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基层民警的心里话:老百姓办事越来越方便 让我感到工作的意义

2022-10-24 07:42  来源: 成都商报

▲王畯在工作中

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大会召开期间,成都武侯华西坝派出所副所长王畯认真学习了二十大报告,感触良多,并在朋友圈中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参加公安工作12年来,我亲身见证了一项项为民政策制定出台,经历了一个个利民任务办好办实,亲身感受了一批批便民举措落地生根,这就是在经历历史。”王畯说,办理好每一件案件,处理好每一起警情,接待好每一位群众,就是创造历史的一个个脚印,涓涓细流汇聚成河,就能发挥出推动历史前进的磅礴力量。

作为一名基层民警,从办证中心的王警官到现在华西坝派出所的王所长,王畯在不同的岗位见证了近十年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高质量发展,用不同的方式,让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了更好的解决。

创新探索

“智慧警医共建”机制让辖区平安触手可及

10月22日,派出所辖区有成人高考考点,上午7点过,王畯便来到考点学校布置起周边的秩序维护工作。期间,校方反映学校旁边有一处正在施工的工地,噪音较大,虽然先前已经与工地方沟通过,也进行了调整,但声音仍比较大,希望警方能予以协调。得知这一情况后,王畯随即来到工地查看情况,并找到了工地负责人进行沟通。经过沟通,工地将车辆调到工地另一侧,在考试期间保持安静,避免影响考生考试。

回到派出所,他刚打开电脑,系统就收到两条信息,其中一条显示有一名需要重点关注的患者将在上午前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医。收到信息后,王畯立即与医院的执勤民警、安保沟通,对该重点患者进行关注。王畯说,这便是派出所推出的“智慧警医共建”新机制。

2019年,王畯从办证中心转战一线派出所,担任华西坝派出所副所长兼社区警务一队队长,负责四川大学华西系列医院及周边区域的治安管理工作。“医院周边,各类涉医附属产业、住宿及商业体林立,人流车流高度密集,这些都给华西坝派出所的社会治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华西坝派出所率先在全省建立“医托”“号串串”黑名单制度,对已抓获的违法犯罪人员全数采集信息、建档登记,从源头上堵住监管漏洞;同时,牵头组建了一支派出所、街道办、医院三方力量联动的“平安网格联防专业队”,由派出所民警带领,严打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侵财类犯罪,严处各类扰乱正常医疗秩序的违法行为。

2021年,面对疫情后社会治理新形势,华西坝派出所主动争取四川省公安厅、华西医院的支持,在全省率先推出“智慧警医共建”新机制,目前正在探索“智慧警医共建”新机制加强版本,将辖区范围内的4家华西系列医院都纳入系统管理,汇聚7大板块的资源进行数据库升级。

成为户籍改革的“亲历者”

为群众办事打通壁垒

2010年,刚到成都武侯公安,王畯就被分配到户籍管理部门。那几年,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迎来了农民工进城务工高潮,但随之也衍生了许多户籍问题。

2014年,公安部从全国公安系统中抽调了6名同志参与户籍制度改革工作,王畯就是其中一位。在此项工作中,王畯主要负责基础资料部分,搜集整理世界各国的户籍制度、全国各省的户籍管理经验以及当时的户籍管理情况,“我们梳理出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在征兵、养老、医疗等方面共有16项差别,具体到成都市就有100多项具体事项。”说起那时的工作,王畯仍记忆犹新。“我还代表公安部到陕西西安参加全国农民工工作会,收集了各省农民工在城市务工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征求了他们对全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建议。”

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此次改革解决了户籍管理制度中的多个问题,正式建立了居住证制度,打通了原本有壁垒的劳动就业、住房保障、基本医疗卫生等与居民息息相关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农民工一证办理即可享受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多重福利。

见证群众办事越来越方便

他感到自豪

被要求证明“我妈是我妈”的话题在多年前一度引发网上热议。在办证窗口工作时,王畯就曾收到过许许多多的“奇葩证明”开办事项。近几年,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推进、各类信息数据的共享整合以及在线核验功能的开通,证明材料逐渐精简化,“奇葩证明”也慢慢淡出了大众视野。

“过去每天一大早,办证中心就已经排了老长的队,打开大门后,数百名群众蜂拥而入,我们忙一天基本上不能缓口气。”王畯说,以前的办证中心集证明开具、证件办理、户籍登记等所有户政业务于一体,群众办事都只能找办证中心,很多时候排上一天队可能还办不好业务。而在2017年,成都市公安局在全市设置了136个“一站式”服务办证点,仅武侯辖区就有13个,办证点服务范围覆盖户政、交警、出入境、治安、证明等5大类31项,群众办理业务再也不用去政务中心“打挤”,在家门口就可以搞定。

“前些日子有个朋友向我咨询户口迁入成都市怎么操作,我告诉他可以在‘成都公安微户政’的公众号上按指示流程提交资料线上办理,也可以直接到辖区‘一站式’服务点办理。”王畯感慨道,短短几年时间里,“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十分迅速,线上申办和快递邮寄让群众办事更加便捷了。

除此之外,王畯还提到了一个我们平常可能不太在意,但却十分重要的巨大进步:以前看病需要带身份证到医院办就诊卡才能挂号,许多老年人或行动不便的人没有身份证或者没带身份证就无法办理就诊卡。王畯和同事曾扛着照相机几乎跑遍了全市所有的医院、养老院、社区卫生中心,甚至到ICU病房里为重症患者办过证。直到2019年10月30日,全国首批的两台24小时自助身份证明办理终端机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第二医院正式运行,来院就诊的患者通过终端机,即可完成临时身份证明和户籍证明的办理,解决了因未携带身份证导致看病难的问题,节约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而现在,市民群众看病就更加方便了,患者只需要自己用手机在医院的微信公众号申领就诊卡即可就诊。

谈及党的二十大报告,王畯激动地说:“我亲身经历了户籍制度改革,见证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迅速发展,真的特别自豪,看着这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一步步得到落实,群众反映的问题一件件得到解决,办理业务更加便捷,我就觉得我做的事情非常有意义!”

李阿敏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张肇婷 图据武侯公安

原标题:一位基层民警的心里话:老百姓办事越来越方便 让我感到工作的意义

编辑:张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