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成势 拥抱世界 一座国际之城的十年:讲好中国故事成都篇章

2022-10-20 07:55  来源: 成都日报

▲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现场

▲成都蒙彼利埃小学

▲“友谊之环”雕塑

▲成都·欧洲文化季表演

“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所作报告中提到,“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非凡十年,是中国十年。中国扩大高水平发展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

非凡十年,也是成都十年。

这十年,成都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共有14个国家相继获批在蓉设立驻蓉领事机构;成都的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总数已达105个。

这十年,成都有效参与全球治理合作,着力增强外事资源运筹集聚。成都先后加入15个国际组织,在世界智慧可持续城市组织担任副主席城市,在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世界大都市协会决策管理机构任职,“成都声音”在国际舞台上不断传播。

这十年,成都深化国际交往空间,奏响对外开放强音。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第三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2022年第56届国际乒联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决赛)……聚焦世界目光,推介成都资源,未来,国际性赛事、会议等还将纷至沓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进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今年5月召开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为成都未来发展指明了重点方向。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升中欧班列(成渝)运营效能。

开放是时代的主旋律、发展的动力源。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坚持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服务新发展格局为引领,打造开放层次更高、制度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经济活力更加充沛的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犹在耳畔。成都,正由内陆腹地转变为开放前沿,抢抓战略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广阔的世界舞台就在眼前。

跨越山海

与世界紧密相连

让对外开放内涵更丰富

汽笛轰鸣,车轮滚滚;机翼延展,遨游苍穹。5月13日,西南首条连接拉美的货运直航航线“成都—马德里—圣保罗”国际货运航线正式投入使用;10月15日,中国第一条利用中欧班列联通非洲的贸易和物流通道“蓉欧非”铁海多式联运线路首发……

跨越山海,成都与世界紧密相连。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就成都而言,国际交通线网织密的背后,离不开在深入打造对外交往中心,深度拓展国际交往空间方面的努力。

从数量上看,成都在市级层面共与58个国家105个国外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关系城市,涵盖了五大洲,初步形成“朋友遍天下”的良好态势。

从全域成都范围看,成都市下辖的23个区(市)县共缔结了102个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以友城为抓手开展的各项国际交流活动有声有色。

从交流成果看,自2010年以来,成都已连续5次在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上获全国对外友协颁发的“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成都市友城法国蒙彼利埃市、美国菲尼克斯市、英国谢菲尔德市、澳大利亚珀斯市、巴基斯坦拉合尔市、丹麦霍森斯市获得“对华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

……

从“0”到“破百”,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等重大决策部署,友城交往从单纯的官方交流,扩大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民众等多方立体交叉互动;友城交往的领域扩展到经贸、科技、环保、教育、文化、旅游等多领域全方位互利合作。

在“2021成都国际友城市长视频交流会”上,共有23国的28个城市参会,会上发布了《成都国际友城合作联合倡议》。此外,成都还多次举办“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成都国际友城市长创新论坛”“成都国际友城雕塑家创作活动”“成都国际友城公务员研修班”等国际交往活动,海纳百川,让对外开放内涵更丰富、动能更充沛。

开放成势,拥抱世界。

作为西南地区的开放高地,成都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看好。近10年来,澳大利亚、以色列、新西兰、波兰、捷克、印度、瑞士、奥地利、希腊、尼泊尔、土耳其、智利、西班牙、巴西先后获批在成都设立总领事馆。截至目前,外国获批在蓉设立领事机构达22个。

不断发展的全球伙伴关系,扩大了成都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南美地区作为成都近两年开拓的重点,与智利和巴西在友城交往、高层互访、经贸往来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四川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18年12月收购智利化学矿业公司,该项目境外投资总额为40.66亿美元,是迄今为止我省最大规模的境外投资,也是中智两国最大合作项目。

在开放的主旋律下,成都将不断创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的闪光时刻,以开放之姿持续扩大“朋友圈”。

开放成势

推介合作新优势

把握国际资源与时代机遇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做好外事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要求,近年来,市委外事办持续加快推动外事、外资、外经、外贸、外宣“五外”深度融合。

以加快推动“五外联动”发展为抓手,把握“一带一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都都市圈建设等重大机遇,市委外事办正全力以赴为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更多外事力量。推介成都开放合作新优势,无论是2024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还是四通八达地开往世界的班列,最终目的都是推动成都开放合作新优势“走出去”,“引进来”更多国际资源与机遇。

走向世界,成都是攻坚者也是受益者。

“Very modern!”2016年第三次二十国集团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启幕当日,土耳其驻华大使馆经济参赞查塔伊·穆特鲁向成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达了这句对成都的赞美。

