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城市地标①|自然博物馆:雪山下“恐龙”出没

2022-10-17 18:32  来源: 红星新闻网  

开栏语:

地标不仅是城市的细胞,更是城市的“文化名片”和精神象征。它们构建着我们共同的城市记忆,也关联着我们共同期待的未来。

这十年,成都迎来了一个个独有气韵的地标。城市音乐厅、露天音乐公园、自然博物馆、天府艺术公园、环城生态公园、兴隆湖......它们是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征的建筑,也是开放性的城市人文目的地;是物理性的城市空间,更带动城市发展、塑造新的城市精神之所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些地标建筑,是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具体呈现,正不断实现成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红星新闻网和成都手机报共同推出“非凡十年·探秘城市地标”系列报道,走进城市地标建筑,也走进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红星新闻网(记者 宋雅婷)10月13日报道 从成华大道十里店路空中俯瞰,6块不规则的“山峰岩石”映入眼帘,巍巍雄壮。这座建筑总面积达5万余平方米“山峰岩石”,便是即将面向大众开放的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

1013_8

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在建筑设计上有哪些亮点和难点?融入了怎样的成都元素?馆内藏有哪些重要藏品?未来,将如何为市民游客带来新的文化体验?近日,红星新闻网记者采访了成都城投集团成都自然博物馆项目负责人陈丹和成都理工大学教授欧阳辉,对市民关心的问题,进行一一揭秘。

地标:西南地区建筑体量最大的自然博物馆

“似雪山,又似岩石。”走在成华大道上,不少人都会被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的外观吸引住,虽然还未开放,在博物馆前的户外广场上,已有不少市民前来拍照打卡。

1013_7

近年来,成都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更加关注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软需求”。在成都,成都博物馆、四川美术馆、天府艺术公园、成都露天音乐公园、成都城市音乐厅以及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等一批重大文化地标接连拔地而起,彰显出成都自然人文历史的新魅力。

秋日的阳光下,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外立面的白色花岗石,闪烁着自然的光泽。

成都城投集团成都自然博物馆项目负责人陈丹介绍,成都自然博物馆项目在今年6月竣工验收。“成都自然博物馆项目的造型设计方案采用了全球征集的方式,最终由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与美国PCPA事务所提供,其设计理念融合了大量四川元素——蜀山、蜀道、蜀水。“在外立面,我们还可以看见许多小孔,这是在石材表面有意增加的透光孔,到了夜晚,就好似点点繁星,也象征天体和地质存在的演变。”陈丹说。

在设计上,如何融合展示了“蜀山、蜀道、蜀水”的设计理念呢?

据了解,建筑师将挺拔巍峨的雪山直接融入博物馆的外部造型,用山峰岩石的形态与蜿蜒参差的裂缝肌理表达出板块的运动与地质的变迁,以此来致敬蜀山;追忆蜀道则是将行走栈道的体验被带入博物馆的内部空间,用天桥和长廊象征蜿蜒盘旋的蜀道意境;游赏蜀水,建筑师将理水引灌的古代智慧引入博物馆的室外园区,用弯曲的水流和倒影水池体现成都千年的蜀水文化。

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的建筑总面积达5万余平方米,是西南地区建筑体量最大的自然博物馆。陈丹告诉记者,为营造当前所呈现的“雪山”外形,结构体系采用了钢框架+支撑,地上主体结构为钢结构,屋面结构为焊接球网架结构,而钢结构主体工程造型复杂多面、跨度大,施工难度大、精度要求也更高。

记者了解到,为了实现这种复杂的大跨度异形建筑结构,同时兼顾美观、大方的建筑形态,施工中还利用3D打印技术,提前将建筑外壳和穿孔石材幕墙打印完成,进而通过精准拼装。“成都自然博物馆项目也荣获2021年度中国钢结构金奖,该奖项是中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奖。”陈丹说。

愿景:市民终身学习的“第二课堂”

公共文化服务随着城市发展不断迭代更新,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杆。

1013_2

1013_1

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的展厅面积共17005平方米,共设地质环境厅、矿产资源厅、龙行川渝厅、探秘恐龙厅、生命探源厅、缤纷生命厅六大主题展厅。除此之外,博物馆还设有环幕影院、4D影院、泥石流沙盘投影系统、矿产世界流水屏互动系统、场景投影系统等数字化视觉呈现技术。

1013_4

1013_3

据不完全统计,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拥有古生物、岩石、矿物、矿产、宝玉石和观赏石等6万余件标本。这其中有绝大部分是来自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原有的藏品,其他的则是成都市人民政府从社会面征集购买而来。相比之前以地学标本为主的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而言,增加的藏品主要是在现代生物标本。

“目前,博物馆周边设施配套也已完成,展览布置也已基本完成,部分还在整改和提升中,即将开馆试运行。”成都理工大学教授欧阳辉介绍,开馆试运行的目的,是为了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建议,不断地丰富改进现有的展览,提高服务质量,为正式对外开放做好准备。“前些时候,博物馆已经组织了一些市民提前到馆探访,对博物馆内不完善、需要提升的地方,也请市民提出了宝贵建议。”

走进博物馆的一楼,首先看到的就是地质环境厅和矿产资源厅。在地质环境厅内,使用了许多立体模型、彩色图解甚至沙盘分别对地球的结构、内部圈层、四川地区的地质结构和生态系统等进行详细解说,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太阳系”的还原场景:巨大的地球在展厅中间缓缓转动,向上望去,深蓝色的夜空下,不时有“流星”划过,木星、火星都在不远处……。

1013_5

在博物馆二楼,便是“恐龙乐园”了。这里,有着镇馆之宝——合川马门溪龙。据悉,合川马门溪龙是到目前为止中国、乃至亚洲保存最完整的恐龙化石中的最大者,总长度是24米。欧阳辉介绍,恐龙个体越大,保存完整的机会越少。“但合川马门溪龙化石的脊椎基本上是完整的,第36节尾椎之前的所有脊椎均关联保存。此外,它的腰带和后肢的骨头也保存较好,对研究蜥脚类恐龙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演化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参观的过程中,记者注意到,每个展厅,几乎都设置了大量运用数智技术的互动体验活动,让参观者可以影像、游戏、VR观看等多种形式,了解学习到不同的科学知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1013_6

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从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开建以来,她就一直关注这里的新闻。“以前要看恐龙、化石,需要去到自贡参观,现在马上就能在家门口看到了,还是非常期待。”王女士说,她最期待的,除了合川马门溪龙,还有矿石、古生物化石标本。

“ 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对于成都的公共文化体系,具体到成都的博物馆体系,是有补充作用的,填补了当前四川没有大型多学科自然博物馆的空白。”欧阳辉说,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还体现了一个新的理念,就是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与成都理工大学共同策划、筹备、建设,是成都市一处新的文化地标。“体现了城市与高校的共同发展,同时,在管理机制、资源整合、学术研究、科普教育、人才培养都有其自身的优势。”欧阳辉说,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是在原来的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来,这里将继续保留供师生研究学习的职能。“但现在更重要的就是作为成都的一座公共博物馆,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公共服务,未来,我们希望博物馆能够成为市民终身学习的第二课堂,成为丰富的自然标本保存的场所,以及成为成都宣传生态文明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场所。”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葛泓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