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布局“3+3” 促进文创产业建圈强链

2022-10-13 08:22  来源: 成都日报

QQ截图20221013082230

昨日,记者从成都市委宣传部(市文产办)获悉,《成都市文创产业建圈强链策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成都市将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加力加劲构建现代文创产业体系,奋力交出推动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合格答卷。

关键词 聚链成群

形成“3+3”空间布局

细分赛道发展重点领域

《报告》指出,目前成都市累计建成文创产业园区面积968.2万平方米,打造城市文化新空间404个。2022年新评定市级文创产业示范园区40个、文创特色街区20个、文创特色村(社区)20个。

《报告》指出,建圈强链空间布局明确。根据《成都市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成都市文创产业建圈强链以天府数字文创城、少城国际文创谷、东郊记忆艺术区为主要承载地,成都影视城、三国创意设计产业功能区、安仁·大邑博物馆特色小镇为协同发展地,形成“3+3”空间布局。

目前,文创产业建圈强链主要承载地和协同发展地(以下简称“3+3”区域)共有规上标上文创企业845家,文创企业营业总收入506.37亿元,已形成20余个文创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呈现聚链成群的态势,为推动文创产业建圈强链奠定了坚实基础。

“3+3”区域结合各自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优势资源,打造产业载体,强化产业功能,健全管理体制机制,重点发展数字文创、创意设计、网络视听、影视制作、文博体验等重点行业,并针对数字文创规划细分赛道,突出发展数字音乐、数字动漫、数字艺术等重点领域。

关键词 场景多元

场景多元化差异化

国家级产业链平台加快布局

成都文创产业链资源聚集,集群优势显现。文创产业集聚场景多元化。“3+3”区域已建、在建、规建的文创产业集聚区共计46个,包括文创园区(楼宇)、文创街区、文创镇村、文创公园等多种形态,集聚场景多元化、差异化。

位于东郊记忆艺术区的“东郊记忆·国际时尚产业园”,由老工业厂区改建打造,定位发展时尚设计和音乐艺术。位于少城国际文创谷的成都国际非遗创意产业园以“国际非遗+”为核心,以文旅品牌跨界及国际非遗创新为园区特色,带动文创、旅游、演艺、音乐、会展、商业、娱乐等领域融合发展,形成特色产业生态链,构建集“文、旅、产、商”一体化的城市文化体验核心区。位于三国创意设计产业功能区的梵木文化产业园区,整合梵木创艺区和梵木Flying国际文创公园资源优势,导入音乐产业、创意设计、影视动漫等产业内容,产业链相对完善,已入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名单。位于安仁·大邑博物馆特色小镇的南岸美村则是文创村落的代表,以休闲文化旅游产业为引擎,打造融合特色民宿、田园研学和现代农业的田园综合体。

国家级产业链平台加快布局。目前,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中国(成都)超高清视频创新应用产业基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等国家级文创产业链平台已在“3+3”区域布局,为文创产业建圈强链提供了高能级平台支撑。其中,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中意文化创新产业园落地天府数字文创城。三国创意设计产业功能区获评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位于成都影视城的中国(成都)超高清视频创新应用产业基地,是国家广电总局批复的省部共建的全国首个国家级超高清创新应用产业基地,联动超高清数字摄影棚群落等10余个项目落地成都影视城。

关键词 双链融合

产业链价值链融合

探索产城融合新模式

规划建设科创空间,“3+3”区域围绕文创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共规划科创空间94.97万平方米,其中产业社区/科创空间(专业楼宇)面积共38.55万平方米,约占40.59%,主要聚焦数字文创和创意设计两大领域,促进文化科技产业链水平聚合、垂直整合。

产业链价值链融合,依托“3+3”区域的区位优势、载体优势、资源优势,推动同链企业聚集发展,发挥“链主”企业的枢纽作用,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产业生态逐步形成。围绕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3+3”区域突出数字文创、影视传媒、创意设计、文博旅游等重点领域,规划布局主导产业、支撑产业、配套产业,探索“文创+城市更新”“文创+新区建设”“文创+乡村振兴”等产城融合模式,着力构建新消费产业生态圈。

搭建产业链资源平台,瞄准数字文创等新文创领域,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力度,鼓励市场主体协同合作,搭建集创意人才、数字版权、产业资本的综合性平台,对接产业资源,保护知识产权,衔接产业链条,促进文创产业建圈强链。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吴雅婷 制图 申娟子

原标题:布局“3+3” 促进文创产业建圈强链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