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城 公园城市发展新动能

2022-10-25 13:52  来源: 成都日报

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在这座城市,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生机勃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成都市紧抓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都市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奋马扬鞭,将体育作为培育城市文化和气质、增强城市动能与活力、彰显城市魅力与影响力、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促进城市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加速世界赛事名城建设,为城市发展探索新路径。

以举办国际、国内高水平赛事为契机,促城市软硬件跨越式提升;发挥国际重大赛事联通世界的广泛传播力,进一步提升城市全球影响力;通过跨界联动,持续增强“体育+”在城市治理、环境改造、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综合治理作用……为城市发展带来能级提升的强劲势能和经济转型的澎湃动能,进一步扩大、提升世界文化名城的城市形象和影响力。持续开展包括公园城市示范场景营造、社区环境品质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提升等城市共建共治共享行动,实现了“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生态价值的创造性转化,全面提升社区品质和城市功能,推动智慧城市和数字城市的建设,让广大市民看见城市的变化,分享赛事的红利,享受更加幸福的生活。“办赛营城”成效卓著。

865a3912-6424-4d3d-aa25-377d505f1d46

以赛谋城 城市获誉不断

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全面发展,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双翼。

党的十八大以来,成都在世界赛事名城建设上以“谋赛”“办赛”为突破口,将赛事举办的即时成果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动能,助力成都城市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被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授予“世界体育舞蹈卓越贡献奖”,被国际篮联授予“黄金主办城市”称号,被国际乒联授予“乒乓球运动卓越贡献城市”称号,被国际铁联授予“卓越贡献城市奖”,被世界象棋联合会授予“世界象棋品牌赛事合作城市奖”、被国际网联授予“卓越城市贡献奖”,数年间成都获誉不断。高水平国际赛事的举办,进一步提升了成都的城市影响力。2021年,成都的城市海外影响力排名全国第五,国际赛事影响力指数排名全国第二,在最新评选的“最具运动活力城市”中,成都市位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成都在大力推动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进程中,不仅将体育建设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新动能,同时也为国家体育事业发展和奥运争光计划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与国家“南展西扩东进”和“带动三亿人上冰雪”战略相结合,大力推动冰雪运动的发展,藉此不断丰富“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的内涵和外延。据统计,截至目前成都已经有14家冰场和6家雪场,冰场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雪场面积约为7平方公里,涌现了一批像融创雪世界、尖峰旱雪场这样高科技、高品质的冰雪场地代表。冰雪场地数量的不断增加,冰雪运动项目品类的更加齐全,有力地推动了成都冰雪运动的普及推广。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冰雪运动作为特色体育项目发展,市级青少年滑雪锦标赛、冰球锦标赛和青少年的花样滑冰锦标赛等各项赛事兴盛开来,全市常年接受冰雪培训的青少年超过10万,参与冰雪运动的人超过200万,年均举办各级各类冰雪赛事活动近200场次。成都冰雪运动的飞速发展,也为服务北京冬奥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包括谷爱凌、苏翊鸣在内的中国冰雪健儿在北京冬奥会上勇创佳绩提供了坚实保障,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奖。

随荣誉而来的是城市资源的吸附力日趋增强,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顶级赛事和体育单项组织不断“落户”成都。以此为契机,成都市梳理连续推出《成都市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成都市体育赛事体系规划(2021—2035年)》一系列举措,推动成都赛事体系有序构建,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不断提升,连续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获评全省群众体育、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全部五项突出贡献单位。

以赛促建 体育空间更广阔

2022成都世乒赛团体赛期间,赛事举办场地高新体育中心得到了国际乒联主席佩特拉·索林高度赞赏:“这(成都世乒赛)是我经历过的最好的比赛场馆。”

高新体育中心是成都提出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后新建的场馆之一,它将充满巴蜀韵味的“蜀绣”融入肌理,在成都世乒赛举办期间吸引了来自全球关注的目光。从世乒赛开幕式直播开始,天府文化也从这里随着转播镜头传播向世界。像高新体育中心这样承载天府文化并独具特色新建和改扩建的体育场馆还有很多,有着东安十八景的东安湖体育公园已经被国际大体联命名为大运公园,“天府橙”的城北体育馆、“天府蓝”的猛追湾游泳场、“天府黄”的成都射击馆,在改造后青春气息逼人。