创新时尚、潮流碰撞、风景如画、美丽宜居……成都,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被赋予了更多聚焦公园城市的美好形容。从中西部走向全国,从中国走向世界。开放层次更高、制度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经济活力更加充沛,成都还在继续构建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

荷兰当地时间9月29日上午,在2022荷兰阿尔梅勒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国家馆日”活动的巨大荧屏上,播放了2024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宣传片,与会嘉宾纷纷被这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所折服。

作为距离欧洲最近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家泛欧泛亚开放门户枢纽城市,成都高度重视发展同欧洲的全方位合作关系,发起“蓉欧产业对话”,联合具有明确对欧合作需求的区(市)县举办系列活动,促进成都与欧洲国家产业资源与产业发展需求匹配对接。

目前,“第十八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跨国公司成都对话会”“成都国际友城市长视频交流会”等多个重大国际活动已圆满完成,成都正全力保持全市开放型经济良好发展态势。

就在去年,成都牢牢抓住2021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在蓉召开契机,高效举办“2021全国商界领袖交流会”等专题推介活动30场,推出投资合作项目133个。成功承办“2021成都新经济共享大会”“成都市汽车电子产业(深圳)推介会”等投资促进活动214场,促成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签约落地。

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交汇实施,成都抢抓时代发展机遇,在服务和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国际化城市建设、对外开放大局的实践中取得新突破。从数据看成绩,截至2021年底,成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8222亿元,同比增长14.8%。新备案境外投资企业(项目)85个,协议投资总额15.97亿美元。

拥抱世界

融入全球化进程

以人文交流提升国际化水平

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关系亲不亲,关键在民心。要全方位推进人文交流,深入开展旅游、科教、地方合作等友好交往,广交朋友,广结善缘”。

厚重的文化、安全可靠的国际化氛围,是全世界对宜居城市的美好向往。城市国际化水平因交流而兴,国际关系因互鉴而日益丰富。十年间,成都市外事水平不断攀升,国际间人文交流覆盖面积持续扩展。

成都与国际文化艺术的融合已嵌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当中,这座世界文化名城也正彰显着不凡魅力。自2017年至今,“成都·欧洲文化季”已连续举办6届,从博物馆到地铁站,从音乐厅到社区,欧洲的时尚文化已成为寻常百姓的“惠民文化”;连续14年举办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活动,邀请友城青年艺术团参加线上线下演出,深入10余个区(市)县,用音乐打破时空和经纬的限制。

国际教育作为成都市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注脚,也是讲好“成都故事”的首要途径。

2016年以来,由36所来自成都以及海外友城高校成立的成都国际友城高校联盟,搭建起了友城高校间资源共享的优质平台,每年举办多场创新大赛、青年交流沙龙等活动;2014年,创立国际留学生政府奖学金和公务员奖学金,先后有上千名留学生与公务员来蓉学习、交流;成都蒙彼利埃小学、成都霍森斯小学和幼儿园等与友城共建的国际化学校纷纷建成……在国际教育合作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之下,成都持续集合高端外事资源,在全球化进程加速融合的今天站稳脚跟。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成都与港澳在各领域之间的交流合作也愈发频繁。成都已建立港澳驻蓉机构、在蓉高校涉港澳机构、市级涉港澳部门三级联动港澳工作机制。先后在香港和澳门举办“川港澳合作周”,开展成都物流、金融、文创和新经济专场推介,在成都举办“四川·成都澳门周”“未来之星走进成都”“蓉港合作系列对话”“成都好港”等港澳交流品牌活动,为在蓉港澳企业搭建合作平台,为三地合作赋能提速。

“成都实现了我的梦想,带给了我更多的机会。”桐梓林国际社区不仅为法国人罗昂解决了办公地点,还为他专门开设了心理咨询教授课堂;2012年,一辆穿梭在成都大街小巷的出租车上,瑞士艺术家安东尼奥谋生了“安居成都”的想法,日后,通过成都本地艺术家的帮助,他的个人展览在现代艺术博物馆顺利展出……

2016年实施外籍人士“家在成都”工程以来,成都市涉外公共服务不断向基层延展,以“外籍人士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助力成都市国际化社区及生活环境建设。截至2021年底,已建成33个“外籍人士社区服务中心”,实现了成都23个区(市)县的全覆盖。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十年间,成都与国际接轨的表现形式已经不仅仅存在于经济与贸易、科技与文化,更是浓缩在这座烟火都市的大街小巷中,外化于生活场景中,融入进日常交流中。

这座国际之城正以文化传播提升城市对外交往能力,以国际教育合作培育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以提高涉外公共服务能力构建友好开放环境。助力成都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市委外事办将继续主动策划和设置国际议题,以故事化、可视化、数据化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成都篇章,奋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成都建设新篇章。

编辑:杨燕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