢宏,这是全川规模最大的稻田画,市民们纷纷打卡拍照,记录下这幅美不胜收的丰收画面。

早在4500年前,新津宝墩遗址就是成都平原稻作文明发源地和城市文明起源地。而新时代的“天府粮仓”在这样的底色里,划出乡村最美的天际线,带给农民富裕的同时,也为城市增添了多样功能。

据悉,坚持以城乡融合为方向,近年来成都始终贯彻“城乡一盘棋”,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纵深推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城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

同时,着力探索生态价值实现机制,以“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为抓手,成都全域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保护修复556个高品质精品林盘、建成4408公里绿道,催生新场景、新业态和农商文旅融合发展。2021年全市休闲农业营业收入和接待人次分别达到392.18亿元和1.4亿人次,近4年年均增长20.53%和650万人次。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泳

原标题: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成都片区 为“中国饭碗”交出“成都方案”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