融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大型体育场馆群遍布成都的各个区(市)县,成都大型体育场馆综合水平跻身全国前五,同时也达到了“以赛促建”“以建促变”,以场馆修建推动城市空间体系建设,城市环境治理的目的——结合“青山绿道蓝网”城市空间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区域级—城区级—社区级”三级绿道建设,构建起“一轴两山三环七带”主干绿道体系,打造出“绿满蓉城、运动成都”的全域公园体系和体育健康脉动新场景。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天府绿道体系已建成5188公里,绿道与公园加速成网,创新性地打造出“一山连两翼”的城市空间总体布局,使成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运动型“公园城市”。

709bb8e8-36c5-4c90-9fea-7f0ca180c07e

共治共享 成果及时服务城市

不断拓展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的外延,让建设成果及时服务城市,全面促进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2020年5月,成都发布《“爱成都·迎大运”城市共建共治共享总体行动方案》,深入开展“公园城市示范场景营造、社区环境品质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提升、社区‘爱成都·迎大运’、城市文明素质提升、平安守护、青年友好城市营造”七大共建共治共享行动。以社区发展治理之力为高水平办赛赋能,借举办大运会之机为高质量营城聚势,让“营城”成果为全球可见、可观、可感。

以龙泉驿区为例,以成都大运会举办为契机,区内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加速完善,东西城市轴线建成。2021年12月13日,快速公交K6线正式开通,这是一条依托城市东西轴线而运行的连接市中心与大运会主场馆的快速公交线路。东安湖片区图书馆、剧院、艺术中心、酒店、学校等配套项目,为市民带来更多的优质公共服务体验。在东安湖片区、十陵片区实现智慧场景全覆盖,通过建立城市智慧治理中心,率先实现公共安全、社会治理、经济运行、公共服务四大领域的智慧管理,实现全方位的数据汇聚和共享共用,推动城市管理向精细化转变。

一系列顶级国际赛事在成都举办,为成都开展国家体育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创造了独有的机遇和优势。2020年12月,成都市以成都大运会比赛训练场馆中基础设施条件较好、运动项目普及率高的22个场馆作为基础,在全国率先体系化打造跨区域、跨层级的城市级智慧场馆平台,并整合融入城市大脑,将场馆管理、行业管理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

d25ea6cf-971f-449e-873e-25f9b1eda8c9

生态价值 实现创造性转化

从公园城市“首提地”到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正加快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和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环城绿道上打卡骑行、城市公园里帐篷露营、夜爬龙泉山看日出,公园城市独有的运动方式让成都人的生活多了一份惬意,也是推动公园城市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的过程。

规划总长达1.69万千米的天府绿道,正成为2100多万成都人的“天然体育场”,也是成都最大的“网红景点”制造机。市民沿着天府绿道跑步、玩滑板、骑自行车……已经成为健康生活新风尚。而依托绿道周边,网球、篮球、马术、飞盘、皮划艇等大众体育运动和新兴时尚运动的场馆也越来越多。截至2022年8月底,成都环城生态公园建成体育场地120多处,园区接待游客突破8000万人次。成都体育围绕“绿道+体育”不断发力,沿“绿”而动,“生机勃勃”成为成都全民健身的特色标签。

今年初,环城生态公园100公里绿道全线贯通,沿途建有78个“一桥一景”景观桥梁,串联起桂溪生态公园、青龙湖公园、锦城湖、三圣花乡等121个特色生态公园。骑行百公里环城绿道,成为成都最热门的户外休闲方式之一。全国各地不少骑友专程飞到成都打卡,“到成都挑战百公里骑行”已经成为骑友圈的一个风向标。环城生态公园的全域呈现,翻开了成都户外休闲运动的新篇章。而在骑行火热出圈之前,跑步一直都是绿道运动的主角,成都的跑友们甚至早已放下“绿道修多长,我们就会跑多远”的豪言。

随着公园城市建设的推进,成都的生态环境日益改善,通过生态价值的创造性转化,逐步构建起全新的城市生产生活图景,持续推动城市发展,呼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根据智慧绿道大数据中心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天府绿道小程序骑行专区的使用次数达29万余次;美团单车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前3天骑行总里程为36.65万公里,环比增长139%,相当于骑了3665圈环城绿道。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公园城市“体育+生态”探索与实践,让更多可见可感可及的新体验正在浸润着这座城市人们的生活。以赛为媒,成都将不断给全世界展现成都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全新面貌,助力这座城市按下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加速键”,奋力谱写新时代成都体育更加精彩的篇章。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正在通过体育营城迸发出青春与活力,时尚与动感,正在绘就这座千年都会全新的城市气质。

原标题:营城 公园城市发展新动能

编辑:段琪琳